继续向东,出了月光码头,折向东南。这样看月光码头,确实是个充满了欧式风情的地方。
往东南走一点,湖边有这个东西。我又不知道该怎么构图了,拍了很多都不能看,只好放张最普通的。
顺便说一句,这里人好多,等了很久才等到前面没人的时候。
刚才那个立方体的北边,在月光码头、~苏州(Suzhou)~ 国际博览中心和金鸡湖CBD湖东部分之间,有一块狭长的空地,形成了这个小广场。其实它也不算小了,蛮有气势,只是我拍不出罢了。
这小广场两边都是马路,不过跟停车场也没什么区别,上面停满了车。这时我才意识到,大过年的,苏州人民也不愿闷在家里啊。
站在小广场东南远眺月光码头。这张照片拍得不行,但当时身临其境,感觉是非常清爽的——用范仲淹先生的话说,这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的状态。
小广场东南方有一条小河,河上是这座小桥。走过桥去,那边的湖岸线不再是东西走向、南面向湖,而是南北走向,西面向湖。
站在桥上向东看。与CBD湖西部分不同,湖东这部分的核心区不再以苏州大道为中轴线,中轴线换成了这条河。我没查到它的名字,在此也求教于各位方家。
下桥了。这边又是湖岸。
下桥后是这个小广场,应该是专门用于观湖景的。这张拍得不能说好,但图中的行人却恰到好处,我觉得它当年的效果图应该也就不过如此吧。
走到广场边,远眺对岸的湖西CBD。这样看东方之门倒是有点气势。
其实这天苏州还是有点轻微雾霾的,太远的景色看不清楚。不过这样也算是老天爷给力了,据说冬天的苏州人民经常看不到对岸任何东西。
沿着湖边再向南走走。对着这个救生圈拍了几张,路过的人诧异地看着我,意思好像是,这有什么好拍的?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两张拍得还不错。
边走边继续拍金鸡湖。大家可能觉得我放的类似角度的照片很多,但请体谅一下吧,我拍了300多张这种的,不多放几张,心里憋得难受。何况它们并不完全一样啊。
这次往南最远走到这里。南边是个伸到水面上的观景台。在这里,我开始原路返回。
又回到刚才那座拱桥的南边,向北看,发现一个刚才没注意到的角度。不过拍出来也不好看。
这次我没再上桥,而是沿着南侧河岸向东走。水景两边是高大的建筑,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场景:感觉那既浪漫又现代。
我是非常喜欢城市的。早在去年10月,从广州北返之后,我就在琢磨下一次去哪里,但那时对苏州还无感,因为印象中它比较古老,不够现代。这时正好有个在苏州工作的哥们给我打电话,说来苏州看看吧。我一边跟他讲电话,一边从百度全景上看苏州,看到了这个地方。正是这里,让我觉得苏州值得一来。
这个地方最让我头疼的,大概是河岸和桥之间没有楼梯,想从河岸上到桥上,需要绕到两边路口才行。这是右岸街和旺墩路的路口,它在河的南边,我在这里重新折向北,上桥去。
下图上有个圆融时代广场的平面图。它是圆融集团投资的最大的一个综合体项目,包括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沿河两岸长达600米的地方,都是他们家的。
走到桥上,先往西北方向看,这是苏州诚品大厦,里面有诚品书店、诚品百货什么的。路过我身边的几个外地人很惊讶地说:呀!这里居然有诚品书店耶!走,进去看看书吧,很难得的!
