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xī là 同“臘”)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而在漫长的等待中,独特的风味形成。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尝尝全国各地的特色腊肉们。
一、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的来历与宋代抗金名将宗泽有关,当时宗泽抗金战胜而还,乡亲们争送猪腿让其带回开封慰劳将士,因路途遥远,乡亲们撒盐腌制猪腿以便携带,腌制成的猪腿色红似火,便被称为火腿。后宗泽将“腌腿”献给朝廷,康王赵构见其肉色鲜红似火,赞不绝口,御名“火腿”,更为火腿锦上添花。又因南宋时期的东阳、义乌、兰溪、浦江、永康、金华等地均属金华府管辖,故这些地区生产的火腿统称为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外形皮薄爪细,皮色黄亮、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
二、四川腊肉
四川腊肉,历史悠久,中外驰名。顾名思义,腊肉即是腊月间烟熏过后的咸肉。临冬猪肥,乡民宰杀年猪,利用腌熏二法,保证在开春之前的肉食供应。在没有冷藏方法的时代,腌熏风干,已是最佳的储肉方法。冬季来临,正是腌制腊肉的好季节。
四川人家家户户做腊肉,一次就做很多,可以吃到来年。腊肉制作在冬至节前后十天最好,四川腊肉制法有五种,其中青城山 刘公子古法老腊肉最为著名。刘公子制作腊肉采用民间传统手工古法,根据口味不同,将宰杀的鲜土猪肉加盐、白酒、五香粉、辣椒等物进行腌制。以前四川各地乡民山民家中均烧柴灶,灶上备有挂架,利用灶口余温温水,进入腊月以后,将腌制好的肉挂在灶口的挂架上,利用灶内的青烟上升去熏制,这样事半功倍。有的乡民还往灶中加入柏丫,桔皮,柚子壳等物,以此熏入特殊香味口感。城市居民自制腊肉时,需要自备土陶阔口大缸一口,熏制时,还需自制熏笼一处,火烤腌熏,非常繁琐。曾有误以为火灾发生而报警者,往往一笑耳。
三、广东腊肉
广东腊肉是广东一带的传统风味名菜,属于粤菜系。此菜呈金黄色,味香鲜美。俗话说,秋风起,吃腊味。把五花肉改成长40厘米、宽3.5厘米的长条形,放一盘中,用以上调料拌匀,腌一天后取出,在每条肉厚的一端,连皮带肉斜刀拉一小口,将线绳穿过系上,挂于竹竿上,放置阳光下通风处,干后盛盆装起,放在干燥处。食用时洗净尘土,用旺火蒸约25分钟取出,斜刀切成片即可。
因为广东靠近温带,既使在冬天也很温暖,空气中就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容易导致腊肉变质,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糖和酒都可以杀菌防腐,就采用糖和酒来防止腊肉腐坏。科学实践证明,糖和盐有相似的防腐原理,因为大多数细菌在高糖的环境里不能生存繁殖。而酒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而杀灭微生物。所以,即使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广东腊肉仍然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在选料上,广东腊肉更倾向于以鲜猪肉为主,辅以九江米酒,糖,生抽,加盐腌制后,采用晾晒干或烘干的制作工艺,这跟别的地方的熏烤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
四、云南腊排骨
丽江一区四县,不论汉族、彝族还是纳西族,家家户户都会养猪,到年底总会留下长得最壮、膘最肥的一头做年猪。进入腊月的农闲时节,几乎家家杀年猪、腌腊肉和火腿。一整扇新鲜的排骨,还有整只新鲜的猪腿,都会请杀猪匠专门剔好,摊开晾在大簸箕里,然后在长辈们手里,被加上盐巴、白酒等等一遍遍的摩挲,再放进腌肉的木缸里,经过多道工序,最终成为我们熟悉的腊排骨和云南火腿。
丽江腊排骨是用猪肉排骨,加大量食盐腌制,有的会加些辅助的酒、白糖、香料等,放到可以滤水的木桶中,经约15天腌制后,盐味已经深入骨髓,骨头与肉的味道融在了一起,水分被大量腌出来,这时,肉的香味还不足;经食盐腌制后,拿出来在背阴通风处晾干,晾的时间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然后其味道变得“腊味十足”了。上好的腊排骨,应干爽紧实、黄里透红,色泽发亮,表面无霉斑,闻起来有股淡淡的肉香。
好的腊排骨,不能是里外都一样干巴巴的,而应该是外面被极度饱和的酒盐液形成的一层薄薄的壳包裹住,泛起微微的白,而内里会在酒和盐以及香料的共同作用下,骨头内部和瘦肉泛起艳丽却不过分的红,油脂和脆骨则保持洁白,那才是属于腊肉的颜色。这样的腊肉,闻起来既没有鲜猪肉的腥气,也没有久存腊肉的哈喇味。
云南的腊排骨,风味独特,口感丰富,等待着各地食客前去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