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被一篇游记中了草】
曾经在看到一篇特别美的游记,里面有贴满马赛克的石柱、有蓝色静谧的小城、有广袤无边的大漠。看着看着,竟然看哭了,然后很简单也很莫名其妙地,摩洛哥成了我旅行清单的头号目的地。
决定去摩洛哥我只用了十秒,而真正见到她却等了整整一年。没有学生时代的寒暑假,只能在十一假期凑上年假,穿上新衣,背上行囊,去赴这场迟到了一年的约。
▲【Sahara Desert】 - 【La Pedrera】
沉溺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也醉心于高迪的巧夺天工
▲【Mercat de la Boqueria】-【Djemaa el-Fnaa】
苹果菠萝大西瓜
烧烤大饼羊脑花
▲【Casablanca】- 【Barcelona】
里克咖啡厅中摇曳的烛光
点亮了午夜巴塞罗那小酒馆里的面庞
▲【Reales Alcazáres de Sevilla】-【Medersa Ben Youssef】
摩尔人在安达卢西亚铭刻的烙印
是来自大西洋彼岸的旧梦回声
【序章】我知撒哈拉,却不知你
还记得小学时,班里有个文艺小屁孩儿特别喜欢读三毛的书。当时我很天真的问过一个问题,“三毛也开始写书了吗?他不是一个小男孩嘛。”,同学苦口婆心解释半天,才让我知道有一个女作家也叫三毛,她曾经定居在一个叫做撒哈拉的沙漠附近,和她的荷西。
后来上了高中,地理老师反复划重点强调,撒哈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在北非,撒哈拉干旱少雨...我终是记住了撒哈拉,却未曾想过有一天会踏上她孕育着的摩国大地。
自从2016年免签以来,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国度瞬间成了网红。据说2017年国庆前往摩洛哥的中国游客增加了700%...但即使如此,从国内到摩洛哥的路途依然漫漫,长时间的飞行和中途转机是逃不了的。之前对于在迪拜转机后还要继续坐七八个小时这件事,感到很崩溃。还好阿联酋航空强大的娱乐系统,以及一想到即将拥抱的未知国度,就肾上腺素飙升,两程八小时坐下来觉得还好还好。
初见
到达摩洛哥的第一站,是大城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卡萨机场不大,提前找空乘要了入境卡,下了飞机跟着人群一路小跑来到海关,发现已经有很多腿长的旅客排在了我们前面。海关效率很低,而且时不时还有阿拉伯大妈来插个队。海关人员深谙一指禅的奥义,打字是用一根指头戳的,然后慢悠悠在护照上写下一串神秘的数字,才算完事。
出关后跟着标识走,就来到取行李的地方。转盘左边是换钱的小亭子,以及INWEI电信发电话卡的地方。建议可以派一个人取行李,一个人去换钱,比较节约时间。
进城
卡萨机场整体来说很朴实。这里的厕所门口用马赛克贴了小拱门装饰,柱子上也会有些弯弯扭扭的花纹。盯着颇有异域风情的小角落,我才真切的感受到了摩洛哥的问候。
拿好行李之后,就可以坐电梯下到火车售票处。火车售票分为人工和机器,我们去的时候人工没有人,只有两台机器提供售票,其中一台貌似还是坏的...
