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色寨老火车站,因电影《芳华》而成为网红地,更因它的历史感让我久有一游的想法。今年三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与同学、朋友一同释放情怀,我们也成了这个滇越边界文艺小镇网红的打卡人。
一百一十多年来,日月更替,时间在这里凝固,把许多悠悠往事,许多美丽都封存了起来。
碧色寨原名“碧虱寨”,当年是只有十几户的小村庄,因地处山的半坡当地人叫坡心,后法国住蒙自的一个官员看它依山面对碧波荡漾的长桥海,山色碧翠风景很美,改名了文艺范的碧色寨。
美丽的长桥湖(海),距离碧色寨站4公里。
碧色寨站因滇越铁路的建设而设立。滇越铁路是20世纪初西方最早在中国修建的四条铁路之一,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1901年开工,1910年竣工,历时9年,起始越南海防,止于云南昆明,总里程854公里。曾以“卓越设计、奇险施工、浩大工程”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工程奇迹”之一。也是现在我国至今保留最长、最完整、局部仍在使用的“米轨”(窄轨)铁路。
云南十八怪中“火车没有汽车快”,“铁路不通国内通国外”皆出于此。
滇越铁路国内段,长465公里,都是“米轨”。但从碧色寨站为起点到蒙自、个旧的“个碧屏”铁路又为罕见的“寸轨”铁路。
滇越铁路的海拔点线,从0到海拔2019米,落差极大。
滇越铁路每公里一个桥涵,每三公里一个隧道,穿越无数高山峡谷,体现了工程之艰辛,花费之巨大。
滇越铁路另一个著名景点就是位于屏边县的人字桥。两岸绝壁对峙,桥两端与隧道相连,距谷底100多米。
这个精巧的结构据说是由法国女工程师保尔•波登所设计,她没有到过现场,全凭精密计算完成设计,而长64.15米、宽4.2米,重170吨的桥身是在法国制作后运到云南,由两万多组铆钉构建起来。“人字桥”被誉为世界铁路桥梁史上的天才之作。
但该桥在耗时21个月的建设中,800多中国劳工为此丧命,平均每米12条人命,托起这奇迹的就是累累白骨。
通车仪式。1910年3月31日在昆明盛大举行,上至总督贵族,下至村姑返夫,观者如堵。
碧色寨站因其特殊地理位置,设计建设为滇越铁路的特等站,核心枢纽,独特的法式建筑风格,宛如一个法国小镇,带有异域风情,是中国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
碧色寨站的工程建设指挥部旧址。
而北回归线又不约而同的与碧色寨站交汇在一起,更增添了时光的随缘。
北回归线坐标点。由修建铁路的法国工程师刻下“BM149”符号,这是地球上最早的第一个北回归线的测量标记点。
作为滇越铁路支线的个碧石铁路,为民营资本所建,1915年动工,1936年建成,当时的法国设计师尼复礼认为,是县级运输铁路,采用600㎜轨道足可适应,可省钱40%,这样中国第一条寸轨铁路诞生了。
米轨与寸轨的对比。碧色寨站是两轨的交汇换装站,云南85%以上的进出口物资要在此站集散中转,从而成为滇越铁路枢纽站。
米轨铁路。枕木都是铁质的,据说都是汉阳铁厂供应的。
铁轨编号。
机头操控室。
人力自行巡线车。
寸轨机车调头转盘。
碧色寨站设计上一分为二,西侧是中国式的商号、民居建筑,东侧是法国式火车站、公司建筑,明亮的黄墙红瓦。
作为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法、英、美、德、日本、希腊人和华人接踵而至,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酒店、百货公司、邮政局,出境的锡、木、煤、粮,进口的各国洋货由此进入中国腹地。火车的汽笛声,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不停,热闹非凡。
洋人美女、权贵绅士、走卒返夫混杂相伴,东西方文化在方圆4平方公里的小山村碰撞,俨然一个个“小社会”。吃面包、喝咖啡、品红酒、喝牛奶、跳交易舞,甚至打网球都在这里兴起,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首屈一指,号称东方“小巴黎”,那些在中国大城市都未曾见的西洋生活,却成了碧色寨这个小村庄的日常。
车辆调度室。
火车站员工餐厅。
蒙自海关遗址。
希腊人开的哥胪士酒店,当时一定是灯红酒绿,宾客如注。
时尚的网球场,很绅士的运动,艰苦的工作之余透着浪漫。特别是用铁轨自制的篮球架就是一个铁的工艺品。就是现在也给当地孩童带来运动的快乐。
员工宿舍。
会议室。
自来水塔。
商贸公司仓库。
零担房。
火车头维修机库。
铁路警察局,。
华人开的大通公司。
黄墙白瓦的建筑穿越百年,斑驳陆离中尤见法式风情。
巴黎钟表为法国制造。
