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天台云锦杜鹃,等了4、5年,不是下雨就是行程冲突,前几天刷微博看花期被误导,又差点错过,到前天终于成行。自驾3小时到天台,绕着华顶山的盘山公路大约半小时,到达一千多米的山顶,尽管避开了周末,游人还是有点多,停车场满,因为打算在山上住,直接将车开入景区。
山上唯一的住宿是度假山庄,有些年久失修,山坡西面的茅蓬区也归度假山庄管,一户一栋,复式客厅,内部装修还是不错,空调、电视、卫生间应有尽有,并没有网传的那么差,晚上游人散去,可以听到华顶寺的钟声。
据说古时华顶山上有多处茅蓬,为修禅者栖居或香客歇息处所,其中还有“李太白茅蓬“的遗址。这处西茅蓬应该是在当年西茅蓬庵的遗址上重建的,有五栋,四周以竹篱笆,花木扶疏,十分清幽,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华顶寺位于华顶山公园的中心位置,四周古木环绕,寺前有一块小广场可以搞活动,再往前是墨池。经书记载华顶森林公园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初名“华顶圆觉道场”,民国以后改华顶讲寺。或许是最近在维修,并没有开山门。
从茅蓬区或是度假山庄出来,东线是归云亭,要经过一片国际杜鹃精品园,显然这里栽种的杜鹃花是采自世界各地的人工种植品种,井然有序,姹紫嫣红,是群游大妈们飘丝巾的理想场所,不想登山的,也可以在这里细数家珍。
往归云亭的方向是一个山坡,两侧杜鹃花夹道一条石板路拾级而上,徐霞客首游天台山的行程第一站便是登顶华顶山,《游天台山日记》被置于《徐霞客游记》的篇首,如今森林公园内尚完整地保留着徐霞客登山古道,但是不是这一条不重要,重要的是,徐霞客没遇到杜鹃花。
沿途杜鹃古树生长在茶园周围,或是错落在茶园阡陌之间,布衣的茶农采茶于浅紫色的杜鹃花下,夕阳余晖,意境悠远。 华顶云雾茶名声在外,早年茶种经日本临济宗始祖荣西,带到日本,由佛缘而结茶缘。
这里附近有一座小亭,不知是不是“诗仙”李太白曾经放歌的拜经台,华顶山的云雾,说来就来,眼前的花茶交融,算不算禅意。
华顶云锦杜鹃是常绿、高大的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旁枝逸出,花蕾形如鸽蛋,包容7-13个小花蕾,顶生伞状花序,自头年7月孕蕾至次年5月花开,足足“十月怀胎”。每年立夏前后竞相开放,十数朵小花组成一朵大如碗口的花球,一树千花,似牡丹、似芍药、似芙蓉,绚丽夺目,馨香袭人。 正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华顶杜鹃始盛开。”
最特色的是云锦杜鹃古树群,山上分布达3000余亩,树龄多在百年、千年以上,花开灿若云霞,世之罕见,堪称“华夏一绝”。
这些山坡的古树下,游人稀少,便是摄影人最爱光顾的地方了。
登上归云亭眺望,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西园杜鹃林和远山的叠翠,尽管云雾遮挡了落日,依然可以感受华顶的巍峨与96%森林覆盖率的苍茫。
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山下一个爱心形的茶园。
茶农在浑圆的茶树上飞快地手势,就像在古琴上弹奏着一曲《阳春白雪》,余音缭绕山谷。
第二天在西园杜鹃林闲逛,这里山道平缓,花繁叶茂,每入树高花茂深处,云雾散开,花香袭来,仿佛花神穿越古今,也算是沿唐诗之路走一遭。我不知道唐朝的时候,是那些诗人们先来,还是云锦杜鹃先有,没发现有关华顶山杜鹃的唐诗,反正他们是擦肩而过了。
~华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