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德累斯登这个名字,我并不会想到德国挺有名气的的德累斯登银行。这个易北河畔的城市留给我的 印象是好多年前上海世博会,德累斯登和绿顶珍宝馆一起来了,走马观花般地看过那些珍宝,但毕竟没啥印象。德累斯登这个名字给我最深的记忆是一个历史片段:1945年2月13-14日,情人节的早晨,盟军开始了对德累斯登的地毯式轰炸。硝烟滚滚,火焰腾腾中,德累斯登几乎成了废墟。
当我在这场轰炸70年后的一个金秋时分,悠闲地坐在造型优美独特的路边椅子上,看着那闲散地在树荫下为游客画像的街头艺术家,看着面前摆放着翻开的小提琴盒子的街边演唱小组,还有在大街上弹奏钢琴的街头艺术家。悠扬的乐曲,伴着远处易北河涓涓流淌。不远处是白云下散发着几分神秘色彩的绿穹顶珍宝馆。我的感觉,不知是真切还是恍惚,我是身处被誉为“欧洲的阳台” 的布吕尔平台了。这里处处散发着艺术的气息,身临其境,被音乐、绘画和艺术围拢着,心里不由洋溢起一种平和的快乐了。
我不想花过多的笔墨描绘这里的美景,在珍宝馆里看到的宝物当然也比世博会上多得多,我更感兴趣的是这座小城死而复生的历史。作为德国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累斯顿位于德国的东南方,易北河谷地,人口约50万。德累斯顿最早于1206年被提及,并被发展为选帝侯以及后来的皇家领地,之后更成为历史上的萨克森王国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这个城市的命运坎坷多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袭,易北河边充满历史文化财富的老城被严重毁坏,二战以后,德累斯顿归属社会主义东德,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得到了重建,但东德政府力图摆脱这座城市作为萨克森皇室京城和德国资产阶级堡垒的历史,许多躲过轰炸的教堂在1960年代不再修理,而是被夷为平地。1990年德国统一后,德累斯顿转入市场经济,其经济逐步恢复,同时,德累斯顿的城市形象再次经历了改变,包括德累斯顿圣母教堂和附近的新市场区的重建。圣母教堂曾是这座城市的标志。两德统一后,在教堂原址废墟上开始重建。2005年(德累斯顿诞生800周年的前一年),教堂重建工程完成。2005年宗教改革日向公众开放。这个地区自二战中被摧毁后,首次恢复了昔日的荣耀。德累斯顿的城市更新将持续数十年,既有历史建筑重建,也经过现代规划,使之融和今古。经历过历史辉煌,经历过战争创伤,今日的德累斯登,已经坦然地抖落了往昔尘埃,拂去了战争创伤,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成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以及一个被称为“德国硅谷”的重要科研中心,。
戏剧广场周边最著名的是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森帕歌剧院,这座毁于1945年空袭中歌剧院,后来人们又用了40年的时间对其进行了修复。
宫廷教堂
这座教堂完工于1755年,强者奥古斯特的心脏就安葬在这个教堂的地下室里,他的身体在波兰的克拉科夫.
王侯图
德累斯顿有一幅101米长的瓷器壁画——王侯出征图,追述韦廷王朝(Wettin Dynasty)的历代君主。国王以骑马列队的形态,生动地展现于画中。壁画展示了从1127年到1876年萨克森的三十五位统治者(包括父子、兄弟同行)骑马出行的雕像(雕像的下端标有他们的姓名标记),另有随行的科学家、艺术家、工匠、士兵、儿童和农民,总共九十四人。分外生动逼真。
皮尔尼茨最美丽的景点当属漂亮的皮尔尼茨公园。公园占地 28 公顷,虽然经历了数次改建,但其欢快优雅的基调依然保留至今。今天,在公园闲逛的人们可以发现许多珍稀树木,尤其是“荷兰花园”和针叶丛林园—“针叶树林”。由珀佩尔曼 (P?ppelmann) 设计的葡萄种植园教堂也是一座迷人的建筑,它的四坡屋顶高高耸立,下方缠绕着许多枝蔓。
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始建于1726年,采用了圆形拱顶、砂岩拼建等前所未有的建筑方式,历时17年方才建成。圣母大教堂高95米,规模巨大,精巧华丽,是西方新式教堂建筑的代表作,是这座古老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德累斯顿最亮丽的风景,有许多音乐大师和艺术大师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坐马车游览有一种复古的味道
二战末期圣母大教堂在英美空军的轰炸下化为废墟,仅剩下13米高的一截残壁。德国统一后,在英美等国家的捐款支持下,德国决定重建圣母大教堂,从1994年开始,重建工作耗时11年,花费1.79亿欧元。重建后的教堂基本按照原样修建,许多遗物都被精心保留下来,并成为教堂建设原料的一部分。2005年10月30日,圣母大教堂修缮工作完毕,德累斯顿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圣母大教堂重建落成典礼”,包括德国总统、总理、英国王室代表等政要在内的10万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圣母大教堂富丽堂皇
街头艺术家在广场演出,散发着艺术的气息。
到处是悠闲的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