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的一生,其实由一连串问题和回答组成。千万不要试图回答别人给你出的一切问题。选择问题就是选择人生,选择了自己,也选择了别人。” ——余秋雨
(大铁=3.8km游泳+180km骑行+42.195跑步,三项连续不间断)
我的打铁路
日记:2019年4月30日 周二 阴
四校夜骑,一晚上听着同校孙某鼓吹铁人三项,很想参加,另外自行车最低入门2千,有想法。
2019年5月23日 周四 晴
…全程马拉松(全马)最低需要20岁才能跑,所以决定加入铁三(讲解见文末链接),下半年全马+打铁…
2019年9月8日 周日 晴
南通国际铁人三项赛,我的第一场奥运会标准铁三,游泳46分钟,骑车抽筋两次,跑步差点放弃,两条大腿全抽筋,赛道医护者都劝我退赛,好在吃了盐丸之后慢慢好转。首铁成绩3小时13分钟,他们怎么都那么快?以后每周训练2-3次。
2019年11月3日 周日 晴
如皋铁三大佬云集,PB 2小时33分钟完赛,比预计好22分钟,赛道太棒。来年目标220完赛+70.3+全马315。
2019年12月6日 周五 晴
兼职之后回家,晚饭和爸妈商议明年连云港226公里铁人三项报名的问题,两人是不太同意的。饭后用自己小金库坐上了早早鸟价的名额:1388=两晚住宿+赛前聚餐+比赛。
(以上为均翻阅日记节选摘取)
铁三圈里有句话“报好名就等于完赛了一半”,大铁报名付款按钮点下去的刹那,没什么感觉,如果你说这是少年19岁对家长的叛逆。两年前可能还会叛逆,但那天我能理解爸妈对我参赛的不赞成是出于对我的保护和担忧,毕竟这么长的距离,你,能完成吗?
直到来年看到余秋雨写的“人的一生,其实由一连串问题和回答组成。千万不要试图回答别人给你出的一切问题。选择问题就是选择人生,选择了自己,也选择了别人。”我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那一天,我又选择了走自己的路。
第二年,也是所有人难以忘记的一年,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没想到持续了半年的在家上网课倒是给我提供了不少便利,规律自己的作息、学习、训练、生活,闲下来就看书,没有干扰和限制,可以说是最惬意的半年。半年里保持训练,完成了两次70.3(即113公里铁三,取大铁一半),7月底从上海骑到黄山旅行,路上顺带去了其它想打卡的地方,一辆自行车1200公里(见文末链接)。
连云港大铁赛记
赛前
比赛前5天开始调整作息20:30睡---4:40起。某日20:15晚课刚结束回到寝室,室友:“曾老师!来啊!联机联机!”虽然一再诱惑我打开电脑游戏,但相较于几天之后那个沉重的目标,这点即时满足感动摇不了我,扭头上床拉上床帘睡觉,一气呵成。
提前联系好了同镇也是同一个俱乐部的铁友—永杰哥,一起换着开车从上海到连云港,10月15号在辅导员那写完假条,回家收拾好装备,第二天6:15准时装车完毕驶向连云港。
中午12:15抵达连云区在海一方公园,公园是这次比赛的检录点与换项区,检录完毕到酒店简单安顿之后,铁三连体服外面穿了一层和永杰相约下水平台试水。一方面先熟悉下咸涩的海水,另一方面感受下水温和海浪。
没穿胶衣跳进水里,那感觉就像是夏天把一大块冰块猛然贴在额头,19度左右的水温不穿胶衣也尚可接受,大致游了5、600米,在海里被浪推得上岸时竟有些踉跄不稳,一阵海风刮走体温,两人上水之后立马溜回旅馆,换好衣服开车去见识一下几天来在比赛大群里被诟病的骑行赛道。
海边龟裂的柏油路,加上某些工程直接架设在地面的管道,为方便过路水泥堆砌高两三米的管道坡,明天爆胎的选手估计不少,适时见到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赛道路面的石子和杂物,心生感激。
酒店技术会和晚宴时见到75岁的顾老也来挑战大铁
我:“可能我和您是这场最年长和最小的挑战者,我20岁…请问您打铁多久了?”
顾老:“2014年开始的。”
我:“您当时为什么会打铁呢?”
