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传承的建筑奇葩: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Yongding Earth Blvds)~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永定土楼(Yongding Earth Blvds)~ 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永定土楼(Yongding Earth Blvds)~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面对一座座有漫长岁月的土楼发出一声声惊叹之后,人们对于“客家人如何创造神奇的土楼?”“土楼又如何孕育繁衍一代代土楼人”等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的,永定土楼是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而且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紧紧相连。
起先,他们沿用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筑技术,利用当地竹、木、泥、石等原料,从建造简便的木屋土屋发展到泥墙瓦顶的土楼。为聚族而居,又逐步建成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清康熙、乾隆年间,永定广种烟草,被称为“烟魁”的条丝烟大发展,畅销大江南北、南洋各地,大批烟商大发其财,又因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仕官辈出,使永定的豪门富翁和部分民众有了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的土楼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出现了其他客家地区望尘莫及的鼎盛时期。这些高大土楼因取材方便,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有高度审美价值,而辐射周边客家地区。永定土楼作为客家土楼中最优秀的作品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
在众多的土楼形状中,圆土楼是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因为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尤其认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艺术殿堂。每一座土楼,又如同一个“大家族,小社会”。土楼内,居住在同一屋顶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客家仙子形象大使井的和睦生活。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而且,楼内的客家人,住着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风和平等团结的传统。
200多年历史的水源楼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富川村。天井把阳光引入大堂,方形天井四周有石头作为垫脚台阶,侧厅摆着茶几和凳子,适合与亲朋喝功夫茶。水源楼的客房已经改为旅店,设施齐全。华灯初上,大红灯笼高高挂,住在这里,就像穿越了古代。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美学艺术价值。其中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年(1419年),已有580多年历史,是客家年代最久远土楼之一,结构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
承启楼,传从明崇祯年间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是一座城堡,一座家族之城,名扬四海。
福建永定土楼,岁月流淌的声音在此地延绵回响,时光定格在斑驳土墙和木檐砖瓦上,在这个冬季,明媚暖阳下,我们从繁嚣都市而来,悠闲漫步于此,感受田园里土楼人家惬意简单生活,古朴味道,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