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几乎每个周末都是雨水天气,大多数人都宅在家里,即使凉爽却也难免会让人觉得烦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河源市区,在这个季节非雨即热,白天多数时间少见人们在户外径行野走。如果不是雨天,晚饭后直至午夜有可能随处都是歌舞升平、热闹非凡。夜里的黑,难掩人心的璀璨。
这个周末,艳阳高照,太阳亮相没多久,气温就已高达30多度,在家门口走了没有几步,人们就会被烈日灼烤得汗流浃背。尽管如此,久未外出的我也有到乡村野外蹓跶蹓跶的冲动。正好好友邀约,便随贱内坐上他们夫妇的车,从住地经东源县城上了粤赣高速公路,由南往北行驶到大湖出口下高速,历时不到60分钟,便到了名气相当响亮的“大湖寨”。
“大湖寨”位于连平县东南部的大湖镇,从名字来看,或许人们会想到它十有八九应该是崇山峻岭中的一个村子。事实则不然,它只是建在一片地势平坦、连绵千亩的稻田中间小山包上的一幢半月型客家围屋。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到过这个村子,但从离它不足百米的村道上走过,却也没让我想到眼前那片低矮破败的老旧泥砖瓦屋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湖寨”。
在粤赣高速公路大湖、绣缎出口左拐,沿国道358线直行900多米,右拐沿村道直行近600米,左转约莫200米即到“大湖寨”屋角小坪。正前方是一个半月型偌大的风水池塘,塘角边上立了块标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牌子。站在石刻牌子面前,看不到“大湖寨”的门面,无法从视觉上感受屋子建设规模的大小,只见墙头上爬满了藤蔓,映入眼帘的情境让人想起了“物是人非”“残垣断壁”“破败不堪”等词汇,让我觉得有些可惜。
风水池塘大得有些出奇,在我的记忆里似乎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更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风水池塘并不是半月型的,而是与太极图的一半颇为相似,这种造型我还是真的第一次见到。
“大湖寨”坐西南向东北,正面三座门楼都是砌的拱门,这种做法在客家地区的民宅中是少见的,有“一拱食三川”的讲法。客家地区的人们在择地建房时,十分忌讳自己屋宅前方能看到别人家的拱门。好在“大湖寨”拱门的顺向是一片塅田,远处的山脚下有几户人家的房子,那都是后于“大湖寨”建的。至于站在风水、堪舆的角度看,是否有益损之嫌?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大湖寨”正门额上书写“东鲁世家”,两侧书楹联“东鲁传径府;南丰修史家。”从门口向里望去,让人顿生“别有洞天”之感,厅堂多阶进深且处处雕梁画栋,门内露天的地板全用鹅卵石铺筑,尽显奢华,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据说,”大湖寨”建于明代,距今已有880多年历史,岁月的洗礼在斑驳的墙壁、风化的柱础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昔日的繁华虽然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但伫立于厅堂中间,你依然可以想象当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情形。
“大湖寨”因为历史久远,其中许多说法至今无法得到确切的考证。比如,总体规划出于宋末元初?为曾氏所建?距今500年?700年?800年?880年?有许多专家展开反复的考证,撰写并发表了许多专业论文,但却各有各的说法,莫衷一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看客,既无意也无能参与其中的考证、论辩,只是觉得前辈们能创此宏业,足以令我们敬佩,我们有责任把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守护好、传承好。
这次好友出发的目的地原本是看荷花的,因错过高速出口而顺道游览了“大湖寨”,我戏称是好友给我们优惠提供的“增值服务”。因是初次见面,且只涉足门口和厅堂周边,1.4万平方米的寨子,我们只是游览了其中的“冰山一角”,里面必然还有许多的令人眼前一亮的特别之处,有待我们仰望、发现、感受。
假以闲时,我会再来拜会、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