顾老:“周围的年轻人都在打铁,我也就一起了。”说完指了指圆桌一周。
……(赛后发现最小的是一位海南海口16岁的小铁人,但个人认为全马最低年龄都需要20周岁才能报,铁三这一块规则还是不太严格)
餐时欢乐铁三一众小伙伴发扬铁人精神,服务员端一道菜上来转一圈之后立马光盘,把她都惊到了。其实主要还是时间比较晚,都急着回房养精蓄锐。
比赛日
游泳3.8km
酒店用餐之后换好衣服,背上换项包开始一天的征战,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心无旁骛,放眼当下。换项区穿上胶衣,等待领导宣布开始,选手蜂拥向跳发浮台,路上顺手舀了一些组委会准备的凡士林涂在脖子周围,以防游泳时胶衣磨破脖子,绝大多数选手都选择贴肌贴或是膏药贴防磨,虽然之前训练时也有磨蹭脖子的现象但是不严重所以就没有特别准备。
比较担心水下抽筋,所以戴的是红色手环下水需要跟屁虫(绳子连接围腰上的浮球,休息用),所以在下水队伍较靠后的位置,100来米的浮台上见缝插针不断往前走,盼着早点下水,因为带跟屁虫是出于安全考虑,可从游泳速度来说,后下水不知道我需要超过多少选手。
游泳赛段是从在海一方公园搭建的水上浮台走到海上,下水后游到连岛边再返回,如此两圈。
跳发因为练得少,一下把泳镜打翻,囫囵往前游了几米戴上泳镜,心率平稳,加快划水速度突围,水线是靠左手边拉加上日出东升,对右侧换气比较不友好,前800米泳镜有两次松动进水,调整了几次顺便辨清方向,以往穿胶衣游泳时铁三服的袖口可能会磨后背,这次听前辈的指导上身没穿上塞在胶衣里效果很好,但游到1公里时没有处理的脖子后侧被胶衣领口磨破,和海水接触下发痛发胀,选择性忽略这种感觉,按着节奏重复“抱水、推水、抱水、推水…”临近第一圈上岸,趁单次划水空隙把胶衣领口折了一下往里塞进胶衣,减少更多摩擦产生的疼痛。
第一次上水,距离1900米,时间40:30秒,超常发挥游得比赛前两次训练都快,在补给点用姜茶漱口又喝了点,继续跳发入水,相较第一圈在我前面的已经没有多少选手了,几次在水里不小心游歪左手抓到水线火辣辣的感觉一度让我以为手被划破,磨破的后颈已经没什么感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往前,黄色浮标,上岸。思绪几次飘到后面骑车段,立马被我拉回来,FOCUS!集中当下!
第二次上水,晃都没晃一下,直奔换项区(下水401人,游泳成绩72名,1:22),当时的念头“首大铁我要Sub11(进11小时)”几百米的浮台踩得脚疼,浮台尽头几米的沙滩粗糙的触感把人带回现实,从拐外上换项区处的水桶里舀了几勺子迎头浇下去,把身上的海水冲掉,防止沙子和颗粒盐磨蹭皮肤。
骑行180km
进入换项区,“头一次见到车那么多的T1(第一项换项区)!”头盔、锁鞋,推上车就跑。骑行赛段是往返路段+6个绕圈,过了上车线迎面就是一段大致4%的爬坡,见坡就是摇,放坡之后进入绕圈基本就是一马平川0爬升。
海边的骑行赛段好像没有顺、逆风的概念,绕圈时来回只感觉四面八方都是风,铁人精神是靠自己的能力独自面对所有挑战,所以所有赛段都禁止跟随。第一圈时有个速度差不多的闪电shiv大哥,并排时我说:咱自己骑自己的。大哥点头,然后就和我渐行渐远了,我也不追,按自己的节奏巡航。
骑行时看着公里数,一点点计算自己已经完成几分之几,没料想到的是趴在tt把上不小心碰到手表按钮点到换项,权衡之后直接重新开了一次程序。65公里左右一切正常,在补给点倒了些水。气温逐渐从15度上升到23度,后颈渗出的汗珠刺痛着胶衣磨破的伤口让人清醒。
龟裂的柏油路和崎岖不平的管道坡不知颠掉多少选手的补给和水壶,我自己被颠掉了一条能量胶和几份盐丸,能量胶倒是无大碍,补给点可以拿,但盐丸是续命防抽筋的东西,100公里左右发现盐丸没了心里开始发慌,果然135公里左腿抽筋,遂放慢速度减小左腿发力,用力蹬直腿,万幸缓解成功,没有停下。
补给点吃了几粒花生,抓了一把小鱼干边骑边吃,小鱼干虽然也能补充电解质但终归不如盐丸直接,于是165公里两条大腿一起抗议,速度减慢到到26、7,边骑边拉伸按摩,又一次救回,对巡航没影响,这时我才感觉到换项时脚没擦干净,锁鞋里带进了几粒沙子。
最后一圈回换项区路上,实在脱力,跟了两人小火车大概33、34的速度,到折返点回头一看,没人跟着我,原来他们还没结束!回换项区路上又追上3个人(骑行总排名29,均速30.5),适时的换项区是我从没见过的,寥寥几辆自行车,穿上跑鞋,拿上准备天黑后穿用来保温的外套,终点拱门上的时间7:44:30,算上晚入水的时间,Sub11我大概还有三个半小时。