机器售票机旁边都会站一个女服务员,帮助大家买票,但是请注意,也请时刻注意,摩洛哥人的英语程度堪忧。只能跟她说你要去哪儿,几个人,几等座,再多问估计她即使听得懂,也无法表达清楚。另外机器售票经常会因为没有零钱拒绝出票,比撒哈拉的天气还要傲娇。
【卡萨布兰卡】发光的城市
坐了十多个小时的飞机后,又坐在了摇摇晃晃的火车上,望着窗外一晃而过的黄土色楼房,满地的塑料瓶,被尘土笼罩着的天空,感觉自己进入了七点档的新闻联播,仿佛置身某个战乱的中东小城。
当对坐的摩洛哥白富美和她的塑料姐妹花高谈阔论起来,才将我的视线拉回到车厢中。对面的女子裹着材质上等的米白色头纱,甲油一丝不苟的填满整个指甲,脚下的电脑包和身旁的名牌包,一不小心就显露了她的土豪本质。
浑浑噩噩的在车厢中坐了许久,火车终于停下了。我激动的站起来,刚要下车,才听见人群中在说这是Casa Voyaguers,急忙收回脚步回到座位坐好。因为听不懂阿拉伯语和法语,报站的广播对我来说完全没用,所以如果要到Casa Port,只需记住一路坐到终点看见全部人都下车,就是了。
白色的未知次元
跳下火车,迎面而来的空气并非想象中的燥热。从大西洋吹来的海风,湿润清凉,瞬间把我从长途飞机中的疲劳中打捞出来,这时猛地抬头四顾一番,又被卡萨布兰卡满目的白色晃地睁不开眼。
这里应该是摩洛哥最现代化的城市了,其实卡萨布兰卡已经是殖民时期的旧称,她的官方名字叫做达尔贝达。不过由于游客对于卡萨布兰卡更熟悉,大家也都顺着这么叫了。
走出颇有空间感的Casa Port车站,深邃陌生的长相,轰鸣的马达,听不懂的语言把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次元,空气中散播的未知,无时无刻刺激着感官,我开始加快脚步,一种轻快又沉稳的脚步,企图让自己全身心接受这片从未涉足的大地,去拥抱接下来每一个美好的未知。
两公里的长路
在酒店稍作休息,我们决定先去Casa Voyageurs 购买明天前往马拉喀什的火车票。其实如果不是旺季,当天提前去买就好,旺季的话还是有可能会没票的。
去车站的时候,在路边寻思良久,拦下一辆破破烂烂的红色出租车,我们小心上前询问是否打表。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出现在车窗后面,老大爷特别干脆的点头,我们心中一松,也特别干脆的上车,关上漏风的门,一路狂飙到了车站,并顺利买到票。
从车站出来,寻思着既然开车过来时间特别短,不如走走吧。虽然两个亚洲女人,一手明晃晃的苹果,一手金灿灿的单反,宛如《走大街必被抢劫》教科书,但看了看手机发现只有两公里的步行距离就能走回酒店,于是我作死般地发出狂笑,决定就这么走回酒店,顺道考察一下卡萨布兰卡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情况。
离车站不远就是有轨电车车站,需要在旁边的机器买好票后刷票到站台候车,有轨电车和车站修建的特别高大上,散发着资本主义的腐朽气息,跟周遭的景物总归有一些违和。
走在空荡荡的路上,海鸥在头顶的高楼边盘旋鸣叫,日暮的余晖洒落在前方的水泥地上,斑驳的墙面和破碎的玻璃窗在风中摇曳。直到擦肩而过的人们对我们报以说不清的眼神后,才不禁寒颤并加快了脚步,感觉总是有黑影尾随,直到听见港口方向传来的鼎沸人声,才终于放下悬着的一颗心。
之前在孤独星球的介绍中看到,游人来到卡萨布拉卡只是看过哈桑二世就觉得可观之物已寥寥,但如果你仔细抬头看,那些殖民时期留下来的白色建筑,那些雕梁画柱,都会带来一种不同的风情。我认为是一种破败的美感,虽破碎却遗世独立。