车站围墙。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滇越铁路也是诞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由于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对资源的需求激增,又由于地处偏远的云南矿藏资源(主要是大锡,铜等)、农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直接助推了滇越铁路的诞生。
滇越铁路从筹划到建设历时十年,全线建设费用1.58亿法郎,加上付给清政府的200万法郎征地费,总额达1.60亿法郎,相当于当时白银4266万两(1两白银折合3.75法郎)。仅在滇段修筑中,前后七年间共招募中国民工总数近三十万人,病饿奴役折磨和安全死亡近八万人,正是“尸铺滇越路,千山遍白骨,万壑血泪流”。
中国劳工用生命和血汗筑成的滇越铁路却成了当时法国殖民者的掠夺工具,通过铁路,法国控制了云南政治、经济、金融三十多年。成为了“插在云南的大吸血管”。
但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要一分为二看待问题。滇越铁路客观上促进了铁路沿线各地区、各民众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云南边远闭塞地区的近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滇越铁路沿途经过高山、峡谷、大川、河流、湖泊、平原、坝子和海洋,在云南境内途经十二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杂糅了历史、文化、自然、人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带。滇越铁路的通车,加速了云南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中国、越南最早接受对外开放以及科学民主文明传播的一条伟大的前驱之路。
在中国近代史上,滇越铁路拉来了欧洲工业文明的成果,拉近了云南与世界的距离,带动了云南近代工业的发展,深度辐射到中国内陆地区。云南曾经引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风气之先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丝毫不亚于其后的南京、武汉、重庆、上海等地。
留美幼童。
1913年,云南选送去欧美的留学生就全部取道滇越铁路。
1910年3月31日滇越铁路通车当日,云南陆军讲武堂这天全校停课,以示国耻,讲武堂许多师生从此投身民主运动,包括咱们的总司令朱德元帅。
建水县朱德旧居。1913年朱德任蔡锷麾下的少校营长,驻军建水,在这座小院中住了两年。两年中,朱德组织指挥剿匪、护路(滇越铁路)大小战斗10余次,保护了建水、蒙自、开远一带百姓的安宁。
滇越铁路,方便了各地爱国志士在云南聚集力量,辛亥革命的重九起义,蔡锷反袁的护国战争,相继在此爆发,云南成为了民主革命的重要据点。
蔡锷将军与侠胆义女小凤仙。
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滇越铁路作为西南大后方的唯一一条连通海外、最大运输线、生命线,为中华民族的抗战生存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平津沦陷后,国立西南联大在昆明成立,师生们大多也取道香港,经越南海防乘列车沿滇越铁路抵达碧色寨站和昆明,在此延续中华文脉的薪火。
西南联大的部分教授。
联大教授: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因校舍不足,在云南蒙自设立分校,将文学院、法学院迁过来,前者下设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历史社会学系、哲学心理教育学系;后者下设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法律学系、商学系等。
蒙自南湖,西南联大文法学院都围绕南湖而居。美丽安静的南湖成为了文法学院师生的一隅精神家园。
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
利用蒙自海关遗址建立了分校。
法国花园遗址,一座散发着浓郁法兰西风情的复式建筑,这里是原“法国滇越铁路总局”,当地百姓称这个灯红酒绿,满眼花草的漂亮房子为“法国花园”。西南联大蒙自分校也利用了此房。
周家府宅,蒙自分校的旧址。
四川泸州叙永县也曾是西南联大的分校。1940年录取的联大新生和先修班的学生,全部到叙永县注册上课,历时一年,后搬回昆明。
西南联大叙永县分校旧址春秋祠。
穿城而过的永宁河,上下老桥,曾是学校师生休息散步的好去处。
