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背影没有表情
有些神秘 有些忧伤
谁说背影没有表情
那是难以割舍的情殇
只是很短的一段城墙
我却看到无数来来往往的背影
游客 士兵 信徒
还有希伯来白胡子老人
世界上有个著名的墙
著名到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哭墙 听起来就这么的满含悲愤
那背影一定满含悲愤
那背影一定饱含辛酸
信仰 土地 家园 亲人
墙意味着某种空间的隔离
背影意味某种信仰
意味某种凭吊
意味着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过去
现在以及未来
这里的背影有着永远挺直脊梁的信仰
∝∝∝∝∝∝∝∝∝∝∝∝∝∝∝∝∝∝∝∝∝∝∝∝∝∝∝∝∝∝∝∝∝∝∝∝∝∝∝∝∝∝∝
第六天: 耶路撒冷-伯利恒-耶路撒冷 住宿:耶路撒冷
前往以色列的象征之一的【锡安山】。古代以色列灭亡之后,有诗人作诗:“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想到锡安就哭了”。
参观锡安山上的【~大卫王墓(King David's Tomb)~ 】,【马可楼】(耶稣与门徒守最后晚餐的地方),【~鸡鸣堂(Church of Saint Peter in Gallicantu)~ 】(彼得三次不认主的地方)这地方古时属该亚法的府第。
耶稣在大祭司该亚法的府第中受审讯和被监禁。前往【国会山】,在象征以色列的【大七烛台】拍照留念。前往耶稣诞生之圣地---【伯利恒】早在主前600年先知弥迦曾预言伯利恒必出一位永恒之君:“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而出,…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主前4年,马利亚回伯利恒报名册,遇上产期,在马槽中生下了耶稣基督。“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
参观【主诞堂】,马槽广场等。返回耶路撒冷,前往【~哭墙(Wailing Wall)~ 】---犹太教的神圣之地。许多个世纪以来,犹太人在那里悲哀祷告,所以又叫哭墙。参观【圣殿山】(不可入内)。犹太人传统认为这里便是亚伯拉罕献儿子以撒的摩利亚山。以色列国君王所罗门,公元前1000年就已经将圣殿(史称第一圣殿)建造在此山上。伊斯兰教后来居上占了此地方,高台上Domeof the Rock的圆顶清真寺便是。但犹太人从未放弃夺回圣地的愿望。耶路撒冷这“和平之城”,现唯一缺少的是“和平”。 对三个主要的独一神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来说,这里是无可替代的圣地,这片不到一平方公里土地,集中了三大宗教精神重心,实在是不堪重负了。犹太著名圣典塔木德言“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留给了耶路撒冷;上帝给了世间十分忧愁, 九分留在了耶路撒冷。”
哭 墙 背 影
哭 墙 背 影
哭 墙 背 影
哭 墙 背 影
哭 墙 背 影
哭 墙 背 影
哭 墙 背 影
哭 墙 背 影
哭 墙 背 影
哭 墙 背 影
第七天: 耶路撒冷--特拉维夫--地中海的雅法
早餐后前往【~大屠杀纪念馆-耶路撒冷(Yad Vashem Holocaust,Jerusalem)~ 】在每个展厅里都可以真实感受到那段让全世界铭记在心的悲惨历史。前往特拉维夫,途中参观【以马忤斯】。参观【Dzengoff大街】,【拉宾广场】.
