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转摩洛哥,撒野撒哈拉 (自驾攻略+服装搭配技巧)(3)
驰骋非洲,释放公路情结
—— 阿特拉斯山
~撒哈拉(Sahara)~ 沙漠是驱使我来到 摩洛哥 旅行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我非常期待的地方。从 马拉喀什 自驾 到靠近 撒哈拉沙漠 的小镇梅祖卡Merzouga有560公里,但不要小瞧这560公里,其中需要翻越险峻的阿特拉斯山脉,所以即使跟当地的旅行团,从 马拉喀什 到梅祖卡也会分拆到2天。
我们的行程是第一天穿越阿特拉斯山后,到达本哈杜村参观,随后继续行驶,在天黑时到达Boumalene Dades峡谷,第二天从峡谷出发,继续一路驶往梅祖卡。
阿特 斯山顶覆盖了厚厚的积雪,瞬间有穿越到 西藏 的赶脚。
翻阅阿 特拉 斯雪山,那些无数曲折的环山路,是非常考验驾驶技术的,尤其是手动挡。
看到这张行驶导航图,你们是否也小小地惊呆了一下?
从阿塔拉斯山脉下来之后,一路都是峡谷景色,出乎意料的美,而且这里种植了非常多的樱花树。我们的旅行时间2月中旬,那时所见的樱花树恰巧处于初开至盛开时期。
—— 阿伊特本哈杜
阿伊特本哈杜村始建于公元8世纪,是世居于此的柏柏尔人为抗御流寇劫掠而修造的防御型居住区。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载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也是诸多 好莱坞 导演倾向的拍摄地方,在此拍摄了20多部 好莱坞 大片,如《阿拉伯的劳伦斯》,《尼罗河的宝藏》,《木乃伊》等。
古堡前有一条流淌着红色泥浆水的河谷,后面,则是 撒哈拉沙漠。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被誉为 摩洛哥 最美的古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犹太人遗址城堡。
在距离本哈杜村大约1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山坡,可以 自驾 上坡远眺哈杜村。我们看到有很多摩托车手在这个山坡上练车技。
整座城堡几乎是用红土垒筑起来的,河边有高高的城墙,拱形的城门前长着两棵高大的棕榈树。城墙上建有角楼,城墙后则是一所所小房子的居民区。在这座古老的村落里,那些红色的房屋和土墙几乎座座相连,同时这也表达了防御性居民在建筑上的特点。
从哈杜村出来,已经日落西山,开到我们要住的Boumalene Dades大约花了3个半小时。高速公路上一般都有加油站,里面可以买到吃的,也有洗手间,这点非常不错。
—— Boumalene峡谷酒店
在峡谷住的是一家四星级酒店,装潢非常具有柏柏尔风格,我们在酒店拍了非常多的照片,离开的时候已经将近11点了。
在这里,可以俯瞰峡谷中的小镇。
酒店里处处洋溢着柏柏尔风格,椅子、壁画、小饰物。。。每一件我都喜欢得不得了啊。
—— 驰骋,非洲大陆
从Boumalene Dades峡谷到梅祖卡的后半段,可以说满足了我对非洲 的所有想象。广袤的天地
火舞黄沙、寂寞的公路通向未知的陆地,以及干旱土壤中的出现一抹绿色植物。 自驾 的乐趣在这一天完美实现。
旅程回来至今,让我能够怀念至今的依然是这一段无比畅快的公路 自驾 。从哈杜村到梅祖卡可以选择走N9或者N10,这两条路一旦确定走哪一条,便不能回头。大部人包括当地的导游是走N10,因为N10途径峡谷,风景更好。走N10,后半段可以走一条R702的小路,但是听说路况非常差,于是我们选择更远一些的N10-N13,这一路路况绝佳,简直可以用飞驰来形容。
开到小镇,一顿简单的午餐来填饱肚子,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我甚至怀疑老板在我们点完菜单后先去买菜了。不过,食物真的太美味了。
开到一片绿洲,遇到很多当地的娃娃,我们给了他们很多吃的零食。结果,一大帮小孩竟把我们的车子围住了。
撒哈拉,为你我来摩洛哥
对于 撒哈拉沙漠 ,我始终有一种情结。
并非是对三毛有多崇拜,而是我生就一颗探险之心,对地球各种地理环境充满好奇。
非洲 北部的 撒哈拉沙漠 自然是我心头的香饽饽,连带的,才把摩洛哥 之行收入囊下。
—— 奇幻的异域国度
到达酒店时,已是黄昏时分,但也要抓紧分分秒秒来到沙漠。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 民和 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
从50万年前开始,就有人类在 撒哈拉沙漠 边缘生活。如今还有大约250万人生活在撒哈拉范围内,主要分布在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和 阿尔及利亚 ,有属于阿拉伯语系的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撒哈威人和摩尔人;以及一些黑人种族,如图布人,努比亚人,萨哈威人和卡努里人。我们在 摩洛哥 的沙漠接触到的大部分是柏柏尔人。
摩洛哥 领辖范围内的 撒哈拉沙漠 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沙漠边缘,但是由于 西撒哈拉 属于争议领地,而 阿尔及利亚 局势不安全也不是一个适合旅行的国家,可进入的 撒哈拉沙漠 唯有 摩洛哥 ,这一个综合看也不错的旅行地。只是,沙漠小了点呗~
