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着玩 2017-07-19 21:17:56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能留下的,其实都没有】(下篇)——曼哲拉 & 赫伦


(承接上篇故事)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1月22日,我又起了个大早,便拉着同样仍抱有侥幸心理老妈,一同去Island Point赶个早集。超市呢、是肯定不会这么早开门的,不过和我们一样大清早来抓蟹的人们还真不少,岸边的树丛里早已停上了若干部房车。我想,既然有人同游,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于是决定先有事没事地拖着个开了口的蟹笼,涉水中跟着人家老司机的足迹逛上一圈。


蓝天白云,悠悠水清,然而清晨的退潮时期,水位实在过低,导致从岸边走出百余米,也只是刚刚没过脚踝;自然这一路上我们也没有发现活蹦乱跳的螃蟹,不过“欣慰”的是,徒步于水中打招呼的老司机们也各自帅气地挥舞着捞杆——两手空空。转了一圈回到岸上,本想问那些在房车边上已经准备收工的大爷们讨两根捞杆耍耍,却发现了同样的结局——这个清晨,所有人都扑了个空...


——“俺已经转了半小时了,一只活的都没见着,哪像昨天啊。听说昨晚收成很不错,我估计这蟹都被抓光咯。”一位大爷爽朗地打趣道。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可是在这美丽清晨的湖光山色之间,我的苦笑中居然也透露出一股清流。

“来都来了,总不至于空手而归吧?”洒脱如老妈,这时已经既来之则安了。只见她顺手从近岸的浅水中捡起只已经断气的Swimmer Crab:“看样子,应该是昨天晚上抓了被扔掉的;没出水,还新鲜着呢!”

我瞅着这两只目测被水鸟啄掉了几条胳膊的死蟹:尺寸也不小,看起来未必不可一试;便也自我安慰道:“行,就这么愉快地定了!”

于是,“两只死蟹”成了当天我们早上的加餐。不过真要细究起来,国内菜场里买的梭子蟹可能还远没这两只来得鲜嫩呢!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不论怎样,最终的这顿蟹餐还是挺暖心的。遗憾归遗憾,至少还得继续前行不是?尽管,在无限明媚的阳光下,万千色彩自动提升了饱和,这座花园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令人留恋——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小径入口处的树林丛中,竟然还隐藏着一只蹦床)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屋外北侧的私家泳池也打理地十分清爽,不失优雅)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前往自留地种植园的隔离小门)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一些角落里的小摆设也颇具文艺气息)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再次回到花园的大门口,颇有在绿野仙踪中觅及古堡的既视感)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一阵闲逛中,又遇到了正在修剪花枝的Deborah。据她说,这里所种植的绿化由于长势太好,只要自己有时间,每天早上都会花很多时间做这件事。我不由得再次钦佩她的耐心逸致与生活品味,这也难怪她会对自己的住宅和客房设计得如此精细讲究——因为我已注意到屋内墙上挂着各副不同风格的收藏画作,其中还包括一幅中国国画。


我心想,对于这么一位富有装饰品味的房东,手头上准备的那些“中国结”一定会投其所好:

——“这是三只中国结,是中国的传统首饰,象征着幸福平安。我想作为一份礼物送给你和你的家人,可以把它作为挂件摆放在室内哦。”

——“哇!......这真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了!谢谢你!也祝你们幸福平安!”我看着Deb两鬓笑起的鱼尾纹,竟然被感染到忘却了原本这幅“耍小聪明”的负罪感。

“故技重施”成功后,热情的Deb还带着早就眼馋的老妈去采摘种植园里的新鲜柠檬,结果便收获了以下一大盆战利品,足够供我们吃到旅行结束了——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老妈在Deb带领下采摘的一盆柠檬)


早晨十点,Deborah依然在照常忙完各种养护家务后,启程前往镇上办事(没想到的是,这也是我们同Deborah的最后一次碰面)。我们依惜告别了这位在整个行程中所遇见的最好的房东;然而命运的捉弄,却又让我阴差阳错地、回到了原点。


前脚告别了出门的Deborah,我迅速短信联系了下一家民宿的房东。这家民宿位于玛格丽特河北岸Busselton的海边;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玛格丽特河区域面积太大,内容过于丰富,于是特意留一天的时间探索Busselton以及北部地区的景致。然而,我却毅然收到了房东小姐姐Courtney看似冷不丁的回复:

——“不好意思,但是我这边没有收到你的预订。而且今天我的房子也已经被昨天的房客续租了,不可能再租给你。”

WTF?!我对着手机屏幕怔了五秒,刚准备打包行李的步伐也停了下来。恍然冷静下来,才想到这一定是中间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对,就是“中间”的问题!