我瞬间觉得,祖国人民真是太爱学习了。
右岸街的桥东,是圆融时代广场的高架连廊。从这里起,向东600米,都是圆融时代广场。我对商场本身没什么兴趣,却喜欢这种夹河两岸的现代建筑,所以拍了很多。
再下桥,沿河北岸向东走。感受一个现代化的水乡,仿佛也有当年姑苏城桨声荡漾、两岸笙歌的感觉。
这个地方叫“圆融天幕街”,底下是商业街区,上面是天幕,据说这个天幕的规模堪比北京世贸天阶的那个。它又分为“圆融天幕西街”和“圆融天幕东街”,下图上方的那个椭圆形缺口是它们的分界线,其正下方是华池街,华池街跨河的桥就叫“圆融桥”。
这就是圆融桥。倒是蛮古朴典雅的,很符合苏州的气质。这里人巨多,实在等不到没人的时候拍了。这位大叔,抱歉。
圆融桥和河岸之间也没有台阶,我只好往北走到这俩大楼下,再折回去。这两座也是圆融时代广场的一部分,大约是写字楼吧——不然民生银行怎么能在上面办公。
站在桥上拍圆融天幕街。这个角度好像比刚才好看多了。此时已是中午一点多,按说该吃饭了,来之前我还担心这边没有餐厅开门,现在发现多虑了,每家都开着,可是人太多,都排到路上来了,根本挤不进去。我还是过桥到南岸瞧瞧吧。
站在圆融桥上向西看。圆融桥挺宽,中间有隔离带,我沿桥西向南走,桥东的景色一会儿绕回来再拍。
这种样式的小桥,这一路上一共三座,这是第一座。我很喜欢它的造型和感觉,认为它很有现代水乡风韵,就拍了不少。
下了圆融桥,再来两张近景。这里的人真的好多——不回娘家,跑出来干什么啊。
再往南,圆融时代广场的两个综合体之间,有这座跨华池路的连廊。它有楼梯与人行道连接。
站在连廊上往北拍圆融天幕街。感谢这天的好天气,圆融天幕街看上去色彩明亮艳丽,让我心情特别愉快。
在那个连廊东侧的综合体里解决了午饭——这里都是大型城市综合体的“标配”,没有苏式小吃,就没拍,然后出来继续逛。这是到了圆融桥东侧,仰拍圆融天幕街。
站在圆融桥上向东看。这是第二座这个样子的桥,跟西边那座对称。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图景:现代化的水城,优雅,温雅,淡雅,娴雅。
我的家乡济南,在某位落马领导在任时,提出沿北边的小清河规划一个这样的沿河景观带,那效果图就跟着差不多。随着那位领导的落马,现在这事又不提了。
可是苏州,早已经把这种规划变成了现实。
——倘我足不出户,整日在家乡坐井观天,犹以为天下皆如此破败;熟料人家的城市,早已一日千里。
在桥上拍完照片,我没过桥,而是退回南岸继续沿南岸向东。各种拍北岸的圆融天幕街。
河南岸有个阶梯式景观台样子的东西。它好像是个让人站在高处观河景的地方,又好像是个看台,据说晚上这里有水幕电影。
站在这个高台上向西看,景色果然不错。
下了高台往东走一点,是第三座这样的桥,这里的人少了很多。估计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们没费心在它上面挂灯笼。
再向东走,就出了圆融时代广场的范围,人烟立马稀少起来。只是这幅图景让我再次想起了那个济南人民可能永远看不到它变成现实的效果图。
拉两张近景。图中右侧的汉风建筑好像是一个很大型的家居设计市场,它也让我莫名地感到一股苏州独有的古典气息。
再回头往西看一眼。太阳已经开始西斜了。
继续往东走。在这座巨大的汉风建筑东头,有一座欧式风格的小亭子,它们搭配在一起,居然挺协调。
这两张图,下图是星湖街与旺墩路的路口南侧,上图是向北看星湖街。我之所以走到这里,跟之前的原因一样:桥上有隔离带,要想从桥西走到桥东去拍照,必须这样绕行。
不过这两个地方的风景好像还不错。
终于又走到桥上了,继续向东拍。这里已经出了繁华地带,大概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园区”的了,那几栋楼应该都是企业办公的地方。此刻阳光很好,空气很安静,让人心旷神怡。
过了桥,下到北岸继续朝前走。这里的河岸都很亲水,保持着江南水乡历来的传统。
这是一座在平面上看呈半圆形的桥,半园的弧顶朝南,与河岸搭在一起,两边跨河。我叫不出它的名字,地图上也没有标注。
