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城市,曾经的红色小上海
长汀,古称“汀州”,始建于汉代,唐代开元二十四年提升为汀州,是古代福建五大州之一。地处福建西部山区,如今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管辖,南面与广东近邻,西面与江西接壤,是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同时也是福建省八闽之一,被誉为客家首府、红色小上海。
七十多年前,著名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先后三次游览长汀,并感叹说:“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七十年后的一天,我出于偶然的原因路过了这里,意外之余听闻了长汀的历史,于是停下脚步,来寻找这失落的长汀。作为一个旅行爱好者,我到过很多古城镇,其中有出名的、也有不出名的,不胜枚举。但除了寥寥几座古城镇以外,大都千篇一律、如出一辙,每当仔细品味总觉得缺乏底蕴、枯燥无味,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座古城镇能带给我像长汀这样的感受。
汀州与其他古城镇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古城中几乎没有一处是收费的景点,这点让我非常佩服,长汀和凤凰、丽江那些古城镇没什么区别,地理偏僻、交通不便、经济不繁荣(旅游业暂且不谈),但却能坚持不收费,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就实际而言,我个人也非常不赞成古城镇收门票的。因为我觉得无论古城有没有独特的风情、底蕴其实都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始终无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去,因为当你买了门票以后,然后频繁的验票、访问千篇一律的名人故居、民居的时候,匆忙的你和悠闲的当地人似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与隔阂,而你的心理也会产生一些异样的情绪,似乎你对于这座古城而言只是一个个匆匆而过的游客、对于当地人而言只是一个个鲜活的钞票。
夜幕下的唐代古城墙,让人沉醉的夜色
来到长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雄伟壮观的唐代古城墙,古城墙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又沿着长汀百姓的母亲河“汀江”建造,长约5000多米,分为12个城门。因为它特有的“枕山临溪为城”,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格局,犹如挂在观音菩萨脖子上的佛珠,所以有“观音挂珠”的美誉。
我觉得夜幕下的古城墙比白天的古城墙要漂亮许多,当你吃过晚饭,优哉游哉的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时,总能不经意的走上城墙漫步。古老的城墙上被灯组装点的流光溢彩,城墙上遍布着火红的灯笼,每一盏灯笼上都写着一个姓氏。在漆黑的夜里,似乎像是一颗颗天空中的星星,眺望远处的城墙仿佛像是一条蜿蜒的长龙。
或许是因为夜晚太过寒冷,城墙上的游人并不是很多。无意间,我抚摸到稍显破败的城墙护栏的石块时,手虽冰凉却不冷心。站在城墙上俯览城墙下的万家灯火,似乎有一种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许久的错觉,远处的星光、灯火也似乎朦胧了许多。。
抬头仰望星空,或许是因为最近的天气不是很好,星光并不是璀璨的。相对于大城市,小地方的天空总能为星星寻觅到几处安身之处。但最引人注目的无疑还是那火红的灯笼,在这个寒冷的夜晚,那一个个火红的灯笼似乎照亮了我回家的方向。
探寻清晨时分,长汀的市井文化
当夜幕刚刚散去,我便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或许是因为时间太早,路上行人寥寥,只有几个匆匆而行的学生,显得格外的寂静。游览累了,坐在街头的早餐店里,点上一碗当地独有的泡猪腰,望着渐渐有些喧嚣的街道,顿时觉得一股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让我联想到孔子的那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千年的沧桑变幻,这座城市曾繁荣过,也曾没落过,但依旧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到这里来探索这失落的古城。
三元阁算是长汀旅游景点的门面,阁楼旁还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有一通石碑,石碑上写着:“客家首府,大美汀州。”八个大字儿。广场两侧还分布着众多的客家餐馆,据在龙岩认识的巫姓教练讲这里的客家菜很是地道。
与古城墙一样,三元阁也始建于唐朝大历年间,为汀州刺史陈剑迁州筑城时所建的南大门,原名鄞江门。明洪武四年,汀州卫指挥王圭改名为广储门,弘治十二年,汀州卫指挥建广储门楼。明崇帧年间加以扩修,始名三元阁,“三元”即科举考试的状元、会元、解元的意思。因为三元阁对面就是汀州试院,因此在阁上有一尊魁星塑像,手执朱笔对着试院,有镇文风、盛科举的意思。据说民国时期,当地官员曾经将这里开辟变成了马路,城楼城堞都遭到了拆除,并取城砖用来铺垫马路,这样的举动使当地百姓的群情激愤,县里的长者带领百姓跑到县衙据理力争,才得以制止官员的破坏行为,让这座古老的建筑保存至今。
已有2人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