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恒河日出,神光照耀迦尸城】
~瓦拉纳西(Varanasi)~ 是古代迦尸国首都,迦尸,意思是“光的城市”。
恒河日出是我对瓦拉纳西的另一期待,BBC关于恒河的纪录片里,日出照耀下那金光闪闪波光粼粼的恒河景,哪怕我没有任何相关的宗教信仰与知识背景,也由衷相信了,恒河就是一条圣河。
能否看到日出,全凭运气,有人在恒河边蹲守几天,也不一定如愿,有人来过几次,仍是抱憾而归。
一夜酣睡,一早醒来,迫不及待拉开窗帘,天边已经开始发亮,晴天,遂火速把陶叫醒,简单洗漱后一个箭步冲到河边,仿佛脚步稍微慢一点,太阳就会升得老高,从而错过一场难得胜景。
河边,许多小船停泊在岸边等候,以220卢比的价格谈好一条船,包船看日出,是恒河的一大看点。
▼和中介谈价格,他并不是船夫,可能英语好点,和他谈好价格后会把游客带到他熟知的小船那,我咬定200卢比一条船的价格,不放松。
清晨的~恒河(Ganga River)~ 仿如睡眠中的婴儿,美好而安宁,水色茵蕴,微微晨风,不冷不热,坐在船上看两岸,如此不同,恒河西侧,是鳞次栉比的建筑,积善之人出资修建的河阶夹杂其中,河阶上是晨浴的、朝圣的、做生意的各色人群,还有一些长满绿叶的老树做点缀,一派生机,而河的东侧,是一片荒原,没有任何建筑,显得恒河更加宽阔,或许这样的旷野更能引起苦修信者们的深思。
旭日破开云层,露出隐隐约约的红光,一点一点,安静上升,水面荡漾着光芒,包船看日出的游客,都与我一样欣喜万分,为眼前纯朴又炫美的景色激动不已,而静候于河边的当地人,一脸平静,迎候这样的日出,已是他们每日必修的功课,与对恒河的信仰一般,日复一日,千年来从未改变。
▼日出,好美,就是这么简单的景色,往往打动了人心,觉得活着真美好,要积极向上
游客们激动的拿相机拍下日出
我们的船夫是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多言,只是一个劲的划船,船行至Scindhia chat,也就是恒河焚尸的河阶,船停,不远处,几缕黑烟升起,那是在焚烧尸体。
此时有一个小伙子上了我们的船,用流利的英语和我们讲述“焚尸”这一行为之下蕴含着的宗教意义,印度教的信徒相信死后来到这里火化,骨灰洒入恒河,就可以修得正果,所以每年有大量的印度教信徒穷尽一生来到瓦拉纳西,只为死在这里为来世求一个好的宿命,里面很多是穷人,没有买焚烧木材的钱,所以,好心的你们,能否为这些穷人积一点福德?
网上有攻略称这些擅自上船解说为穷人求木材费的人为“骗子”,我们象征性给了30卢比,也是感谢他的讲解,用最简单的单词,平缓而庄重的声调为我们上了关于印度传统的一课。
Scindhia chat,是不可以对着焚尸拍照的,我们只能静观,黑烟之下是叠着老高的木材,木材之中放着尸体,能听到尸体被木材燃烧的发出的吱吱吱般的声音,奇怪的,死亡,可以说离我近在咫尺,却一点也不觉恐惧和可怕,甚至感觉不到悲伤,可能是因为这里的人,在送行死者时不像我们,哭得惊天动地,不然不足以体现叹息斯人已去的伤悲,他们,面对死者,没有一滴眼泪,据说流眼泪反倒是大不敬,因为能够死在恒河,是一件“喜事”,死者能够在来世有一个幸福的开始。
焚尸庙外短暂的匆匆一瞥,有人看到了恶心受不了这样直面生死,有人看到了悲哀撰文说这真是落后的风俗,而我们,谈不上有多么彻悟,但世界观确实也受到了撞击:死亡,是如此平凡不过的一件事,有的地方看得重,有的地方,则淡然视之。
▼我们盲拍了一张,那个堆着很多木材的地方,就是烧尸庙了
Scindhia chat停了差不多10分钟后,船夫划船返回,太阳升起,阳光渐盛,岸边彩色的房子像是被日光上了妆,染上一种好看的温暖的颜色,那些色彩斑斓的不规则房子也宛如印度女子鲜艳的纱丽,成了恒河边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恒河又开始了它忙碌而崭新的一天,这里是神光照耀的城市-瓦拉纳西。
▼逆光中的云彩
▼晨色中的恒河景
▼油画般的色彩
▼船上留影
大红配大绿的我
【六 恒河晨浴,只为心中的信仰】
船上饱览一场恒河日出之后,下船,宾馆认识的一对北京的大哥大姐,仍在一条小船上,各自挂着长枪大炮,巍然屹立船头,挥手示意后,说这是他们第二天来拍,每次两小时,仍觉不够,恒河晨浴的众生相,怕是他们不想错过最为独特的印度之景。
▼屹立船头,背着两个长枪大炮的就是同住一个宾馆的北京的大哥大姐
▼河边的台阶
▼天湛蓝湛蓝,连破房子也看上去非常顺眼
时至七点,恒河边聚集了众多来晨浴的印民,男女老少虔诚的站在河水中,有一套仪式,脱衣、洗脸、口中念念有词,刷牙、祷告,有的还奉上适才从小贩手中买的黄色鲜花,一番念叨后鲜花随波逐流,接着,男子沐浴后穿上笼基,女子则穿上清洗过的纱丽……
▼装扮奇特的印度教教徒,他手里拿的算是三叉戟嘛?
