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瓦努阿图 | 在别人家battle的那30年》中提到,经过长达30年的政治博弈,从1906年10月20日起,新赫布里底正式被英法两国共同托管治理。
如果严格来说,其实在这段殖民岁月中,除了英法,还有一个『超级大国』也曾短暂地“爱”了新赫布里底一下。
但尽管如此,新赫布里底上的岛民们却对这个『超级大国』心怀感激,甚至后来演变成为一种精神崇拜。
这可与他们对英法殖民者的态度大相径庭。
且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二战时期,看看那时的新赫布里底正在经历什么,也许可以找到岛民们如此“双标”的原因。
卷入二战,新赫布里底再陷动荡。
1941年年末,因战事节节胜利而膨胀的日军,发起偷袭美国珍珠港的行动,彻底引爆太平洋海域战争。
此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
1942年年初,日军抵达新赫布里底附近的所罗门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危险开始逼近新赫布里底。
岛上的人群陷入惶恐不安,为了应战日本,他们不得不在短时间内迅速成立起一支国防军战队,日夜巡防那岌岌可危的海岸线。
另一边,因珍珠港事件卷入二战的美国,也正处于焦头烂额之中。
除了向欧洲战场输入军队以外,美军还必须在南太平洋地区驻军,以抗日军来袭。
这时,美军总指挥King上将向总统罗斯福提出一条作战建议:
“控制夏威夷,支持澳大利亚,从新赫布里底向北趋近”。
美军到来,是福是祸?
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拂晓,维拉港(现瓦努阿图首都)的岛民起床便看到自家海湾上遍布着美军军舰,而当时的他们却以为日军来犯,个个吓得面容失色。
这是首批美军正式登陆新赫布里底的第一天——公元1942年3月18日。
在美军彻底控制维拉港之后,便开始了他们的军事计划。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军营,医院,无线信号塔,水上飞机基地,环岛公路,码头等设施,以保证太平洋战场充足的军储力量。
建设完维拉港之外,美军还扩大了对哈瓦那港的控制。
哈瓦那港是深水港,适合停泊战舰和运输舰。
于是,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机场,海军基地和大码头,以供军资运输通畅。
仅在三个月后,美军又决定在桑托岛上再建一个军事基地,于是成千上万吨机械设备又荡着南太平洋的海浪而来。
数十年后,这里已经变成大家所熟知的瓦努阿图著名潜水点——『百万美元角』。
当我们潜入海下,仍旧可以通过沉底的舰炮一窥当年美军留下的痕迹。
受美军庇护的新赫布里底,从始至终只遭受了一次日军空袭。
两军交战的结果也颇为有趣:桑托岛上仅有一头奶牛受伤,而日军飞机却被击落坠毁。
John,还会回来吗?
美军不仅为新赫布里底修筑了多条道路,桥梁,码头,飞机跑道,还给他们带来了医药,电冰箱,罐头等物资。
岛民们甚至还看过美国杂志与电影,也品尝过美军的军粮。
他们不仅没有遭受被日军侵略的恐惧,反而在美军这里获得了公正的待遇。
报酬与尊敬,是在英法殖民者那里从未有过的。
他们把美军视为神,集体称呼美军为约翰·弗洛姆(John Frum),这一称呼可能来自“John from America”的谐音。
但这一切繁荣与尊敬都在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军撤离新赫布里底一并消失了。
当时美军离去遗留下很多物资,这让岛民们相信他们还会再回来,也相信他们会将自己从英法殖民者手中拯救出来。
事与愿违,『John』再也没有回来。
对于岛民们来说,经历过这段『同生共死』的时期,美国不仅成为他们的政治象征,更成为了他们的精神象征。
1957年2月15日,首届约翰·弗洛姆运动年度庆典在坦纳岛举行。
岛民们自发穿上自制的美军制服,升起美国国旗,用竹笛演奏美国国歌。
以此纪念,在二战中帮助过他们的援军,以及他们受到过的,短暂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