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火爆的综艺节目让我们了解了一句霸道的“我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而在这初秋天气逐渐转凉的时节,正是贴秋膘的好时机(吾辈吃货一年四季皆可进补),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热气弥漫的火锅所不能解决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火锅,去看看全国各地各有哪些有名的火锅料理吧!
火锅起源之说也是众说纷纭,就好比阿拉伯数字一样,起源于印度,但却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向四方的,这就是后来人们误解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原因。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成都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之《蜀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在1700年以上。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考证,解放后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到宋朝,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朝,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至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火锅业的产业链条已具雏形。四川、重庆、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农牧业面向全国火锅餐饮市场,组建了辣椒、花椒、羊肉、香油、芝麻酱、粉丝、固体酒精等火锅常用原料、调料、燃料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不行就两顿。而全国各地的火锅,也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现出全然不同的风味。今天,小编就将带着大家,走进全国各地的特色火锅。
一、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牛肉火锅简直像是火锅界的一股清流,看似清汤寡水,实则藏着潮汕人“大味至简”的秘密。潮汕牛肉锅更注重原汁原味,突出食材本身的鲜味,因此汤底十分清淡。
但清淡的汤底也是有讲究的,用牛骨当天现熬而成,不加任何调料,配上几块玉米、几片白萝卜就能够熬成这样鲜美的一锅,食客可以更好地感受牛肉的真正口味。待汤底沸腾后,可以舀上一小碗清汤,撒些小葱花,趁热呷上一口,从喉咙到胃暖暖一身轻,得劲。
潮汕牛肉为什么这么牛?
首先,潮汕牛肉火锅有一个招牌就是现宰现卖。其次,潮汕牛肉火锅很注重刀工。切牛肉的刀工是非常讲究的,一定要手切,那种机切的简直没法下咽。手切的要点也有很多,厚薄要适中,有的师傅的风格是切薄,这样的肉吃起来轻、嫩,有的师傅的风格是切厚,吃起来很有满足感,用潮州话讲叫做“饱喉”。还有就是牛肉的分类。上桌的牛肉都是经过精细的分拣的,不同部位的肉质、口感不同,价位也不同。有专门一盘的肥肉,有专门一盘的腱肉,有胸肉,五花八门。潮汕人涮牛肉,集齐了16个部位堪称 “全牛盛宴” 。每个部位都讲究涮的顺序:从瘦到肥,五花趾 - 匙柄 - 匙皮肉 - 雪花 - 吊龙 - 肥胼 - 胸口朥。这样汤底才会保持清爽、鲜甜的口感,涮了肉再涮其他的食材。咸甜适中的沙茶酱浸透着熟牛肉的纹理,那种鲜爽感瞬间都能提升几个档次。
二、重庆九宫格火锅
重庆火锅锅底为牛油。所以火锅更加的醇厚香甜。厚厚的油里翻着干辣椒。重庆基本上都是九宫格火锅,成都却很少见。说起九宫格火锅其实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的含义。九宫格把火锅分为三个层次,不同的格子代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牛油浓度。不同的食材切成不同的厚度、形状,或片、或块、或条,用不同的方式煮制,然后获得不同的口感,这就是重庆九宫格火锅的奥秘,也是重庆火锅独特的烹饪方式。
一个锅底大概会有4、5斤牛油,用滚烫的汤汁融化后,另外要加上花椒、辣椒。牛油很容易遇冷凝固,所以吃的时候在锅沿、筷子上,都能看到一层橙红色的板油。由于锅底好,一般重庆火锅味道都不错,吃起来很痛快。长这么大以来,我基本上没有吃到过特别难吃的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极具辨识度的感官诱惑优势和品位特征,使得其成为火锅业的一支奇葩。在激烈的餐饮业竞争中,重庆火锅具有相当程度的品牌优势和独特魅力,并成为一种一直流传下来的食文化。重庆火锅调制方法和韵味十分独特和诱人,你一旦沾上了重庆火锅,往往割舍不下甚至成为它的信徒,在阵阵汗流里,越吃越感到有滋有味甚至通体舒泰、神清气爽。
三、老北京铜火锅
正宗的老北京火锅总是清汤清水,一股子清贫气,只用红枣、紫菜、枸杞、虾米、葱姜提味,势在把滋味留给牛羊去发挥。
涮煮的器具则大有讲究,必须得是木炭供热的铜锅,这样才保证水始终在沸点上。
北京人涮火锅,讲究的是自顾自地“涮”,自己夹着自己想吃的那块肉下锅就涮,手法也必须是左右涮。七上八下的麻辣火锅手法在这儿不适用。