大西洋的绿宝石
第二天早上,早早出门打车,前往卡萨布兰卡最重要的一站——~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 。我们的出租车司机说,他们每一个纳税人都算是参与了这项旷世伟作的修建,并且他还在这个工地上做过事。看来,不兴师动众的神迹,只有大自然才能做得到。
再三叮嘱我们注意广场上乱跑的小孩子之后,司机和我们告了别。拾阶而上,哈桑二世的尖塔慢慢出现在视野中。
如果想拍没有人的清真寺外景,建议早上八点左右到达。这个时候基本上没什么游人,气温也非常的舒适凉爽,整个大环境呈现出静谧的美好感。外部转悠一个小时,可以赶上九点的导览团。大概八点半开始,陆陆续续各种旅游团就会出现,然后把广场填满,完全不能照相了,而之后人流也会一直很多直到落日。
清晨的哈桑二世十分清静。只有少数早起锻炼的人,和四处闲散踱步的鸽子。我们去的那天光线条件并不太好,天空中巨大的柔光板让每一张照片都显得略微平淡,远没有亲眼来得惊艳。正如之前的出租车小哥介绍的,哈桑二世算是摩国历史上的举国规模的大工程了。清真寺于1987年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前两位是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不同于其他清真寺,是可以对游人开放的,因此我们才有幸得以进入一观其之雄伟之瑰丽。除了在清真寺外部各种摆拍外,一定不要错过每天整点的导览团,只有进入其中,才能真正领略这颗绿宝石丰富的内涵。
不过内部也不是全部对游人开放,一些只能教徒进入的区域会有人把守,如果能够背诵《古兰经》就可以进去...我们去的这天到没看到有什么伊斯兰教徒,估计是时间不对吧,满眼都是游客。
在清真寺四周走走拍拍,不觉已到了第一波进场的时间。购票处在靠近大西洋边的一个楼梯下面,购票后会发给你一张圆形的贴纸和无纺布袋,贴纸需要贴在身上表示已经购票,无纺袋用来装鞋子。我们在大门口排了很久,一直有旅游团的插队进入,我们问门卫大爷,大爷也是一副你说英语我不懂的样子。
如果遇到这种问题,建议多问一些工作人员。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找到个会英文的,然后才找到英文导览的团队,差点错过第一波进入的时间。散客在一大群的旅游团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还好一切有惊无险。摸摸索索,我们便跟着英文导游,以及一群天南地北的游客,一起跨入了一千零一夜的大门。
早些年在欧洲旅行的时候,曾经惊讶于梵蒂冈大教堂美轮美奂的屋顶,曾沉醉在巴黎圣母院的彩色玻璃中。而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内饰,更像是从古兰经中幻化出的藤蔓,似繁花却不繁复。
正厅旁巨大的编织地毯和头顶的木质雕刻,镂空拱门外不时吹入大西洋的海风,让这座一千零一夜中的圣殿,宛如遗落在海上的绿宝石。参观完大厅之后,导览团的向导会带大家走到地下一楼,参观浴室等部分。我们一不小心就跟掉了大部队,便索性让自己漫无目的的游荡,任由身心沉浸在那些巧夺天工的精致雕花之中,才方知什么叫做视觉盛宴。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下,在清真寺内照相的时候不要随意举手或凹造型,工作人员会认为这是不尊重而把你请出去,我们就遇到有一队国人一直在各种摆拍,工作人员愤怒地提醒了很多次都不听劝...
