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顺和 2018-12-13 07:06:06

爱恨交织的打骂教育

打骂是家庭教育的手段之一,尤其在温柔教育过多过滥、家长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重提打骂教育的老话题尤为必要。“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老祖宗的话不无道理。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面对艰苦的劳动和繁重的学习,谁愿意吃苦?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家长的极致追求,成龙成风的路上有荆棘更有诱惑,披荆斩棘需要勇气,抵御诱惑更需要定力,荆棘易斬,诱惑难挡,再好的孩子也难抵金钱、权力、美女的诱惑,不说别的,一个小小的手机就把孩子弄得神魂颠倒,把家长恨得七窍生烟。俗话说淘小子出好的,淘姑娘出巧的,淘气是成材的潜质,也是作恶的诱因,面对淘气顽皮的孩子,不帮助成吗?不帮助,淘小子就变成了野孩子;淘姑娘就变成了疯丫头。帮助就离不开打骂和惩罚等各种手段,“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国本同一理。从严教育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孟母的断布让孟子学习不再分心;贾母的放纵让贾政对宝玉的教育功亏一篑。打骂要拿捏准确,把握尺寸。“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要骂而不伤自尊,打而不动筋骨,以孩子改正错误为目的,见好就收,不能滥用,打骂毕竟对孩子造成伤害,让孩子很丢脸,事后要通过谈心挽回孩子的面子,打骂教育也是个技术活儿。“会打打十下,不会打打一下”,会打的要让其意识到自己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感激父母;不会打的一巴掌可能致孩子伤残,触犯法律。过度温柔是迁就,是放纵;一味打骂是野蛮,是暴力,打骂是温柔教育的补充,尽量不要用,尤其是对那些自尊心忒强的孩子,要慎之又慎。因为父母责罚严厉,大学毕业的孩子竟然与父母断绝二十八年关系,令人遗憾的是,耄耋之年的父母通过媒体向孩子道歉,最终也没有得到孩子的原谅。打骂教育有一定效果,但古往今来很难找到这样的例子来佐证它的可行性,因为它有悖于孔子的传统教育理论,上不了台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