按这种规划猜想,当年这里应该是苏州工业园区初建时的中心。
这座大楼在半圆形桥弧顶的正对面,坐北朝南,气势端凝肃穆。它两边有几座样式差不多但矮一些的楼,分别是工业园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工商局之类,只有它,在地图上显示叫“现代大厦”,是座写字楼。
然而根据我对本朝的了解,这个形状、这个气势、这个布局,它应该是工业园区的“政府”——学名应该叫“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办公地点。
这里是我此次CBD之行的最东端。按原计划,我应该去它西边不远处的轨道交通二号线星湖街站搭乘地铁,然后去苏州小外滩。但此时我已经对金鸡湖上的热气球念念不忘,临时决定更改行程,去码头乘船登岛,坐热气球去。
当然这样做的坏处是,地铁到不了那个地方,我要原路走回去。
总算又走回到湖边了。为示纪念,又拍了一张月光码头,这次是全景,因为我站在了比之前更靠南的位置上——前文提到的那个伸到湖面的观景台。
再拍一张桃花岛。此时已是下午三点半,阳光西斜,湖面上开始有金光了。
码头在摩天轮主题公园南边,我沿湖岸一路向南走,谁想走到摩天轮的时候不行了——此路不通,得绕回右岸街上去。我只好绕到右岸街上,再往南,路过它的正门。
这是个略带缅甸风情的门,不过逆光严重,拍不好。路过时听见里面传来广播声:游客朋友们,由于游玩人数较多,摩天轮排队等候时间预计在两小时以上,请各位朋友合理安排各项目的游玩时间。
我心想,幸亏我没打算坐这个玩意。
路遇这个雕塑,觉得挺奇怪,就拍了一张。不知怎的,突然觉得这个地方有点南京玄武湖边的味道。
这张照片拍摄于游船码头。
我兴冲冲地走到售票处,说来一张登岛的船票。
售票的大姐头也不抬:没有登岛的船票了,只有环岛的,30一张。
我愣了:为什么没有登岛的了?
大姐:登岛的人太多,岛上站不下了,今天停止登岛了。
我瞬间如堕冰窖:那我想坐热气球怎么办啊!
大姐终于抬头:我说你这小伙子,图样图森破!那已经在岛上的人,也未必排得上热气球了!你要想坐啊,明天十点来,等第一批登岛的船,那时候人少。
我这时才想到:一个摩天轮都要排队两个小时,何况热气球?!我居然还傻到要来这儿登岛,真是图样图森破!还不如按原计划去小外滩呢!
可是这时说什么都晚了,已经下午4点,等赶到小外滩,天都黑了。
我发了二十分钟的呆,然后怏怏北返——娘的,没公交没地铁,又得走回来。
一路上心情不好,也懒得再拍什么,直到走回文化艺术中心,发现阳光西斜的景色很美,才想起我这是“因祸得福”啊——我正好在湖东,一会儿太阳落山时拍晚霞的景色,该多么美!这么好的天气,苏州本地人都不知道一年能遇上几回呢!
下午5:25,终于等到了期待中的景象。
这是在文化艺术中心西侧湖边拍的,落日余晖的金黄反衬城市的剪影,苏州温柔而亮丽。
来张不带路灯的。光这个地方我拍了150多张图。
上面这三张都是在文化艺术中心外的广场上拍的,这是个高出湖面的平台,它外面还有一层跟湖面齐平的步道,一会儿我还要下去拍。
来张近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果然是天才,短短10个字,写尽了人们对夕阳的眷恋、不舍与无可奈何。那种渴望时光定格的患得患失之感,总要成空,幸运的是人类后来发明了照相机。
当然,不能只拍剪影,把相机打到夕阳模式,还是可以看清城市的外立面的。这两张好像不如上面的好看,但似乎也有另一种风情。
下到步道上来了。夕阳落山的速度好快,不过每当它落下一点,天空的颜色就有新的变化。
这张是相机程序自动模式拍的,最接近肉眼看到的景色。
湖面上的风越来越大,水浪翻滚,涛声阵阵。我旁边已经没人了,估计可能大家觉得有点冷。
再来几张吧。夕阳马上就要隐没,那云,那光线,那天际,最后的绚烂了。
我忽然感到了一种仿佛远古时代的渺远的仪式感。是不是脑洞开太大了。
该离开了。我已经在金鸡湖呆了一整天,估计全国没有几个人来苏州旅游时,会花我这么久的时间在这上面。但我觉得这很值,因为我看见了一个新的苏州——不是小时在古诗词上看到的江南,但江南风韵,依然镌刻于它的骨髓中。