参观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Jaffa恐怕是全世界最早的港口之一,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
按旧约圣经记述,约拿在这里被鲸鱼吞入肚内三天又被吐了出来,是耶稣死而三天后复活的预表。
【地中海的雅法】Jaffa就是新约提到的约帕港,此处彼得使多加从死里复活。参观【西门的家】彼得曾住在这里魂游象外,领受异象。这里是以色列艺术家聚居的地方。
二次世界大战中对犹太人的种族清洗和大屠杀,是犹太民族不会忘却的记忆。为了永远记住历史、不让悲剧再次重演,同时也为了悼念大屠杀的死难者,缅怀曾经援救过犹太人的“国际义人”,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的赫茨尔山上修建了亚德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
赫茨尔山是耶路撒冷最高的山,为纪念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而命名,山上的国家公墓埋葬着赫茨尔及很多以色列国家领导人和烈士。
纪念馆建于1953年,新馆由著名的犹太籍建筑师设计,纪念馆主体建筑是一座长180米的棱柱体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半悬空在赫茨尔山顶,墙面全部是清水混凝土,没有附加任何装饰,只在屋顶采用了很窄的玻璃顶窗。
走过纪念馆前开阔的广场和前厅,工作人员向导游讲明馆内的规定:不得在纪念馆里做讲解,不得拍照,而后通过简单安检,穿过山间的通道进入纪念馆。
纪念馆的旁边,还在正义大道上为国际义人种植了纪念树,并在树下安放刻有人名的标牌,图片中的两棵种在一起的树是纪念辛德勒夫妇的,他们拯救了一千多犹太人的生命。
这里的树林里,有一棵以何凤山的名字命名的树, 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没有回忆的人,是没有未来的。”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是让人留住回忆的地方。纪念馆名字Yad Vashem源自圣经:“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
棱柱体长廊是纪念馆的中轴线,通过它分别通往十间展厅,每间展厅展示大屠杀历史的不同部分。同样是没有附加任何装饰的灰色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地面也是灰色的,通道里没有灯光,只有高高屋顶上的玻璃窗向下投射的光线。狭窄的通道、两面向中间倾斜的高墙、惨白的光线、灰色的世界...刚才还是阳光灿烂、蓝天白云、天高气爽,一下子被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犹太人,受到压抑和迫害,而又渴望光明和自由。此时,空气似乎凝固了,每个参观者的表情都凝重了起来,心情也随之沉重。
照片是这座纪念馆最重要的资料。残害和屠杀犹太人的德国高级军官、医生,设计和制造迫害犹太人的器物的工程师、科学家们的照片、姓名、大屠杀中所犯的罪行...被展出。在二战期间帮助和救助过犹太人的国际义人的照片、姓名、救助了多少犹太人...也被展出。这其中最为熟悉的是因奥斯卡获奖的同名电影而被世人所牢记的辛德勒,还有一位是中国的何凤山,他向数以千计的犹太人发放了“生命签证”,为很多犹太人提供了保住生命的机会。犹太人希望后人永远记住那些义士,也同样要永远唾弃那些灭绝人性的刽子手。
照片上的那些人都逝去了,他们的人生就定格在照片里样子,无论是年迈、幼年、或者新婚燕尔。他们都是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屠杀的犹太人。短短几年的战争中,共有600万多的犹太人被屠杀掉,有的连照片也没有留下。
一幅幅黑白的图片和影像,让参观者的内心一次次的被震撼,一次次的被刺痛。。。
∝∝∝∝∝∝∝∝∝∝∝∝∝∝∝∝∝∝∝∝∝∝∝∝∝∝∝∝∝∝∝∝∝∝∝∝∝∝∝∝∝∝∝
到特拉维夫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去看~拉宾广场(Rabin Square)~ 。拉宾遇刺已经好久好久了,回想那时在遥远的中国,许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1995年11月4日的夜晚,是国际上的星期六,也就是以色列犹太人的安息日。特拉维夫国王广场前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真是热闹非凡。
这里正在举行一个名为“赞成和平,反对暴力”的盛大集会,许多爱好和平的以色列人聚集在这里,同时拉宾总理也将出席这次和平集会。
伊加尔·阿米尔,一个27岁的犹太小伙子,在读的特拉维夫巴尔.伊兰大学法律系的三年级大学生,也来到了这里,但是他不是为了响应拉宾总理的和平宣言而来的。
当阿米尔身藏手枪来到拉宾总理的身旁的时候,拉宾正在与太太一起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谁也不知道此时危险已经来到这位和平的积极倡导者的身边。
演讲结束了,在保镖的护卫下拉宾总理走向自己的座车。他的一名保镖拉开了车门,正当拉宾准备上车时,一个黑洞洞闪着寒光的枪口准准地对着拉宾,枪口中射出了两发致命的子弹。
拉宾倒下了,这位军人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倒在了犹太人自己的枪口下。拉宾逝世后,以色列举国上下陷入哀痛之中,以色列政府决定将特拉维夫国王广场改名为拉宾广场。从此,每年的 11月4日,都有成群结队的以色列人来到拉宾广场点燃蜡烛,献上鲜花,以纪念这位为中东和平而献身的以色列总理。