我顺势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和我的“中间人”核实了一下,果然是Airbnb系统将这份预订给临时取消了!

虽说我早知这样“办事”确有被系统取消的风险,不过真正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被懵逼得不轻。

我的“中间人”正一个劲地向我致歉,并提出愿意马上帮忙、找到替代方案。不过,此时当我不经意间环顾着四周:阳光洒在木栏的缝隙里,透过枝叶铺毡在绿茵之遍;岁月静好,一切都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这让我心中立马扫去了一切的顾虑,并坚定了我的答案。

——“不用了,我已经找到了我们今晚的家。”


身在江湖,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就是随机应变。我快刀斩乱麻地整理出Plan B的思路:

第一,首先一通电话联系上Deborah商量好续租事宜。不用说,善良的Deb显然被我的“苦情戏码”彻底感冒,当即喜迎我们的“回归”,并爽快答应了我的“现金付款”的建议。

——“不过呢,我今天去镇里,还真是有不少事情要办,一时半会也回不来。你们自己享受时光吧,有什么需要的随时联系我。祝玩得开心哦!”


第二,跟原本今晚的房东Courtney打声招呼。话说生意不成仁义在,日后好相见嘛;虽然这位小姐姐的Airbnb头像是一个抱着小狗狗的萌妹子,不过从之前的短信口气来看,作风似乎还是好生坚决的。

——“Courtney,额...那个...真心不好意思啊,我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在Airbnb上的预订被系统取消了...(此处省略50字啰嗦)...之前都是我的疏忽,抱歉给你们带来麻烦了!还是要谢谢你哦!”

——“闹太套。不客气啦!我倒是希望你们能尽快找到替代的住宿哦。”我这才发现是自己误解了她的麻利话风,其实Courtney小姐姐还是挺软萌的。


第三...既然万事俱备,现在必须跟长辈们说清楚目前面临的变化了。本以为这事还得费些口舌,没想到,他们倒是“云淡风轻”地迅速接受了:

——“就是嘛!老早好这样订类!这地方多好,与其赶路我还不如在‘农家乐’享清福呢!”......

自然免不了一番“口诛笔伐”,但这次却换作我在一旁掩面偷笑——如释重负啊!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住宿延后了一宿,那行程计划该如何修改呢?今天Busselton显然是去不了了,大家的体力和精力又远远没有完全回血;翻开谷歌地图看来看去,除了离Studio 66最近的Lake Clifton观景台,就似乎只有这个最早不在计划中的选择了——Mandurah(曼哲拉)。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Lake Clifton是距离我们民宿最近的景点)


于是又在一个慵懒的午觉后,我们一行人踏上了今天的短途。第一站Lake Clifton,或许是这块附近唯一一个称得上景点的地方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栈桥观景台,只不过这座名为Clifton的内陆湖多少还有些看头——因为它与之前在龙虾小镇Cervantes看到的Lake Thetis一样,都是以岸边的Thrombolites(凝状层叠石)为最大卖点;这种诞生于白垩纪的活化石,其分布据称已寥寥无几,而这里则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个例。(题外话一句:在西澳北部Shark Bay区域看到的层叠岩结构,属于Stromatolites,和这里的Thrombolites是子属关系)

当然了,既然作为一个景点,Clifton湖自身的颜值也是不含糊的——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走上观景栈桥)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在湖边有一圈盐沼地形)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这些水下的“墩子”,就是Thrombolites凝状层叠石)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水色还是清澈透绿的)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栈桥上遇到了一位爱好摄影的澳洲老太太,扛着三脚架、顶着凌冽的风走去桥底拍摄慢门,也是拼!)


