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日 弥渡——祥云 住祥云
“小河淌水”密祉景区 推荐指数: ★★★★
(含第五区公所、尹宜公故居、文盛街、小河淌水发源地 )
天生桥景区 推荐指数: ★★★★
弥渡,史称“白国故地,西汉旧郡,十赕沃壤,六诏咽喉”。相传在古代,弥渡曾是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到了清代改称“弥渡”。
据考证,古代过境弥渡的古驿道有三条:
第一条是清溪路。过境红岩古镇经定西岭出境;
第二条是弥蒙古道,即徐霞客在《滇游日记·过弥渡》中称“弥渡洱海道”。徐霞客当年经过弥渡的路线,是翻越了今天的隆庆关,在松涛间前行。在这个关隘上,两边的山直上云天,把古驿道紧紧夹在中间。关口上的“鸟道雄关”石碑,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最古老的关于“鸟道”的记载。每年的仲秋时节,数以万计的候鸟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迁徙,它们飞越茫茫哀牢山脉,经过“鸟道雄关”,到达缅甸、印度等国过冬。
第三条是开南古道,就是人们更加熟悉的密祉文盛街。
文盛街原名“马食铺”,后因此地人才辈出,滇西的茶马古道又从村中穿行而过,是驿道上过往客商、马帮歇息的重要驿站。清代学台戴洪慈路过改名“文盛街”后,一直沿用至今。
今日的文盛街,因交通的改道,昔日的热闹繁华已被现今的古朴幽静所替代,成为弥渡密祉乡一个拥有300多户人家,1200多人,近600亩耕地的行政自然村。但那古驿道上重要驿站的历史遗迹:古街道、古店铺、引马石、珍珠泉、凤凰桥……等依然向人们无言地展示着文盛街昔日的昌盛及其经历的沧桑岁月。
文盛街茶马古驿道全长800多米,一条古老蜿蜒的石板路,穿过古驿站又向远方逶迤而去,消失在茫茫的云海和崇山峻岭中……
除了文盛街,弥渡的花灯文化也如古道一般,历经了近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十个密祉人,九个会唱灯”“才进密祉坝,处处闻歌声”。作为弥渡花灯戏的核心传播地,密祉花灯习俗自唐初以来,有了近1400年的历史,至今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演艺曲目风格,有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原生态花灯灯会,是花灯文化的活化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是整个密祉坝子最热闹的时节,那时人山人海,万民狂欢,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密祉的声名,还得益于那首被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
自1947年创作产生后,70余年来,一直都是中国民歌的瑰宝,世界音乐艺术的珍品。而《小河淌水》的编曲、填词、整理者尹宜公,正是出生在密祉。景区里还保留着尹宜公的故居,走进其中,伴随着耳边响起的那首“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的曲调,你就能更加细致地解读这首作品的前世今生。
来到密祉,你可以赏密祉花灯,品豆腐盛宴,登太极灵山胜境,喝一捧珍珠清泉,走一走茶马古道,听一曲“小河淌水清悠悠”,觅一段时光柔软、温暖乡愁。
天生桥景区是弥渡最为出名的自然景观。景区位于城东的山谷中。山底的“龙潭”是当地人野游圣地。此地东西石壁对峙,两山如门,万花溪从下而过,溪上一巨石横跨于东西峙壁上,状若城门洞,形成天生的石桥。桥高30米,宽17米,桥孔直径7米,桥身长21米,前人题咏赞为“天下无双境,人间第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