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影 2023-09-13 13:04:32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

到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来,那是奔着名气来的,可以说是“慕名而至”吧!

在中国,书院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孔子杏坛讲学开始,书院之河水就潺潺流淌,或在山中,或在水滨,滋润着山林,滋养着学子的生命,滋养着中国文化。学子从四面八方聚集于书院,在书院中诵读诗书,汲取文化之水;又从书院走向庙堂,走向山水,完成政治生命与文化生命的对接。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嵩阳书院,这些名字,像《诗经》,如《论语》,刻在学子的心中,也镌刻在文化巨石上。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3千米峻极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为佛教寺院。隨大业年间(605—617年),列名为嵩阳观,成为道教活动场所。宋景祐二年(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年),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曾在此聚从讲学,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海等也在此讲过学。所以,在宋朝时嵩阳书院已经声名显赫,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仪门,嵩阳书院仪门为牌坊式建筑,上书“高山仰止”四字,设置仪门旨在提醒学子注意言行举止、不要失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辖》。高山,比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原意为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嵩高的德行。后来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止”。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大门亦称山门,由登封县知县叶封于清康熙十三年(1677年)主持重建。清乾隆四年(1739年),登封县知县施奕簪主持重修。1982年,文物部门维修时,复原了双狮门墩、板门、隔墙上部的木隔扇。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嵩阳寺伦统碑亭。穿过牌楼,是一片平坦地形,茂林修竹,砖石铺路,小道东侧,一座碑亭如鸟站立,亭中是一高大的石碑。这是嵩阳寺伦统碑,碑上刻有佛像,一排排,昭示佛家的虔诚。北魏孝文帝太和初年,这里修建了嵩阳寺,隨炀帝时,又攺为嵩阳观,直到宋仁宗景祐年间,嵩阳观才被改为书院,成为一处文化圣地。这块石碑,是嵩阳寺的唯一留存。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大唐碑,嵩阳书院大门西侧,耸立一座巨大的石碑,即大唐碑。清䢅的阳光投射其上,使它显得肃穆庄严。这个石碑的全称是“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颁碑”,碑身高约九米,碑身宏大,雕刻精美。碑文1078个字,记录了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炼长生不老药丹的故事。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笔法遒雅,是隶书中的精品。这块石碑,也是蒿阳观的唯一印记。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石碑对面,是一个台子,台子边上有一棵杏树,这就是杏坛。清初学者耿介主持倡兴嵩阳书院,循孔子杏坛讲学,在书院辟地筑坛。讲学期间坛上古杏树一株,传为耿介手植。此地狭小,与对面的石碑相比,显得太过单薄,但千年杏坛,留下的是学识,承载的是文化基因。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沿着高高的石阶拾级而上,便是大门。嵩阳书院大门是一座三开间卷棚式硬山建筑,门额横匾书:“嵩阳书院”四个大字,黑底金字,朴素大方。原匾为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的墨宝,现为当代书法家宋书范所书。大门两侧房檐柱上悬挂着清乾隆皇帝乾隆十五年(1750年)所作的对联:“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寒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廛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联语大气,简要说明了中岳嵩山及嵩阳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四周形胜。进大门后是一座凸形院,构成二门,是为书院的前奏部分。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树腊梅花盛开”。尽管立春已过,静静的小院中春寒料峭,树上腊梅还在开着,地上的小草开始返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院门外房子的灰色屋顶,墙外古松柏的蒼翠,处处透露出嵩阳书院的古老和苍桑。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先圣殿在二门之后,为一座硬山卷棚式三开间建筑。殿门额横匾书.“先圣殿”三个金字。门联为:“至圣无域浑天下;盛极有范垂人间”。殿内中央供奉先师孔子站像,左右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大贤人线刻图像。西墙为孔子弟子72贤人传略和12先哲画像。东墙上还有儒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的介绍。此殿是当年学生拜谒儒家始祖孔子的地方。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讲堂为一座面阔三间、硬山卷棚式建筑,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当年给学生授课的地方。门额横匾书“讲堂”二字,门联是:“满院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殿内设教案、课桌、课椅等教具。东山墙上绘有“二程”讲学图,西山墙介绍宋代在嵩阳书院任教人员名单和传略,书院教学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学制演变情况等。这里也是“程门立雪”典故的发生地。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泮池位于讲堂与道统祠之间,池上架拱桥以通往来。在拱桥的两侧分别刻有“泮池桥”三个字。古制学宫得引水辟池,形如半壁,故称泮池。后世筑池形如半月,跨池构桥。书院作为一种古代学校,也多建泮池泮桥。古代当地风俗凡考中秀才以上学位的,都要举行绕池三周仪式,以示永效老师之法,安邦治国益于天下。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道统祠,古代儒家倡导有道统就有治统,因为“治统得道统而盛,道统赖治统而光”。祭祀道统三圣人,是嵩阳书院的传统,在中国古代书院中,唯有嵩阳书院保存此种祭祀形式。道统祠是座面阔三间,棂门槛窗,歇山式滚脊灰筒瓦覆顶建筑。门额横匾上书“道统祠”三字。柱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所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殿内供奉帝尧、夏禹、周公石膏头像,后壁悬挂三圣人当年在嵩山地区巡狩、治水、测影等活动情况的大型图案。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藏书楼是嵩阳书院现存最后一进建筑,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卷碰硬山顶阁楼式建筑,是古代书院贮藏书籍的地方。始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河南巡抚王日藻捐俸银而建;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翻修于1989年。据载蒿阳书院藏书楼创建时,颇为考究“选时鸠工,辨方审势,掘三尺许,适符旧基,阶级俨然,铺地砖皆细腻润泽,非近代物”。现楼内陈列有清代存书,以及其他文物展品。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说到展品,不得不提的是,这里安放着武则天的一个金简复制品。金简上书六十三个字,其中有“囹主武曌,谨诣中岳嵩山山门投金简,乞三宫九府除曌罪名”的文字。这无疑是武则天的罪己诏。女皇亲手夺了李家江山,最后却双手奉还,这是一个女人的无奈。她有独立的自我,却没有独立的家族,她所归属的这个家族姓李,不姓武,而武氏家族却不属于她,生她的人和她生的人不是同一个家族。她创立的王国,注定孤独而飘零。书院,安放着一个女皇的威仪、自责,也安放着一个女人的荣耀和悲凉。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汉封“大将军”,嵩阳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六年(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除三将军柏毀于明末,现存大将军、二将军。两棵古柏树龄都在4500年以上,属于典型的原始森林时期的“原始柏”。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汉封“二将军”,大将军柏树高12米,树干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树洞中可容五、六人。关于三棵树的命名,也留下有趣的传说。汉武帝巡游此地,看到柏树高大粗壮,就封为大将军,后看到更高大的柏树,就封为二将军,没想到,后面还有更高更大的,就只能封为三将军。汉武帝自我解嘲,说这是先入为主!后世有人嘲讽,有诗为证:“大封小来小封大,先入为主成笑话。三将军恼怒自焚死,二将军不服肚气炸。大将军笑倒墙头上,身觉有愧头低下。是非颠倒两千载,金口玉言谁评价。”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池上,西山,嵩山,郑州,岳麓书院

嵩阳书院内建筑布局基本上保持着清代建筑布局,沿中轴线由南向北共分五进院落,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的配房,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除此之外,还有敬义斋、三益斋、四勿斋、考场、蒋公井等。整个建筑古朴大方,雅致不俗,青砖灰瓦与中原地区众多的红墙绿瓦,雕鿄画栋的寺庙建筑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