一路向北半个小时,又一次到达了那个被忽略的海滨小城——曼哲拉。因为在此之前完全没有计划,只能一切跟着感觉走了。即使贵为西澳第二大城市,可是从路上兜的那一圈看来,貌似跟普通海滨小镇也没什么区别;于是随缘找到了谷歌地图上的一个旅游点便径直驶去——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从民宿驶向曼哲拉的路线)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战争纪念碑、游艇码头等路线地图)


War Memorial 战争纪念碑。这个类型的建筑和城市坐标,我在澳洲已然看过若干了。不过吸引我的是,纪念碑正巧坐落于人工河岸边的绿地上,而这条人工河四通八达地连结着印度洋码头、却平静地仿若一汪清池。

面对这湛蓝的河水/海水,自然还有不少当地人坐在岸堤上钓鱼;走近一看,居然颇有收成:只见一位大叔串着小虾饵、把钩向水中轻轻一甩,不一会便有一条体型不大的whiting到手了。旁边的塑料桶里,游满了同一类型的鱼。

我在一旁看着、既新奇又手痒;尽管出国前已经从某宝上淘来了一副钓竿,但作为一个怕生的新手、再考虑到昨晚的抓蟹失利,显然是不敢在这时候揭开漏壶了。(当然事后总结才发现,这或许是最符合我新人练手的极佳地点与时机,因为我所准备的sabiki钩最适合钓这种小鱼了...)


继续前行。我们走到Marina——即曼哲拉港口中心的码头区域,因为根据我的推断,作为一个澳洲海滨小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往往是码头周围的滨海地区——这个定律在悉尼、霍巴特、珀斯等大城市无一不应验。不过在曼哲拉,这座Marina的清静无人、差点让我以为自己走进了一个假的澳洲——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Marina海边停满了私家游艇)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Marina中心的雕塑建筑)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街道无比清爽,可惜这些“看似新建”的住宅楼几乎空空如也)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Marina深处是一块餐厅、店铺聚集的滨海步行街)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这种跨越人工河的新式拉索桥在码头附近还有好几座,一些老旧的桥体则被当地人当作“抓蟹圣地”了)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这里大部分停留的,则是供游人出海钓鱼和观赏海豚的游船)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步行街上居然空无一人)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只剩下鲜丽的五颜六色了)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西澳大利亚】四千公里的南回归线 【七】

(美丽的码头附近,宜居指数看似很高,人气却可能成反比)


短暂的曼哲拉之行并没有惊起任何波澜,反倒是它的宁静和空无、让我触发了些许思索。仔细审视了这两天的境遇,不得不说,是我期待得越多,收获得越少。自己努力和辛苦地策划了这一切,耗费了大量心血,可到最后又能留下些什么?但是反过来想,看看这表面上的各种不顺利:住宿订单被莫名取消、行程被迫删减一天、为了奋力抓蟹搞了个乌龙、甚至还闹了大别扭......简直是史上最糟糕的一次旅行;可是直至今日,Studio 66和Herron地区却仍然是我们所有人心中最值得回味乃至再次重游的首选,虽然它根本称不上什么完美的记忆、或许还有些窝心呢。

于是,这又回到了一个类似辩证的论题。我不愿思考这背后自寻烦恼的诡辩哲学,只是慢慢开始接受这“其实都没有”的结局。


我想旅行,大概就是从一种空虚、到另一种空虚的过程罢。


潮起潮落,旭日东升。又是新的一天。1月23日,清晨不到9点,我正打算去主人间敲门招呼、与房东Deborah作真正的“最后道别”,却发现她早已出了远门,什么都没有留下。于是,我把160刀的现金压在了小屋客厅主桌上的松果盆下,便匆匆告别了这座美丽的家园Studio 66。

——“早上好,Deborah。来不及和你道别,所以我将160元房费放在松果盆下了。感谢你这两天的热情款待,我们很爱这里的一切。后会有期,再见!”这是我发给Deborah的最后一条短信;直至今日,它的底下什么都没有回应。

大概Deborah还是跟一开始一样,在短信里坚持秉承极简主义;一方面是因为澳洲人对语言运用上天生的偷懒,一方面,我想应该是她更愿意将热情倾注于面对面的交流吧。

不过我相信,她一定知道的。


(未完待续)

打 赏

已有1人打赏

全部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