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这是古城人熟知的“潮州十大名巷”。它们集中分布在古城最中心区,自北向南依次平行排列,首连牌坊街,尾通下西平路,在历史上曾经是名门望族、达官贵人的聚居地。在十大名巷中,名气最大的当属“义、兴、甲”三条巷道,现在就跟随阿甲来一一了解这三条巷的历史吧!
首先我们来到了义井巷,这是一条以井得名的老巷,全长300余米。
相传南宋末代皇帝赵昺被元兵追杀,避至潮州,正当口渴难忍时,恰见路旁一口井,井水清澈,奈何没有汲水工具,随长叹一声:难道井水也欺朕么?话音刚落,就见井水上涌,直至井面,赵昺大喜,掬水痛饮,即赐封此救命之井为“义井”,“义井”从此名扬潮州城,时至今日,义井之水仍然清澈。
义井巷的不少古建筑,经历风历雨各有损蚀。徜徉在这条著名老巷当中,目睹岁月蒙尘下的木檐灰瓦、青砖石板,我们更加品尝到历史的沧桑和凝重。
~
义井巷中最为气势恢宏的建筑物,无疑是位于巷道中段的府第。潮州民间将它誉为“皇宫”。前门位于义井巷,坐落在兴宁巷的建筑。宅院是仿古宫殿式规格,居室内外极尽富丽堂皇,潮州民间称其为“皇宫起”。它承载着潮州城一个大家族的辉煌历史。这座豪宅原来的主人正是民国著名百货商号“吴祥记”的财东吴雪薰。
结束了义井巷的行程,阿甲来到了兴宁巷,兴宁巷长290米左右,古属仁贤坊,兴宁是取“兴旺安宁”而为巷名。巷内先前住有居民以徐、丁、杨三姓为多。
关于兴宁巷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古时有一位道台老爷到潮州上任后不久突然患上重病,虽经救治但最终还是驾鹤西去。当时城内民众猜测纷纭,但最终说不出个所以然。不久新官到任,听到一这消息后内心甚为不安。于是他请来一位风水先生来府衙看风水。风水先生看了周围的建筑物后,登上楼上看地理形势。当时正下大雨,由于巷内下水沟堵塞导致污水涌上街面。府衙正建在兴宁巷的西面,积水直朝着府衙冲泻而来。风水先生见此灵机一动,就称这巷道积水像一支“利箭”,直射向府衙的肋间部位,不吉利。于是他向新上任的大人提出在巷中间建一座关帝庙,把“利箭”截断。大人听从了风水先生的建议,在兴宁巷中间建起了一座关帝庙,然后再吩咐巷内徐、丁、杨三姓人家于每年五月十二日办五牲供品来拜关爷。从此,一条连接下西平路与牌坊街的交通要道被一分为二,东段叫兴宁巷,西段叫大钉鼓巷。清乾隆年间的《潮州古城地形图》便明确标示出兴宁巷中间有一座关帝庙阻断巷道。 直到1926年,一位姓袁的商人在关帝庙附近买下一座宅院并将其重修用于居住。在他的倡议下,横在巷中的关帝庙被拆掉迁至巷头。至此,隔断了近百年的巷道重新打通,巷道仍取名为兴宁巷,为祈求兴旺安宁之意。姓袁的商人还出大部分资金将原来崎岖不平的兴宁巷重新铺平修整。
提起兴宁巷,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城区人都知道,巷内有座名气相当响亮的建筑叫“观察第”,是潮州百年商号“朱昆记”创始人居住过的宅院。这一商号曾经创造了享誉海内外的染布坊——“昆记号布庄”,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分庄遍布北京、天津、上海、苏杭一带,产品还远销日、台、港及东南亚等地。有“广州陈李济、潮州朱昆记”的美誉。
兴宁巷24号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潮汕民居,外面有一扇木质的八卦门,门上的金漆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褪去,露出褐色的原木。几处脱落的木皮仿佛在告诉人们,这座宅院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宅院便是当时潮州著名糖商——“裕丰糖行”掌柜的家宅。
现在来到了甲第巷,谚云:“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潮州的古民居,是目前中国保留比较好的,而在潮州十巷之中,府第较集中,保存较完整,修复工作最完善的,当属甲第巷了。“甲第”为“甲第府第”之意,标榜着这里的民居建筑,拥有城中一流品位。时至今日,走在不足300米长的甲第巷中,人们仍能见到诸如“资政第”、“大夫第”、 “外翰第”、“儒林第”等彰显主人身份的门匾。
甲第巷的民居,基本都是潮州传统建筑风格,唯有巷头4号的“半园”与众不同,是一座苏州园林风格的建筑。“半园”正门上方有一块“半隐”的门匾,侧门上则写着“半园”二字。
青石板铺成的路面,鱼鳞瓦覆盖的老屋,还有精工雕琢的“门楼肚”,仿佛将我们带进了另外一个时空。甲第巷给人第一个深刻印象是,大多数府宅都门庭开阔,正门上方都嵌有一块石匾,或是姓氏郡望,或是身份象征。
这座“资政第”以前是蔡厝的家祠,修建于清代末年,制式属潮州典型民居“四点金”的衍化,前后共分为三进,除了最后一进的后花园被改建为楼房外,其他结构仍然保留着原来的建筑风貌。目前,作为民居文化展览馆,“资政第”是甲第巷一大旅游看点,也是外地人了解古城历史文化的窗口之一。
尽管甲第巷里的宅院大多是豪商大贾所建造,但无论门楼匾额还是建筑风格,都透射出浓厚的儒雅之气,显得文质彬彬。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古代潮州尚文重教的传统。
今天所展示到这里的只是一小部分,潮州文化还有许许多多等待你来了解!好了,本次内容到此结束。
已有1人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