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江水、蓝天、花朵、草树,可以坐卧又毫不突兀的木椅长凳,巨大的厂房和高耸的塔吊,浦东陆家嘴的摩天楼与影影绰绰的外滩……
一路上除了这些“老工业建筑”相伴,粉黛乱子草也是一大特色。从 宁国 路码头进入,来到 杨浦 大桥下,这片粉黛乱子草随风摇曳,甚是好看。
这里是 上海 杨浦 滨江——百余年前,曾是 中国 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40年前,曾是机器轰鸣、装卸繁忙的大型国营企业集聚地;如今,这里是摄影爱好者喜爱的取景地,时尚一族常晒的“网红打卡地”,运动达人慢跑、打球的健身场,父母带着孩子玩耍的游乐园,朋友们漫步聊天的约会处,老人们抚今追昔、感慨巨变的怀旧地…
杨浦 滨江位于黄 浦江 岸线东端,被称作 上海 滨水“东大门”。2017年12月, 杨浦 大桥以西的2.8公里滨江段公共空间对外开放;2019年9月底, 杨浦 大桥以东2.7公里岸线贯通亮相。
近年来, 上海 市推动黄 浦江 两岸贯通及滨江岸线转型工作, 杨浦 滨江逐渐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为 上海 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 太湖 流域田野出发的黄 浦江 ,自西南向 东北 斜穿 上海 。全长114公里的河道中,一大半都在中心城区,在 上海 核心地带呈“S”形蜿蜒盘桓,串连着这座城市的经济重地和人口密集地带。
新与旧、城市的人文与自然、百年沧桑与摩登时尚,在这里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杨浦 滨江带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沧桑。大 杨浦 曾是 中国 现代市 政和 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中国 第一家发电厂、水厂、煤气厂诞生于此,
杨浦 滨江所在的杨树浦工业区,是 上海 近代最大的能源供给和工业基地,创造了 中国 工业史上多项“工业之最”,被誉为“ 中国 近代工业文明长廊”。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伴随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 杨浦 滨江不少老厂纷纷关停,一大批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产业工人由高峰时的60万人降至6万人。
杨浦区水厂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外形非常特别,比起工业厂房,红砖堆砌起的承重墙,外形巨大的水管,让它看起来更像是英国传统城堡。
新 中国 成立后, 杨浦 滨江企业密集,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工业产值曾一度占到 上海 的1/4,产业工人超过60万人。众多国货名牌诞生于此, 上海 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功能性项目也聚集于此。
漫步于此,眼前烟囱高耸,身侧座座老厂房墙面斑驳,江面上驳轮浮吊相拥,随拍岸浪涛起伏,似乎在诉说一部 上海 百年血汗开埠史,这是它与徐汇、黄浦滨江带截然不同的地方。
强调历史文脉的传承、历史格局的延续、工业遗存的保留,让人们记得住城市历史,成为 杨浦 滨江改造的基调。
始建于1938年的东方渔人码头,曾是上海叫得响的老鱼市场。在保留主题框架的同时,这里也被打造成了汇聚餐饮、购物、娱乐等多功能商业天地。
以往输送水电的管道被设计成路灯,形成独具特色的水管灯序列;防汛墙大都自然地隐藏于绿坡之下,有些地方却又显露出它的斑驳墙面和厚重墙体,唤起潮汛来袭的记忆……
杨浦 滨江岸线约12万平方米的 新建 公共绿地,有各类乔木、灌木近百种,总数超过30万株。还有连片的草甸、不规则生长的野花。从“四季花海”到“草长莺飞”,与城市统一景观绿化不同的自然野趣。
在 杨浦 滨江段,留下了大量工业遗存,有不少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杨树浦水厂,以及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6幢工业遗存被一一保留下来,总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不只是建于1913年的杨树浦电厂、1883年落成的 中国 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杨树浦水厂、建于1934年的杨树浦煤气厂等保存完好的工业遗存。房子外立面水泥砂浆已经变黄,满墙层层叠叠的爬山虎,满是岁月的斑驳、厚重。置身其中,仿佛能看到数十年前这里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新建 横向钢结构与原有仓库结构、红砖墙体共存,爬山虎攀爬的旧痕与新生藤蔓同生,形成了内与外、景观与活动、历史感与未来感的融合。
电厂高耸的烟囱曾被视作进入上海的标志,留在几代上海人记忆里,也是上海海纳百川城市精神形成的见证者。
在1920年代,杨树浦发电厂在当时是远东第一大发电厂,发电厂的105米大烟囱,还是上海最高的建筑。
大吊车作为港口的乡镇,也成为造型艺术。
码头上的塔吊、灰罐、输煤栈道以及水泵深坑原位保存,各种工业遗存星罗棋布。
江水悠悠,斜晖脉脉。原 上海 市国棉十七厂,极有特色的锯齿状老厂房,如今被改建成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在这里,仍可见当年的红砖厂房,能触摸到老 上海 工业文明的历史年轮。老厂房会成为景点,时尚又有生活气息。历尽沧桑,见证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