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在川南,江油在川西北,这两个地方,是我又一次长途旅行的起点和终点。汽车从泸州出发,一路往北,开出大山,驶过丘陵,穿过成都平原,又到丘陵和大山,十几个小时的行程,仿佛是个轮回。
我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来到江油了,从开始对这个地名的陌生,到如今对这个县级市街街巷巷的熟悉,中间有太多的来往。就像这次,从泸州过来的班车,只能开到绵阳,从绵阳再打车到江油,进入江油后,司机不认识路,我指挥着司机找到入住的宾馆。现在到了江油,累了、乏了,可让疲惫的由头领着,找一处舒经活络之处,把你的身体从肉体到精神重归松弛;饿了、馋了,凭着味觉的记忆,找寻一家可口的餐馆,填饱肚子,满足嘴巴。江油城市不大,生活在此的人们很是安逸和悠闲,四川自古就富足,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不太有谋食的艰辛,就会有闲适的从容。只要愿意,可以在茶馆里玩牌、聊天,中午吃点小吃,晚上喝点小酒,这种生活,比别处更显平常。到如今我似乎才明白,安逸和悠闲,只能在小城镇里才能找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类特大型城市,我每次到那,心里不知觉都会产生一种畏惧,城市间人与人、人与物距离增大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生活的时间成本。在上海,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事,一公司的职员住的地方离公司很远,每天上班都得早上5点左右起床,路上2个多小时才到公司;下午5点半下班,回到家8点多了。听起来就觉得累。
江油有不少的风景,不远处的窦圌山,一看见山的图片就有种要登爬的冲动;诗仙李白,也把自己的幼年留给了这川西北的小城镇,用家乡的地名作为自己的名号,从此,“青莲居士”云游四海,名垂千史。妩媚的山峰,只要有脚劲,想去登就可登高看景;诗仙的众多诗篇,留给后人赞叹和敬仰。而留在我记忆深处印象深刻的是江油的美食。
到一个地方,吃大餐,多少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文化;吃小吃,满足口味的同时,也多少可以从中体味到当地生活是否富足。在江油,最有名的当属“红烧肥肠”了,纵多“肥肠”中,“老车站”和 “小小吃”做得最有味道。“老车站”这家店面较大,简陋,位置偏远,但也阻不住人的脚步,每到中午时分,满座是经常的事。进店,点上两碗肥肠,盛肥肠的碗不大,如果还嫌不过瘾,再来碗“烧白”(梅菜扣肉),一碗“丸子汤”,米饭一块钱,爱吃多少就多少,可惜我远非刚毕业时的大肚量,面对麻辣诱人的香味,勉强两碗饭就饱腹了。“小小吃”在城里,店面小,一次能容三十人左右,相当挤了,中午时也人多座满,经常等座,小店不卖酒,吃完就走,人周转快,这也不失为开店的一招。“小小吃”中午做完后就关门,不做晚餐,比较少见,从另一面解读,是否也可认为店老板的洒脱,干嘛做这么累?!。“老车站“的肥肠较“小小吃”的麻,但都一样的下饭。
在江油,偶然吃到过用豆腐做的一道菜——“芳香琼脂”,不得不承认单听到这菜名就会勾起无限的遐想和好奇,点完菜就想知道,这菜究竟芳香几何?琼脂多滑?上菜,见菜荷叶包裹,放于面前,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此香气不似大鱼大肉之浊、之荤,淡雅牵鼻,形状动心,用手剥开荷叶,入眼白嫩,真如琼脂般养眼,白嫩之上还点缀两颗红红的樱桃,就更是吊足人的胃口了。荷叶之上通体的白,白嫩之上的两点红,便完成了这道菜“色”的部分,香有了,色足了,味如何?入口一尝,一种从未尝过的味道,由口弥漫全身,芳香可口,甜嫩润滑,这滋味,“家常豆腐”是无法相比的。豆腐还能弄出此般滋味,我膜拜这大厨了,由此我恐怕还好上这口了……
好事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在川西北的这座小城,有如此的口服,也算是没白来这安逸之地了,下次去的时候,但愿小店还在,大厨还在,那味道还在……
我喜欢江油的悠闲与安逸,更喜欢那让人回味无穷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