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每个人心中, 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或出于文艺情怀,或出于古典心情,或多或少,我们总会对具有人文信息的建筑及场景产生一种莫名的好感。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因为《边城》,爱上凤凰,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地方。
~凤凰(Fenghuang)~ ,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凤凰就是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
虹桥,人来人往
凤凰古城有很多红石板小街小巷,古时候这些巷子都是繁华的街道。
巷子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街道两边有很多苗家妇女在卖东西。
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河水沿着城墙边缓缓的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古老的吊脚楼倒影在水面上,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
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身旁紧紧偎依的一幢幢青瓦木楼和一户挨一户的小商铺,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富庶繁华
傍晚,徜徉在光可鉴人的凤凰古城石板街道上,摩肩接踵的游客没有惯常闹市中的喧嚣,而是全都悄言细语地感受这古朴民居的无限韵致,你会觉得古城有一种超然人寰的宁静,是另一种美丽画卷。
晚上的凤凰古城又是另一个样——大街小巷,灯火通明,整个凤凰古城就变成了灯的海洋。
月上柳梢头,人约沱江畔
酸鱼,挺酸辣可口的
凤凰的腊肉算得上当地的特产了。
老腊肉质地鲜美,当你吃上一嘴,便会对此荡气回肠的鲜美而欲罢不能。
当你走在凤凰街道上,就随处可见社饭。
社饭既有糯米的甜香,又有腊肉的薰味,还有社菜的清香
一下午就基本在吃了,没怎么逛
吃了这家换另外一家
血粑鸭是基本必点的一份菜了,很有营养价值,糯米+鸭血+鸭肉
因为喜欢这个名字,所以我第一晚选的这里
听着凤凰特有的鼓乐 ,还有驻唱歌手,大多唱的是民谣。二楼的座位是可以看到江景的
当时来的时候就选择了这家客栈
【六年二班】,让我想起了我上学的时光。
DAY 2
清晨,一缕缕炊烟伴着金色的阳光从山脚下慢慢升起,在这个美丽的小城,充满着大自然的灵气与清新,空气纯净而无杂质。
雾气给古城增加了一份朦胧的意境,散发着朦胧美。
清晨的古城,安静而美丽
凤凰古城的景色美不胜收,空气清纯,它与大城市的喧闹、污染、热浪有着天壤之别,是一个天然的休身养性的“大氧吧”
一条沱江横穿凤凰古城,依江而建的吊脚楼错落有致。清澈见底的河水在慢慢地流着,有鱼在水中游,有鸟在水上飞。
有人说凤凰一辈子要去三次,一次一个人,一次和知已,一次和爱人
下过雨的【跳岩】,表面湿漉漉的,但是不是很滑。
我站在沱江中间的跳岩上,静静的看着脚下江水流过,站了很久。
在凤凰,相机随意对准一处,就是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
往事如烟,过而不语,如此良辰美景,只愿与你诉说。
小巷的角落,你的青春留下过痕迹。
路上走走停停,这小巷就算是多了再多的商业气息,也有自己独特的风韵
这座小小的古城,默默注视着多少人经过。
带着故事,或者留下故事,它知晓,却无法言语。
凤凰是一个很容易怀旧的地方,千年的青石板路历经细雨无数次的清洗,除去的是浮尘与污浊,积淀下来是厚厚的风情画韵。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整个凤凰古城在太阳的照射下变得金光灿烂。
在这里,只需要带上一份好心情,安静地享受着每一天的风和日丽即可。
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
来凤凰,沈老的故居和墓地是一定要去拜访的
苗乡石锅鱼
坐在江边,细细的喝一杯咖啡,静静的看着沱江的水。
这句话美好得牵动你的神经,勾起你无尽的怅惘。年少的梦,隐隐浮动在心。
我在凤凰,而你呢,你在哪里?
竹筒里面乘上饭。
米饭里有淡淡的腊肉的香味,
怀念那些年的日子,那是因为有你在。
这是在江边的一个小店··感觉很有FEEL··就进去了·
里面 满满的贴纸··都是游人们想说的话··
没有了你的未来。路依然要走下去。你很好。
那么。我很好
每当天空下起雨
我就会化为彩虹
去看你
茶袍 据说是茶树上长的一种小果子,是一种水果哦,可以做菜用。
夜晚的凤凰,别有一般滋味
入夜,沱江倒影下的凤凰古城就会变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绚丽画卷,我们这些游客就像在画中行走。
店面虽不大,但却很文艺,里面四周的墙壁上、窗户上、屋顶上贴满了各种颜色和样式的纸签,上面都是来自游客们写下的旅行感受和心情。
坐在店里喝上一杯奶茶,在纸签上写下几句自己想说的话,再粘贴到墙壁上,真心的很抒情、很浪漫,也为自己的旅程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
在江边小坐,喝喝咖啡,看看夜景,聊聊天~真的很惬意
DAY 3
一大早,我们来了苗寨
土匪洞的入口
下午去参观了苗族博物馆,是个民间的博物馆
要进苗家,一定要大声唱歌,大胆喝酒
回到了凤凰古城,找了一家咖啡馆
很喜欢这家店的布置,木制的桌椅沙发搭着各色有点懒散的条纹棉布,那些靠枕、玻璃瓶、书籍干净整齐却都似乎有些漫不经心地摆着,古城的慢节奏生活。
这就是传说中的叫花鸡。。。
每次去酒吧,都喜欢点一些没喝过的酒,试试没喝过的味道。
DAY 4
我们都在途中。
在旅途中,也在生活中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随着大巴的启动。。。
凤凰再见,重庆再见。
已有1人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