老北京涮肉都是涮一片吃一片。是绝不会整盘下锅的,那样叫煮羊肉而不叫涮。大老爷们一坐下,基本是人手三盘起跳。北方人一样钟爱豆制品,铜锅火锅必不可少的就是豆腐和冻豆腐。吃起来都会有些许的焦香味,一定要认住这个味儿。北京人自家磨的豆腐就是这样儿!私心推荐冻豆腐,这是北京人一到冬天就会囤在家里的食物。特别有弹性,空隙也多,吃得时候一定要小心汤汁烫嘴。而豆腐则不同于南方的豆腐,就算久煮都不会碎,筷子功不好的人也能轻松地夹起来。虽然身子硬但是口感还是一样滑。
四、云南酸汤猪脚火锅
在云南有一种味道,叫做酸汤猪脚火锅。天气不重要、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围坐在一起,感受着这酸汤猪脚的滋味。
要成就这样的美味,有不可或缺的三大法宝:酸菜、萝卜丝、红豆。有了它们这酸汤猪脚才完美。用青菜和萝卜丝腌好的酸菜,酸爽的风味那是非常独特。锅里的酸味主要来源就是它们。而且越煮,锅内的酸汤味道就越浓。通常我们会在锅底里各多加一份。红豆提前被炖的沙软,虽然不是主角却不能少了。精选的猪脚经过特殊加工,与酸汤一块煮一段时间。特殊的香味会扑鼻而来,诱发你无限的食欲。这里的猪脚通常不是猪蹄,而是猪腿肉。肥瘦相间,肉质滑嫩。酸爽清香、味道鲜美,特色鲜明、老少皆宜。我想用来形容酸汤猪脚火锅真是一定也不过分。没家酸汤猪脚火锅店都会提供自家独创的“蘸水”,也就是大多数人口中的蘸料。蘸水里加了许多调教与香料,更给菜品增添了独有的味道。
酸汤猪脚火锅带上了浓烈云南地方特色,是别的地方不可复制的美味!
最后还有几点小编不得不和诸位“唠叨”几句,火锅虽然美味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哦!
NO.1
吃火锅有“一烫当三鲜”之说,好像不烫,味道会大打折扣。事实上,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60℃,而火锅浓汤温度可高达120℃,食物烫熟即吃的话,很容易烫伤口腔、食管和胃黏膜。再加上麻辣等刺激,容易引起或诱发各种消化器官炎症和溃疡,在吃火锅的时候最好用2个碗把吃的先放到2个碗里,当吃完这个碗里的,另一个碗也就稍微凉了些,可以正常食用了。
专家提醒宁舍三鲜,不要一烫食物从锅中捞出最好先放在小碟待微凉再吃,本来就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吃火锅以少油、少麻辣的清淡火锅为宜。
NO.2
不全熟的食物味道尤其鲜嫩,这也是人们喜欢火锅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一味贪图鲜嫩,还没等食物烫熟就吃,不仅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还可能因其中未被杀灭的细菌和寄生虫引起胃肠道感染。专家提醒莫吃半熟食宁可牺牲一些口感,也应把肉类涮熟透再吃。当然,如果食物在火锅中煮得太久,也会导致营养成分破坏,特别是蔬菜,煮的时间过长会使其中的维生素流失较多,一般烫软后即可进食。
NO.3
很多人认为火锅汤汇聚了各种食品的精华,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事实恰恰相反。何凤怡告诉新快报记者,在反复沸腾后的火锅汤中,维生素等有益成分大多已被破坏,而饱和脂肪、钠盐、嘌呤等有害成分却特别多,这些成分均是肥胖、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诱因。临床上因吃火锅而导致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因为火锅的食物以肉类居多,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嘌呤,嘌呤摄入过多正是痛风急性发作的原因,如果同时饮啤酒,更是火上加油,因为啤酒中嘌呤含量也很高。
当火锅汤烧煮时间超过60分钟时,其汤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便迅速升高,想要尝一尝火锅汤的鲜味,在开锅不久时就要喝了,切勿待火锅煮久后才喝,且少喝为宜。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史的患者最好少碰火锅,或者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如瓜果、蔬菜,同时禁饮酒。
NO.4
1、专家提醒控制在2小时内
吃火锅一周别超过一次,吃多了容易上火。而且吃时不宜打“持久战”,最好控制在2小时以内。此外,吃火锅的人常常吃完肉就忘记了主食、蔬菜,容易营养结构不均衡。因此,享美味之时,别忘了主食、蔬菜、肉类和豆类等搭配进食,要吃就吃“健康火锅”。
2、美味火锅“防上火”吃法健康
吃火锅怕上火,有没有既可以防上火,又美味的吃法呢?营养专家表示,选择火锅材料时,不论是肉类还是蔬菜,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新鲜。选材上除了肥牛、羊肉、狗肉、鱿鱼等肉类外,可以增加一些凉性蔬菜,如冬瓜、小白菜、西洋菜、莲藕等,喜欢吃苦味的市民,还可以来点苦瓜。在汤底放点不去芯的莲子,不仅有助于均衡营养,还有清心泻火的作用。而加点豆腐,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的摄入,还可以发挥豆腐里石膏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
各个地方的火锅,都带着极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即将到来的冬日,带上家人、朋友,去吃上一餐热气腾腾的火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