慢悠悠参观完哈桑二世之后,发现时间不早不晚,本想去拔草收藏夹里的餐厅,又怕耽误了下午的火车。只能在Casa Port的麦叔叔里对付一顿,便回到酒店拿上行李前往车站。
离开卡萨布兰卡的时候,我们很幸运再次遇到一位打表的司机。小哥平时肯定是练过,徒手举起我们重的能砸死骆驼的行李,放在车顶上,酷酷的上车,酷酷的送我们到达目的地,没有一句废话。
-City Tips-
【卡萨主题色】白若明月,绿如新草
城|市|小|记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是西班牙语名称,意为“白房子”。现在官方已恢复其本名达尔贝达。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但还是无法与国内的一二线城市相比。
因为靠着大西洋,整座城市比较湿润。我们到达卡萨布兰卡是九月末左右,气温没有想象的炎热,早上出门还有一丝凉意和氤氲水汽。因此穿着夏装或稍微带一件长袖比较合适。
除了靠近Casa Port,以及沿海的区域外,其他地方的路人都比较少。如果一个人不建议单独前往人烟稀少的地方。可能旅游业并不是这个城市的主心骨,二来大城市居民素质普遍要高一些,所以总体来说老百姓都非常的朴实好客,并且乐意助人。当我们身在其中,一方面不要放松警惕,但也不要过于设防,往往一个微笑,便能消除所有的语言隔阂。
出|行|攻|略
【出租】在卡萨布兰卡出租车为红色。打车一般都要打表,如果第一辆车不肯打表,请不要犹豫去拦第二辆,不出三辆一定有人会打表的。乱喊的价钱会是打表的5倍还往上,虽然总体不贵,但是我们也不能助长不良风气嘛。
【轻轨】另外如果住在轻轨附近,可以尝试搭乘轻轨。需要先在车站附近的购票机上买票,就跟地铁一样,然后进站。我们看见还是有很多欧美游客在搭轻轨的,相对而言车况也很新,和卡萨布兰卡的老旧街道形成鲜明对比。
【公交】公交车就不建议大家坐了。一来由于语言不通,很难get到正确的站。而且公交的车况特别恐怖。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经常看见一辆门也烂窗户也烂,并且随时要散架的公交从身边呼啸而过,里面挤满了人。
【火车】Casa Port 和 Casa Voyaguers车站已经出现在众多游记中了。从机场到市区直接坐到终点站Casa Port,去马拉喀什在Casa Voyaguer/Casa Oasis坐车。两个站之间走路大约40分钟,搭车十多分钟。Casa Port要高端大气许多,有星巴克麦当劳,还有摩洛哥电信和INWEI的营业厅。但Casa Voyaguers就是一个小车站,没有任何商店,进站上楼就是站台。
吃|喝|不|愁
首先是我们吃的其中一家,新龙门中餐厅。就在我们住的喜来登背后的巷子里。说实话,味道真的很微妙,据说是山东厨师,但是为什么卖的是川菜。但是两名摩洛哥小哥店员都特别勤快,没有一贯的懒散气。另外可以找老板娘换汇,用支付宝支付人民币,就可以拿到迪拉姆现金。
第二餐是车站里的麦当劳。有一些可能是阿拉伯世界的限定款,味道嘛,也没有国内的有内涵。而且店员动作超级缓慢,明明很多工作人员为什么就那么慢呢。
这两家我们已经试错过了,接下来放出我的存货:
【Blend Gourmet Burger 】
地址:9 Rue Theophile Gauthier, Quartier Gauthier, Casablanca
【He Ping Restaurant 】
地址:Boulevard Ziraoui, Casablanca 20250, Morocco
Restaurant La Bavaroise】
地址:133 Avenue Allal Ben Abdellah, Casablanca 20000, Morocco
友|情|提|醒
+ 入关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在护照上写上一串数字,之后在摩洛哥境内住酒店的时候有时候会要求填写。入关工作人员效率很低下,而且当地人插队的情况较多,赶时间的一定要赶到人群前面。
+ 电话卡可以到市区的Casa Port里购买,有摩洛哥电信和INWEI的店面。
+ 哈桑二世清真寺早上人很少,过了8点半人就多起来了。另外进入内部后,不要摆出浮夸的造型拍照,会被工作人员警告。(举手的动作也不行)
+ 去马拉喀什的时候,火车站台比较晒,火车来了之后场面比较混乱。如果是一等座,就找列车上标有“1”的车厢,通常只有一列。票面写的座位号也比较混乱,但只要走对车厢就可以慢慢找座位。票一定收好,之后会查票。
+ 火车上手推车卖的食品和饮料,只收迪拉姆和美元,我们遇到有人只有欧元无法购买的情况,比较迷思。从卡萨布兰卡前往马拉喀什,中途会停留许多站,但是记住马拉喀什是终点站就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