来到拉宾当年中弹倒下的地方,我看见这里有一个由黑色花岗岩围成的正方形的纪念墓地。这是一个在常人看来似乎是很不起眼的纪念碑,
但是在这个纪念碑下面埋葬着的正是伟大的和平战士拉宾。纪念碑的中央摆放着几块看起来很随意的大石头,中间的那块石头就是写有文字的纪念碑,上面用希伯来文写了几行字。
导游告诉我说上面写的是:“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就在这里,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被谋杀了。和平应该是他的遗产。”
沿着纪念碑四周的黑色花岗岩围座,是由单根铁环穿过几个固定铁墩绕了一圈作为纪念碑的护栏。纪念碑的西侧,也就是纪念碑的后面,是一面以色列的国旗。在纪念碑的正前方的铁墩上挂着一个花圈,而在正中央则是一盏点亮的小油灯,导游说这盏灯常年不熄。
在拉宾1995年遇难后的每一个全国哀悼日里,以色列少男少女们每年都自发地来到拉宾倒下的地方。他们点燃蜡烛,他们为和平祈祷,他们被以色列媒体称为“烛光里的孩子”,也是以巴实现和平的希望。每年纪念活动里的以色列人中不仅仅只有孩子,还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也都来到这里为和平而祈祷。
遇刺地点北侧是一条小路,路边长长的墙上密密麻麻留着大量祭奠者的题词。怀着对死者的敬仰之心,我也找了一个空白处,用大大的中文字写了“拉宾精神永垂不朽!”,作为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怀念,也作为自己对和平的一种祈祷。。。
一百多年了,我们在寻找家园;
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
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和邻居修好,过免于恐惧的生活;
一百多年了,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
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我们和炮火、地雷、手榴弹生活在一起。
我们深深种下,他们连根拔起;
我们建筑,他们摧毁;
我们守卫,他们攻击。
我们几乎每天在埋葬死者。
一百年的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但并不会毁掉我们的梦想——我们百年来对和平的梦想。
让太阳升起,让清晨充满光明。最圣洁的祈祷也无法使我们复生。
生命之火被熄灭的人,血肉之躯被埋入黄土的人。
悲痛的泪水无法将我唤醒,也无法使我重获生命。
无论什么人,无论是胜利的欢乐,还是光荣的赞歌,
都不能使我从黑暗的深渊中,回到世上与我们重逢。
所以,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不要小声地祈求神灵。
引吭高唱和平之歌,这是我们最应当作的事情。”
1994年,拉宾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军人番号30743,作为以色列国防军中的一名退役将军,宣布从今往后我将做一名和平之师的战士。从今天起诞生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孩子将再也不知战争的滋味。”
这应该不仅是拉宾的愿望,也是许许多多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共同愿望。虽然它迄今未能成为现实,但拉宾广场上为和平而祈祷的人们的和平之声使人们在黑暗隧道的尽头依稀看到了一点光亮。
地下铁钉的位置标明拉宾被刺时保镖们的位置和朝向,那个刺杀拉宾的人当年只是个大学生,由于以色列废除了死刑,他被判了终身监禁。在监禁期间,他和他的心理辅导师相爱了,他要求结婚生子,以色列法律允许了他的请求。据说他已经有了一个孩子,而他的妻子却带着孩子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对于这件事,该如何评说,我不知道。
纪念碑旁边有许多拉宾的照片,他在以色列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拉宾的父亲是乌克兰犹太人,十月革命后迁居美国。1922年3月1日,伊扎克·拉宾出生于耶路撒冷。这位给以色列带来和平的总理,原本是一名军人;从1947年,第一次中东战争,26岁的拉宾就作为突击队员屡立战功。
尤其是1967年6月5日凌晨,在已经是以色列军队的最高长官的拉宾的精心策划下,以军先发制人,在几小时内就彻底摧毁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随后,以**甲部队纵横西奈半岛,控制蒂朗海峡,在6天里解决战斗,取得了以军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最突出的进展。
长期的战争给以色列与阿拉伯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为了孩子们,拉宾决定为中东谋求和平。以色列开始与阿拉伯人坐到了谈判桌上,经过了多方努力,1993年9月13日,在华盛顿白宫前, 阿拉法特与拉宾两双彼此敌视作战多年的手握在了一起,和平的甘霖又一次滴灌在中东这片干渴的大地上了。
那天是星期天,拉宾广场有很多人,孩子们都悠闲地享受着地中海带来的得天独厚的温暖, 让人真真切切感到了和平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