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喀什是摩洛哥旅行最难忘的城市,古都、红城、传统、艺人······太多的北非元素,很难理出一个头绪来,直到再一次打开不眠广场的照片,好吧,一切都从这里开始吧。
充满艺术气息的老街
不眠广场是马拉喀什避不开的地标,尽管古城有20多个入门,由于街巷复杂多变,且没有规则,容易迷失方向,广场开阔,有一个高耸的宣礼塔,从这里进,比较容易出来。
进入狭窄的老街,都是古老的红墙老建筑,街巷交错,房屋密集,商铺鳞次栉比,各家随意自由地摆放商品,有点像早年我国的乡镇,尽管杂乱无章,但却充满着原始质朴的气息。
摩洛哥与生俱来的彩色气质让人着迷,土著柏柏尔人的游牧文化与阿拉伯人带来的伊斯兰文化千百年来融汇共存,也因此给这个地方披上了更多神秘的色彩。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独特的色彩代言,白色的卡萨布兰卡、红色的马拉喀什、蓝色的舍夫沙万、多姿多彩的菲斯等等,而色彩,都是源于街头的这些天然颜料。
阿特拉斯山上的雪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使马拉喀什地区成为农业灌溉发达的地区,盛产小麦、水果、椰枣、油橄榄等。丰足生活让这里聚集了许许多多的手工艺人,精美的手工艺品遍布一条条小巷。
摩洛哥是个香料的王国,早在公元九世纪,摩洛哥就向隔海相望的西班牙出口香料。当巷子的尽头飘来馥郁的芳香,那就是卖香料的铺位了,香料的原材料一堆堆摆开,色彩饱满,当地人还会告诉你,如何用藏红花、姜黄根、小茴香、肉桂炖一道地道的塔吉锅料理。
地摊上色彩斑斓的灯,唤起了阿拉丁神灯的故事,故事里的“极西之地”马格里布,就是包括摩洛哥的北非一带,摩洛哥人深信,神灯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古城中高一些建筑的顶楼,往往被改造成精巧的摩洛哥特色咖啡馆或是茶馆,坐在上面喝茶,俯瞰小巷人来人往,世间百态。
不眠广场的包容万象
黄昏来临前,早早地占领广场视角最佳的高位茶室,要一壶薄荷茶等日落。薄荷茶是摩洛哥的“国饮”,也被称为摩洛哥威士忌。轻抿一口,撒哈拉薄荷的辛辣与中国绿茶的清香被充分融合,品出的是摩洛哥独有的味道,薄荷所产生的清凉感觉,由体内慢慢挥发出一种沁入周身毛孔的感觉。薄荷茶要喝三杯,才幻若人生,第一杯,犹如生活苦涩;第二杯,犹如爱情浓郁;第三杯,犹如死亡轻柔。
贾马夫纳广场被誉为非洲最繁忙的广场,据说早年是公开处决叛逆者的地方,现在成了不同民族艺人云集的广场,杂技演员、讲故事的人、卖水人、跳舞者和音乐艺人。到了晚上,广场上的食品摊点开张使得广场变为了一个空前热闹的露天餐厅,如同一个“全球文化”的汇聚地。
在高处俯瞰,熙熙攘攘的开阔广场尽收眼底,你可以坐马车穿越广场,进入相对比较大的巷子。马拉喀什的民间文艺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以来自山区和沙漠地区的小型歌舞队表演的带有乡土气息的阿拉伯民间歌舞最为著名,他们平常在广场上自由演出,每年5月要在这里举行盛况空前的联欢节,广场被誉为不眠广场。
人群围起的一个个圆圈里,除歌舞表演外,还有惊险绝伦的杂技,扣人心弦的印度舞蛇人、出售香料茶叶的阿拉伯人、讲故事和算命的摩洛哥老人,精彩的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热闹非凡。他们有各种各样吸睛的方式,比如琴弹不好,就在头顶放只母鸡边弹琴边让它下蛋。
听不懂,一定是北非土著的音乐,三弦琴,有点像马头琴。
第一次和眼镜蛇这么近的距离,还是有些害怕,初来乍到的游客,都会忍不住频频举起相机,当地人就会借口说你将他摄入镜头,是要夺去他的命,于是会强制向你要钱。所以,要么隐蔽性地偷拍,要么给钱让你拍个够。有时候不免会生气,但是想一想他们的表演也是很辛苦。
广场最耀眼的是库图比亚清真寺,1195年以纪念击败西班牙人的胜利而修建,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当年修建尖塔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扑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称。
摩洛哥的国名由马拉喀什的发音而来,是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一,这里的空气里,弥漫的是阿拉伯、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和非洲土著的混和味道。火红的太阳每天从这个红城的广场落下,仿佛总让人回到那遥远的中世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