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论是以九州还是华夏作为代称,在被提起时都能引起中华儿女的共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滋养了神州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壤,烙印到了每个炎黄子孙的骨子里。它栉风沐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籽更生,乃至生生不息。美食文化就是我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事实上饮食的确是千百年来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但同样因为经历了太久,所以各地的人们大概已经把饮食的各种方式发掘的差不多了。那么到底吃这件事应该如何继续发展,或是进化呢,我觉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闽菜起源
福建,简称“闽”,省会福州。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闽菜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狭义闽菜其实指的就是福州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县,后来发展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即广义闽菜。
闽菜特色
由于福建人民经常往来于海上,于是饮食习俗也逐渐形成带有开放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菜系。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饪界中独具一席。福州菜淡爽清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厦门、漳州、泉州一带)讲究作料调味,重鲜香;闽西菜(长汀、宁化一带)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特显山区风味。故此,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鲜”气十足
什么味道最能体现时间的存在感?我想应该是鲜味。足够新鲜的食物,总能在一刹那,让你获得鲜味里所蕴藏的那种感觉。福州有着吃海鲜悠久的历史,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海鲜的质量上,更体现在福州更加丰富的海鲜烹饪方法上。有戏言称,某些港口的人吃海鲜就是为了活着,而福州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海鲜。
时间为福州人的味蕾带来了妙不可言的礼物,那刚刚打捞出海便即刻入锅的海鲜美味,仿佛凝固着整个大海的精气神,转瞬就摆上了福州人的餐桌。
一汤十变
闽菜除招牌菜“佛跳墙”外,还有福州鱼丸、鼎边糊、漳州卤面、莆田卤面、海蛎煎、扁食、面线糊、闽南咸饭、荔枝肉、闽生果、红糟鱼排等等,均别有风味。
汤是闽菜之精髓,素有一汤十变之说。据昙石山文化遗址考证,闽人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吃海鲜和制作汤食的传统。福建一年四季如春,这样的气候适合做汤。
大味至简
有人曾问美食家蔡澜,你尝过世间的菜肴,哪一种菜最好吃,蔡澜答,妈妈做的菜最好吃。是的,蔡澜也说,用最最普通的食材,往往能做出上品的美味。这大概就是大味至简的道理了。看惯了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想必你一定想要甩开那些油腻的菜色,品尝一些清爽而不寡味的菜肴,虽然它们只是略加修饰,但却足以让食物还原它最初的纯真美味。
闽菜印象
西餐的摆盘很漂亮,但它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可以吃掉的,而我们的中餐有时候是为了摆盘而摆,比如我们削一些胡萝卜花,很费功夫,可吃完了之后那个“艺术品”就扔在那里,它就没有生命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萝卜花做成有味道的,让大家既能看又能吃就更好了。有的时候国外的一些西餐厅做的吃的很精致,很多人就会说能吃饱吗,其实不在于这个,真正一份好的食物,吃到嘴里第一口就会觉得很满足。
初到福州就能感觉遍地都是美食的影子,这里不论小吃还是福州菜都承载着福州美味最深的记忆。每一道福州菜,都有一个属于当地的文化。在这座城市中,大家相互尊重并共享着多种多样的菜系、食材和口味,一同发扬着这种多元化生活方式带来的不朽活力,最终构建成属于福州人的美食记忆,不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被心底这种记忆牵挂着,最原始也最纯粹。
尾
在福州的美食国度里,他们端上桌的不仅仅是传统的食物,更是从福州的泥土、海洋和大自然中,所汲取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的简单、丰富让所有的美食附带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其实美食本身就像生活一样,不仅仅停留在吃的东西上,它关乎食物背后的种种想法,这些想法的交织,让烹饪变的趣味深长。我希望回归最初的起点,在这座美食城市,用美食一点点整理自己关于食物的记忆、经验和创想,然后带着些直觉,再次用美食给生活带来无限的可能。
这种矢志不渝的努力,正是闽菜所坚守的荣誉,也是所有美食在此连接蓬勃壮大的底蕴。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进,发展到今天,他已经巧妙的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概念,让来到这里的旅客能立即感受到这座城市有关美食的独特与多元,奇妙与新意。把有福之州的福气留在记忆中,吃到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