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中国的知识精英大师聚于蒙自和昆明, 陈寅恪、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傅斯年、钱穆、吴宓、陈岱孙、金岳霖、叶公超、汤用彤,,,等等大师学者,以及培养出的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叶笃正,,,等著名科学家。他们个个都是蛮声海内外的名师巨匠,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复制的伟大贡献,功在千秋。
在简陋的教室里,艰苦的环境中,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奖者、8位“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3位两院院士。西南联大绝对是中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有人感慨说过:中国在民国时期尚有大师,接下来就再不曾有过。
蒙自也是著名的云南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去了一定要品尝一下。与平常我们吃的是不一样的,可能我们更适应家门口的口感。
抗战时期,滇越铁路将来自盟国及国际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云南,输向陪都重庆。
抗战时期,滇越铁路成为中国获得战争物资最重要的“大动脉”(没有之一),即便后来的滇缅公路、驼峰航线都远远不及。
“人字桥”是滇越铁路的“咽喉”,日军曾轰炸达几十次之多,但因“人”字桥架设在两座高山夹峙的深涧之中,均未投中,桥身一直屹立完好。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滇越铁路方面和铁路工人临危不惧,不怕牺牲,全力以赴,采取一切办法,抢修被毁铁路,基本上做到了随炸随修,保证了列车的基本通行。正是这种不折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最终迎来抗战的胜利。
抗战时期滇越铁路运输量大增。1910年滇越铁路滇段开通时运量为6万余吨;而1938年货运量37万吨,售客票4200万张;1939年货运量52万吨,客票4500多万张。是1910年的9倍。
抗战期间的滇越铁路,毫无疑问,是由“吸血管”变成“输血管”了,民族危难时的“大动脉”功绩,难以磨灭,永标史册。
1940年9月10日,法国维希政权允许日军从海防登陆。12日,中国政府对滇越铁路云南段实行军管,并炸毁与越段连接的河口大桥,拆掉河口与碧色寨177公里铁轨,阻断日军沿铁路北上企图。1943年8月1日,中国政府与法国维希政权断交,同时宣布接管滇越铁路云南段。1946年2月28日,中法修订《中法新法》,滇越铁路云南段正式回到中国人手中,一段屈辱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1950年初云南解放,1957年12月中止了17年的滇越铁路恢复通车,“滇段”改名昆河铁路,成为了铁路沿线各地区民族交流的“大动脉”。1979年2月自卫反击战,中越铁路大桥部分被炸毁,滇越铁路再次中断。(反击战期间中国简单修复了被越南炸毁的大桥,运送了大量的部队装备,部队撤回后,又拆除了大桥)。
滇越铁路、碧色寨站见证中国与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河口起义、护国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自卫反击、对外开放、东盟贸易等。其承载的荣辱与沧桑、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书写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浓墨重彩。
岁月蹉跎,走过岁月雕琢的年轮,从过去开来,又将开往未来, 时间不会凝固,生命还在延续。
滇越铁路自诞生之起,就与中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它是一条中国人的苦难之路,一条文明曙光之路,一条传播科学思想民主之路,是近代工业引领之路,改革开放之路,保家卫国战争的钢铁之路,也是百姓生活的幸福之路。
一百一十年了,岁月沧桑,历史的列车已经远去,但火车的汽笛声仍然响彻山谷云霄,车站的建筑发出残阳般的金黄,光照大地。
走出碧色寨,回眸望去,车站铁轨依旧静静的看着过往,历经沧桑,在阳光里,在风雨中,在我们的心中……
许玉健书写于2020年4月8日
本文部分素材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