▼整个上午都泡在恒河,看印度的不可思议,由于缺乏对印度教的了解,很多道道看不明确,一味觉得新奇
他们真的会咽下那恒河水,对恒河岸边明显漂浮的垃圾视而不见,这一幕在余秋雨笔下,被形容为一个落后的风俗一场人类悲剧。
或许我们这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永远无法理解那些有宗教信仰之人的行为和思想,有信仰者,从中看到了虔诚与恭敬,如我这样的世俗人,却只是看到了生活而已,像我们吃饭睡觉喝水一样,宗教,已然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没有这样的信仰,所以无法喝下那有些污浊泛着塑料袋、碎木等垃圾的恒河水,哪怕我知道在这里,它被尊称为“圣水”,可以洗涤净化灵魂。但那些毫不怀疑这一切,带着敬畏感仿佛是莫大荣耀般晨浴的印民,也让我觉得尊重,他们站在恒河中的样子,凌然而坚定,从恒河中起身,一脸满足像是真的感受到了神灵。从他们并不华丽有些廉价甚至有些褴褛的衣衫中,我想他们并不富裕,能够亲临、亲密接触恒河,饮上一口恒河水,怕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与慰藉。
▼恒河,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被大人带来晨浴的小孩
~达萨瓦梅朵河坛(Dasashwamedh Ghat)~ 已经是熙熙攘攘,晨浴的人上岸更衣,河坛的台阶、栏杆上晾晒着一件件摊开的纱丽,飞吹起像是彩旗,撑起的大伞下印度教巴巴正在传教,周边一圈印度妇人虔诚围坐,聆听智者的教诲,一个双目紧闭,正在打坐苦修的苦行僧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一直庄严危坐,岿然不动,仿佛外面熙攘喧嚣的世界与其完全隔离,卖花的、卖奶茶的、各式纪念品的小贩穿梭其中,有人在理发剃须有人背着相机问晨浴者是否要拍一张纪念合影……
▼鲜花献给神灵
▼有人很享受的剃着胡须
▼小青年在谈恋爱
▼静修的印度教教徒
▼祷告
▼还有这样的膜拜姿势
▼印度教徒会有一种染料在额头上染上这样一条竖线
▼岸边的苦行僧
与我们日渐门可罗雀的景区摄像点不同,在这里背着相机给人拍照仍是件挺时髦的事,不少从外地来恒河晨浴的印度人民都乐意整装拍上一张纪念照,鲜艳的纱丽配上明艳的笑容,背靠恒河,我想这样的纪念照,之于他们有着非凡的神圣意义。
▼当地人在拍晨浴纪念照
▼这里,鲜艳代表审美
印度人民很喜欢拍照,因为经济的不发达,相机对很多人而言尚是个奢侈品,背着相机的,多是外国游客,当我们将镜头触及那些参加恒河晨浴这一盛会的印民之际,很多人朝我们微笑,有的女子特地整了整衣角,用手拨弄两头鬓发,有的甚至拿出小镜子对镜重新描了下口红。
走在河坛,也意外的被很多人搭讪,问是否愿意和他合影?请不要怀疑他们的动机,据许多去过的游客反应,他们只是对东方脸孔好奇而已。
▼不时有当地人要求我和他们合影,旁边的男子,手机真的很破,屏幕都花了,却拍的起劲
有一家人,从印度其他省特地来恒河,旅游的同时也是朝拜,妻子貌美温柔,和我拍合影之前整了好几下纱丽,一直嘱咐孩子要笑要看着相机,与其交谈了几句,她的淳朴与善意永远留在了我们的镜头里。
▼女子很漂亮,这么漂亮人都主动叫我一起合影,哇塞,我还不是明星?O(∩_∩)O
从卖奶茶的小贩那买了2杯奶茶,花了10卢比(1人民币),奶茶的容器是个小小的土陶钵杯,我不知道这个土陶杯它是否干净?是否经过清洗?还是在恒河里随便漂洗了下了事?但陶说入乡随俗,人家印民能喝,我们应该也没有那么娇气,于是我们“勇敢”干了这杯土制奶茶,甜甜的,热气中透着茶的清香,我们果然皮实,事后没有任何不适,不知道是不是以身试法似的“勇敢”提升了奶茶本身的味道,陶说恒河边的奶茶,真好喝。