最后回望一眼湖面,多么浪漫的夜色啊。
在湖边休息一会,然后在二号线文化博览中心站搭地铁返回。
按说我该在东环路站下车,但我往前坐了一站,到相门站下。这是因为相门隔河相望的苏大附近有几家很著名的小吃,我要去尝尝。
相门地铁站在河西,下车后要往东走,正好路过相门桥,此时天色已经全黑,但相门很亮。我对自己的夜景拍照技术没什么信心,所以多半直接选用相机的夜景模式,拍了几张,只这张能看。
传说相门在春秋时代吴王阖闾那时候就是个著名地点——干将大神的铸剑炉。这个门历史也很悠久,长达千年以上,不过解放后被拆了。
在此我不想指责谁,但三十多年前那场充斥着偏执、愚昧的狂热运动,确实给这个民族造成了几千年兵荒马乱都不曾造成过的损失,它破坏的可不只是古迹,也是华夏文化的传承。但愿以后不会再有这事了。
如今这个相门是2012年才重建的,再漂亮,也不是从前那个了。
关于相门的感慨就是这些,找吃的比较重要——这时我才发现,那些著名的小吃店,没一家开门——这毕竟是过年啊,我怎么把这茬忘了。
我一路往东走,路边小店还真不少,可就是没有营业的。这时我开始感到腿疼膝盖疼了,像快要断了一样。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也只好继续往前走了。就这样,我一路又走回了东环路。
——算是我到相门一游吧。东环路附近也没吃的,我只好再坐地铁回到圆融时代广场。那里虽然没有苏州特色,但至少有饭吃。幸亏我当机立断,这是过年,那边的商店七点半就打烊。
Day 02·闲逛~平江路(Pingjiang Road)~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本段落内容为平江路、耦园、半园游记。
第二天大清早起床,腿还是跟断了一样。不过断腿事小,游玩事大,我义无反顾地拖着残腿出门了。
这次的目的地是平江路,仍在二号线相门站下车,昨晚向东,这次是向西。
平江路应该用不着我多介绍了吧:它是一条长1.5公里的古街,迄今保持着唐宋时期的样貌——宋朝时,苏州名叫“平江府”,这条街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它的路西紧邻的小河叫“平江河”,路与河相邻,很有水乡特色,堪称苏州古城的名片。虽然听工作在苏州的朋友们说这里没什么好玩的,但我来一回苏州,怎能不来此地呢。
顺便说一句,该部分包含了耦园、半园两座园林的内容。
从二号线相门站3号口出来,不用过马路,沿干将西路向西走,走出大概300米的样子,看到这个建筑。
它虽然不是金瓦红墙,但样式是宫殿式的(个人认为,南方的古建筑不像北方那么艳俗,更多的是清新淡雅),我以为这应该是个孔庙、贡院、明伦堂之类的建筑。
但其实它是这个——平江实验学校。不过我猜得也不算离谱,毕竟它跟读书有关。
再往前走不远,就到了平江路的南口。这还是什么“大运河遗产点”,好了不起的样子。
说实话,平江路这种地方,全景并不好看,拍全景也很难拍出好片子——至少以我的水平拍不出。但它的细部小品,还是很耐看的,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觉得这种古文化街图比实景美的原因吧。
其实平江路缺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你得善于观察和构图。当然,我不是为我自己吹牛,但这面山墙,其实就是平江河边一个居民区的院墙,把镜头拉得很近才能拍成这样。如果随便逛逛看看,估计很多人会说,这里很一般啊!
瞧,这样看平江路,就是挺一般的。这个游客服务点也没开门,自动售卖机倒是在工作中。
此时是上午九点多,路上人还不多。
路遇“平江河十一桥”中的第一座:思婆桥。图左侧的那院墙就是刚才拉近景的“原素材”,这样看,恐怕看不出什么来。
走到这里,我好像已经错过了一个著名景点:平江图。这个图是描绘古代平江路的,很有名,不过错过就错过了吧,前面美景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