摩洛哥 的 撒哈拉沙漠 有两个比较大的沙丘,分别是chebbi和chigaga。Chebbi在梅祖卡,而chigaga在距离更远的迈哈。
Chigaga更大也更原始,但是路途比较远,后续开往 非斯 需要15-16个小时,而梅祖卡到 非斯 只要7-8小时。如果单纯只是体验沙漠,拍拍照的话,建议还是chebbi,人家商业化程度高也是有理由的,这里地段更好,沙漠更红更好看,离城市也更近。如果想远离人群,体验更原始的沙漠,那可以去Chigaga。
我去的是chebbi, 时间有限。
酒店养了一群骆驼,供游客骑行沙漠,我挑了一只唯一的白骆驼,走近她合影。
这只骆驼非常暴躁,仗着自己“肤白貌美”,跟我哼哼起来,不让我靠近她。
最后,我不得不使出杀手锏,跟她用第三种语言沟通,她才肯让我近身。
中午的时候,回到酒店呆着修修照片,刷刷朋友圈,感觉自己浪费时间,于是换上泳衣去泳池晃晃。
说起我预定的这家酒店吧, 三星级,各项指标都是中等,价格只要2百人民币出头。这样不起眼的酒店,偏偏有一个美翻天的泳池,正对着广袤的沙漠,让人浮想起 好莱坞 电影中隐匿在沙漠中享受超豪华生活的黑帮高层,泳池与沙漠同框,简直是极乐世界的画面。
毫不客气地说,选择这家酒店,完全就是为了画面中的游泳池。只是可惜泳池的水不是恒温的,2月份的水温非常低,只能看着不能享用啦。
从这些椰子树可见,这天风非常大。
其实在来~摩洛哥(Morocco)~ 之前,我一直担心沙漠没有风,想买一个鼓风机带着,可以拍出飘扬的裙子。可惜啊,行李箱的容量实在是难以满足我的小小请求,只得作罢。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有一股特大妖风在此。
—— 沙漠骆驼响叮当
原本想预订骑骆驼看日落,结果前一晚在酒店吃晚餐的时候,看到几桌清一色西欧面孔,我就猜测着他们都会选择看日落,而不会摸黑起来看日出。 我立马决定把骑骆驼看日落改成明天一早看日出。(以我的经验,每一次清晨到达景点时,身边大多更吃苦耐劳亚洲面孔。而在我们逛完一圈回酒店,才见欧美人刚刚起来吃早餐。)可以说, 亚洲 人和欧美人在看待旅行的态度上有非常大的差异,我们更注重体验,他们更注重的是度假。一份早餐,一杯咖啡,一份报纸,在酒店的餐厅里晒一个上午的太阳,这是他们的悠闲假期。一只相机,一个背包,早出晚归,我们的假期忙碌而又充实。
造成这种旅行文化差异的因素,首先是人家假期多啊,春假、暑假、圣诞节….去旅行可是动辄一个月,同一个地方就能待上一星期。反观我们呢?年假那么十几天,请2周假还得求奶奶告爷爷似的,由于每一次旅行都得来不易,自然不舍得错过每一分每一秒。
其次吧,旅行方式是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在生活中忙忙碌碌停不下来的人,在旅行时也一贯地停不下来。从本性来讲, 中国人吃苦耐劳是骨子里的;而反观如今欧洲经济的衰退,也与他们高福利下的贪图生活安逸和懒惰无不干系。我们不能单纯地羡慕欧洲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多休闲,同时也要看到这种生活方式导致的其他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不景气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其次就是失业导致的社会安全问题。所以,不要单纯地羡慕别人,还是需要综合地去看待问题。
哎哎,扯远了。
摩洛哥 的骆驼都是单峰骆驼,个子高大。由于没有垫脚板作支撑,每一次下坡都非常惊险,手必须紧紧抓牢,才不会从骆驼上摔下来。
看日出的时候是需要自己爬上最高的那个坡,听着容易,但实际非常难。坡顶的峰面非常窄,坡顶距离地面少说也有50米的垂直高度,让我联想起 珠穆朗玛峰 的那一段登顶道路。像我这种平衡感比较差的人,非常害怕在宽度仅仅20厘米的坡峰上行走,步履艰难。
这次的日出骆驼,全程只有我们两个人,和骆驼爱怎么拍怎么拍,感觉自己好像赚了一个亿。
下面这两张日出可不是参加骑骆驼看日出活动时拍摄的,而是在酒店的 天台 上拍摄。插播在此,只是想非常客观的告诉大家,遥坐在Chebbi沙漠之峰上看见的日出景色远远不及在酒店所见。所谓的骑骆驼看日出,其价值仅仅在骑骆驼而已,不要对看日出本身抱有太高希望。
—— 赤脚沙漠腹地行
虽然上午骑坐骆驼感受了撒哈拉,但远不能一解我对沙漠的切肤渴望。
于是,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 赤脚 徒步沙漠。
你没有看错,是赤!脚!
想问我赤脚的感受? 沙子算不上细软,容易步行的区域遍布着骆驼的大便,踩在上边硬得类似石头。
偶然路过的,还有一位甲虫先生,不,也许是甲虫小姐。
沙漠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也没有那么多人,我们独自走入沙漠拍了整整一个下午,除了一队去看日落的骆驼队,其余时候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看到,至少方圆一公里的沙漠是被我们承包的。
经过的骆驼队,一长串欧美人,虽然很热闹,但是想拍照真的很难。所以,好庆幸自己选择了 自驾 没有跟团。
夜里,这里是数星星的好地方,可惜因为第二天还要开车赶路,我们没有冒险等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