▼来,干了这杯恒河奶茶,容器陶罐喝完后就放在路边,会有人回收,至于卫生问题,就不多加考虑了
从主河坛沿着河阶往远处走,几个当地小孩在一艘木船上嬉戏,有个男孩正秀着他的跳河绝技,从船上以体操般优美的姿势纵身跳入河水中,一遍一遍,乐此不疲,每跳一次,还变幻着姿势,前翻侧翻,我们在岸上给男孩鼓掌,这恒河之于他们,便是童年的欢乐。
▼酣睡的小孩子
恒河晨浴就这样每天上演,日复一日,从服装到仪式,千年来似乎未曾改变,只是晨浴的人从父辈到子孙,一代一代,如此顺延,二百多年前英国人妄图用工业革命的车轮滚滚改化印度,可是二百年后,这里仍在消化千年前神的圣语,也许再过一千年,恒河还是这样,依然是圣洁依然流淌着信仰。
▼恒河虽然色泽泛黄,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严重的污染,没有工业垃圾也没有白泡泡、黑水之类,网上说的恒河浮尸我们没有碰到,所以也没有面对突如其来直指生死的错愕感,走在河边,清风拂面,甚至不乏惬意。
【七 旅途趣事-瓦拉纳西寄明信片的“艰苦”过程】
如果你与我一样也想在瓦拉纳西寄明信片,那么以下的亲身经验或许能帮助到你,因为瓦拉纳西的邮局可不是那么好找的,然后邮政大叔的脑子也是很呆板的!
自从几年前开始寄明信片之后,之于我,遂成了在旅行地雷打不动的习惯,回到ALKA,吃完简餐伏在桌子上写明信片,明信片的印刷质量有如沙子般粗糙,ALKA借来的圆珠笔也一下子把我拉回来了物质不丰富的十几年前,写一笔漏一点油,晕染的字体模糊不堪,就这样,坚持写完了七八张,张张皆像刚经历一场霍乱般,满目疮痍,每一张都有个类似的开头:请原谅明信片如此粗鄙,但祝福的心意绝没有半点敷衍了事。
▼在宾馆伏笔写明信片
▼这些粗制滥造的明信片……购于恒河边的小贩,还是我150卢比买的呢,当然,买贵了。。。50卢比就可以搞定了。
和陶去找邮局寄明信片,Alka的人说出门不远,步行约十五分钟。
~瓦拉纳西(Varanasi)~ 纵横交错的迷宫小巷足以让不熟悉的人转晕,每一条都那么神似,走了许久也没看到邮局,小巷里多是土特产店,本以为“Post office”是个人人皆懂的词,没想到好几个人都摇头不知,连警察也一头雾水似的看着我,我晃了晃手中的明信片,解释何为邮局,几个警察私自交谈了 一番讨论的热火朝天,最终仍旧朝我摆手摇头……
莫非是我英语说的太标准?我从来都是因英语太烂而自卑的啊……
▼到处可见的神牛
碰到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学生,英语总算派上了用场,男孩一问就明白,还非常热情的领着我们走了一段路,原来邮局要走出迷宫小巷,在外面的大马路上。
▼这里已经远离游客们的活动范围,貌似是当地的文具一条街,卖着书啊,笔啊,本子之类的 ,走过这里,外面就是瓦拉纳西的街道了。
▼迷宫小巷外的瓦拉纳西街道
▼当地穿着蓝白校服的女学生,学生的英语还是不错的,可以交流,路边普通印民的英语,就没有那么好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邮局,是座破旧的小房子,外观毫无突出之处,有些当地人在排队交费,看来邮局功能和国内类似。
和窗口大叔说寄七张明信片,大叔在里面鼓捣了半天,告诉我只能寄五张,一下子傻眼,难道印度寄明信片还要限号似的有张数限制?我赶紧告诉大叔我有2个人,2个人应该可以寄10张。
大叔继续和我说:Only five。
我像小沈阳似的不停重复为什么呢?以及为什么呢?Why?Why?
