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0 补重阳登高,一日绕行京城部分中轴线。
一早驱车进城,停于左上角圆圈处,顺新街口南大街步行至平安里,在护国寺小吃北京总店吃午饭。因正直饭点,周边小店均满座,店内更是人头涌动。我们接在长龙队尾,摩拳擦掌琢磨着吃点啥,好歹在点单前敲定了菜品,炸豆腐汤一碗,牛肉烧饼两个,砂锅酸菜羊肉一盅,茶面一碗,蓝莓山药两块,蛋黄酥两块,香气扑鼻,味道正点。能于瑟瑟秋意中痛快食此佳肴实属赏心乐事。
饱餐后又在琳琅满目的柜台前踌躇再三,最终又拎了炸松肉和蹄筋才作罢。
顺小街一路东行,得见各方小吃及京城老字号,嗅了满鼻子的诱人味道,又见花鸟鱼虫各式新鲜玩意儿。再前行便是梅兰芳纪念馆,为梅先生自港返京后所居之处。由北师大的志愿者带着讲解,小小了解了梅先生的一生。
改革服化道与创新演出方式使其自成“梅派”,数次远渡重洋演出,又将民族文化的瑰宝远扬国外。以前只知戏剧服装讲究,看了画卷上的英文注释才知道竟然是件件都有专称,随身份、性别、场合、人物情绪变化俱有改变。
(图为各式手部动作及其对应名称)
(梅先生与戏剧艺术家的合影,瞥见一双穆勒)
出纪念馆后一路顺北海公园北墙边逛荡,行至尽头转入恭俭胡同。只管闷头走,至道路开阔处便是到了景山公园后墙了。
累了渴了,拐进正对景山公园红色园墙的一家玻璃幕墙咖啡厅,红墙咖啡023店。店内以混了灰调的砖红与草绿为主色调,几把铁艺椅子,几面正方墙洞,框住了店里捧着暖香咖啡闲聊的客人,框住了店对面红墙前插兜来往的旅客行人,也框住了笼在店铺上方的一片错杂枝条。自觉照不出那份情境,就小小偷懒只顾吃店里的炒米奶茶,小小休憩。
~景山公园(Jingshan Park)~ 景山西面正对 清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 (太难断句了,我还一度把石碑上的“清稽”看成“滑稽”)与太高玄殿,略在门口逛了逛便进了景山公园。
从西门进,我们计划着直接上山至最高处万春亭,然后下山由山左里门出,横跨公园。虽最高处仅有42m,但登山道陡峭,我们也不敢快行。不时手扶栏杆回望身后景色,真可谓一步一景。
行至半腰便可见秋叶掩映中的北海白塔。
从山顶万春亭可眺望故宫全景,宫门重重,如同一座座山海关隘。
我们登顶时已是暮色低垂,游人仍是密集,皆聚于万春亭。因此稍作停留我们便由东径向山下踱去。路上抬眼便是万种秋色,鲜妍明媚。
看那松柏终年青翠,至秋冬时节,松针根根密立,团聚如林,剪影仍称得上一景,无花倒也无妨。
至半腰的周赏亭,瞥见一处极具力量感的线条。虽是已枯纸条不带一点残叶,但其孤削如笔的姿影颇具生命力。
东门边的一溜红墙显然成了拍照打卡圣地,上方密密洒下的金黄银杏叶在秋风中簌簌作响。
出东门,开上导航,一头钻进曲曲折折的狭窄胡同中,向南锣鼓巷进发,一路觅得美景无数。走小路纯粹是因为懒得去绕大道,小路快,不过不开导航得话,这七拐八拐的路实在难认。
~南锣鼓巷(South Luogu Lane)~ 南早已成了特色商业街,除了店铺不同,与锦里、宽窄巷子实在无半点不同。烟袋斜街也是如此。不过现熬制的雪梨汤还是蛮好喝的,暖手又解乏。
至此,我们的行程已进入最后一部分,只要沿着什刹海一路走便可返回最初的出发点。
~什刹海(Shichahai)~ 不似南锣与烟袋斜街那般人头攒动灯火通明,仍保持着老北京的悠闲惬意,走过开头的几间酒吧,后面就只剩头顶点点的鹅黄灯光。
秋夜,沿着什刹海一侧的白石栏杆闲步,像是在时疏时密的烟火气间穿梭,有时清冷得彻骨,仿佛孤身一人被隔绝在世外;有时又热闹温馨,体验遍了从与好友一道夜话高歌到闲来独自奏乐夜渔的一切乐趣。在我渐渐飘离的意识面前,时光如车窗外灯影一般飞速掠去,像潮汐海浪一般不由我控制得变化周转。我们留不住任何的岁月,岁月却将我们的点点滴滴尽数带走。
图为对岸的望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