跑步42.195km
从换项区到折返点的距离是6.3公里,路上有一个补给点,我误以为那是折返点所以把手头的外套放在那,不想这个补给点直到我最后结束才会再次经过,这也后面导致入夜之后双手发凉。
进入折返点开始总计六圈,每圈5公里的绕圈,途中见到俱乐部两位大神YQ和利马,看他们跑得虎虎生风好生羡慕,本想保持着140的心率跑完我的首个全马,但发现心率只能保持在135左右的恢复心率,大腿还有些脱力,事后得知这就是“疲劳”的表现。
8.6公里右脚穿袜子有些磨脚底,直接脱了右脚的袜子,就这样一只没穿跑完全程。取了第一圈手环开始第二圈,12公里左右实在跑不动开始了走50m跑700m的策略,暗自思忖“跑的这700米配速要对得起走的50米”。转身遇到同俱乐部的深灰也开始了第三项的绕圈,平时全马24X的大神,最后结束时反套我两圈317结束。
开始跑走,时值夕阳西下,景色甚佳,每个人或跑或走在暮色里,想到一段话:
在十几或者二十几个小时里,跟自己死磕。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毅力;真正的毅力是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坚持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赛场上保持战斗状态到终点才是真的勇士,半死不活的挪动,甚至倒在赛道上的,只能算鲁莽。甚至会成为给办赛方和志愿者添麻烦的户外巨婴。
彼时也不想Sub11的事情了,安全、尽最大努力完赛就行,能Sub12就更好,可就是苍天弄人,完赛成绩12:02。断断续续跑到30公里,拿到第六个绕圈手环开始回程,总算找到节奏,可能也是一路补给的盐丸、橘子之类消化储存能量到位,最关键的是“总算熬到头看见曙光”的想法,于是不再跑跑走走,一鼓作气保持615的配速挪到终点。
出了绕圈,回程路上又停了一次,很不甘心,但继续往前每每想停下走路,就对自己说:停一次就有第二次,你已经停过一次了,拿点骨气出来。进入绕圈前6.3公里感觉轻松,甚至觉得:诶?怎么就跑了6公里了?,回程的6.3公里像是无尽的暗夜,夜晚路边一排路灯延伸到远处,我的目标就在远处、路灯拐角的地方,可是怎么每一步迈出去都像原地踏步呢?
呼、吸、迈步,前面好像有人在走?没错!又超过一个。
呼、吸、迈步,前面好像有人在跑?保持配速,又捡到一个。
背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我的步子越发坚定,在补给点取了衣服攥在手里,手掌心仅微微有些汗湿,转身继续迈开腿,300米,是我一直在期待的路灯拐角,终于要结束了!努力蹦跶了一整天的心脏对此没有做出特别的反应,一如往常的保持着135的心率支持着我。
是啊,原以为冲线结束那一刻会失声恸哭,实际上那几秒钟,冻得有些颤抖的手紧攥着终点线,举过头顶,再放下,接过花束,离开终点拱门。
所谓结束不过是暂告一段落,并无太大意义。就同活着一样,并非有了结束,过程才有意义,而是为了便宜地凸显这过程的意义,抑或拐弯抹角地比喻其局限性,才在某个地点姑且设置一个结束。
赛后
在换项区穿上御寒的衣服,收拾好散落一地的装备,踉跄地走到终点补给处,热乎的食物下肚饱食了一顿。大腿的无力和酸痛有很久以前第一次跑完半马时候的扶墙感,俱乐部小伙伴也陆续完赛。
第二日起床预期的浑身酸痛没有到来,只是大腿有些许泛酸。听说顾老昨天跑步到13公里身体原因没能挑战成功,还是有些许遗憾。
一年之约达成,世界和我的人生轨迹也没有什么改变,依旧还是那个第二天要按时上课的大学生。终归,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昨天、今天不过都是普通一天,无须留念,将来已来。
反思
游泳胶衣的摩擦问题之后一定要做好应对,骑跑补给可以多准备,但切勿少准备,跑步段赛后被指出没有练,转身一想确实近几个月都没有堆跑量来应对全马,这是本次失误最大的部分。
这次大铁的结束并非意味着之后要追求更远更虐的距离,什么年纪选择什么样的挑战是自己做主,多目标一起追逐没有问题,但时间成本和效益需要纳入考量范围,于是乎完赛后和别人也是和自己开了个玩笑:再也不虐大铁了,如果有,那也是十年之后,等我30岁。
结束只是新的开始,下一站去哪?
铁三讲解b站:https://b23.tv/Acsm8j
骑行游记马蜂窝:https://imfw.cn/l/21177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