旁边排队的当地人和大叔“一个鼻孔出气”,有的用印地语,有的用夹生英文,有的用身势语告诉我大叔说的没错,人家没有欺负我,我确实只能寄五张。
我和陶的逻辑混乱了,刨根问底之后才明白原来印度往中国寄明信片每张价格是15卢比,邮票票面值分别是10卢比和2卢比1卢比,他2卢比和1卢比的邮票不够,只有5张……所以,按照他的逻辑我只能寄五张。
顿时松了一口气,为自己能搞明白这个复杂的过程而深感欣慰,我告诉他5张明信片贴15卢比,剩下的两张贴20卢比。
大叔疑惑了一下,终于点点头收下了我的7张明信片,小伙伴们一定没想到从瓦拉纳西寄出的祝福里,还包含了我辛苦的交涉以及“智慧”的结晶。
▼终于寄出去的明信片,7张明信片,5张成功收到,还有2张,不知道去了哪里
▼我还让邮政大叔在我的笔记本上给我盖了个邮戳。。以做纪念,大叔表情相当疑惑
从邮局走出,一边为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而高兴一边嘟嚷这印度人民脑子有点转不过弯啊,陶说邮政大叔为了帮我省5卢比苦口婆心劝我只寄5张,结果我自以为是不把5卢比当钱,没准人家以为我是脑残……
这个例子或许也可以从一个片面说明,印度普通百姓与我们在物质上的差异,我们眼里毫不可惜的一块钱,邮政大叔当做一个“外交”问题似的想方设法想替我省下。
【八 瓦拉纳西的食与购】
【美食】
瓦拉纳西的餐厅不多,早中晚饭皆在宾馆解决,住的Alka食物还是不错的,许多不住Alka的游客会特地来用餐,价格也不贵,一般一顿饭在70,80人民币左右。印度菜没有中餐那么丰富,说起来就是馕,咖喱,酸奶和烤鸡了。
▼黄油馕,40卢比,非常好吃,香!
▼芝士馕和土豆,土豆上撒的调料是像麦粒一样的东西
▼黄咖喱,味道不错,上面撒的白色的东西是芝士
▼绿咖喱,不知道是不是放了菠菜
▼印度最有名的LASSI,就是我们说的酸奶了,非常好喝,每顿都喝!
▼在印度吃的非常简单,馕就着咖喱,然后喝杯酸奶,就是一顿,导致回国后饿狼扑食般的狼吞虎咽
▼加上一份烤鸡,就算是开荤了。这是半只烤鸡的量,价格约20几块人民币
▼瓦拉纳西迷宫小巷里备受游客推荐的蓝色酸奶,非常好喝!!
▼这是水果酸奶,一杯50卢比,人民币5块钱,量很大,都喷出来了,水果很多
▼且看各国游客是如何评价的吧,这家店里贴满了游客们的感言,如果你想留言,店家会免费给你提供纸笔,我们也挥笔感叹了一把
▼这位中国六安游客的留言,非常有才,大家都记住你啦
▼小巷里也到处有这样的小摊,敢不敢尝试,就看个人了
【购物】
瓦拉纳西最多的就是这些纱丽,围巾和手工艺品了。记得要拼命还价啊,至少要从店家开价的3分之一起还!我参照国内的价格还价,结果后来发现被宰了许多。
▼可以这样,笔谈价格
▼一下子没控制住,买了一堆,这些围巾,纱丽,镯子之类的成了后面旅途的扮美利器
【九 告别】
从Alka离开去火车站,Alka门口常驻的当地男子替我们扛行李,最后我们给了30卢比,然后花80卢比坐人力车去火车站。
就这样告别了瓦拉纳西,刚来到这里时,我觉得瓦拉纳西怎么可以那么脏?怎么可以露天小便?一天不到,忍不住喜欢上了这里,不可思议,瓦拉纳西,像是有一种法力。
如果去印度,强烈推荐去瓦拉纳西,这里可以看到最印度的印度,这里是最脏乱差的印度,也是最神奇的印度,古老与神圣在这里交错,神话与传奇于这里汇集,庆幸没有错过瓦拉纳西,我想我们会永远记得,恒河日出的晨色光影,恒河的夜,那袅袅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