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卡里木森林的邂逅】(上篇)
路线:哈姆林湾--奥格斯塔--楠奈普--巴林加普--曼吉马普
在玛格丽特河逗留的两天时间,应该是整个行程中最为满足、也是最为留恋的一段假日。这里处处散发着自由闲适的生活气息,仿佛用它独有的明朗和热情去融化一切冷漠与不悦。我依然清晰记得,每天早上,房东小哥揣着割草机在室外花园精心打理、顺便招呼我们“早上好!”的微笑;甚至连那好事的老头朝着边开车边找路的我直呼道“Hey you're driving opposite”,竟也显得如此暖心。(备注:当时我在小镇居民区里未划线的新路上,因找不到自家房屋而徘徊)玛格丽特河的精彩,足以吸引热爱它的人们长期驻足;只可惜相对于走马观花的我们,自然是时候对这里说句再见了。
1月25日,我们整装待发,准备一路向东,从印度洋海岸穿越卡里木森林,在Manjimup的平原农庄中落脚——这也是本次行程中,第一次在内陆地区过夜。当然了,趁着行程安排尚为宽裕,我决定早上先去玛河的南缘转转——毕竟这里有着我们最为留恋的海岸线。
(今日行程地图)
Hamelin Bay是玛河西海岸为数不多的避风港湾,当然这里的特色绝不限于宽阔细腻的白沙滩——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这片海湾一直是大群Stingray的栖息地。抱着寻觅“魔鬼鱼”的想法,我们赶早来到这里试图一睹这些可爱又可怕的宝贝们,而沙滩上早已有稀稀拉拉的游客守候着,似乎也印证了这个目标的可行性——然而,半晌辰光,却并没有任何“魔影”的粼粼波光,只留下一片美丽的碧波白沙、却好似丢了它的灵魂。
(沙滩南缘,有一副类似“生命之树”的门框作为人造景观)
(白沙滩正对着500米远处隔岸相望的Hamelin Island)
(水质依然呈现着玛格丽特河区域特有的晶莹剔透)
(“空无一人,这片沙滩”)
从哈姆林湾败兴而归后,全澳大陆最西南角的灯塔:Cape Leeuwin(卢因角),就成了我们在玛河区域的最后一抹海景。只是南部Augusta地区由于常年大风侵蚀,海岸线崎岖异常、风光粗粝,对于养叼了胃口的我们而言、卢因角灯塔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秀美景致(更何况还需门票);然而,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四处闲逛时,我们却意外发现了一块宝地:
(卢因角灯塔和澳洲的其他同类相比,除去“最西南”的地理位置,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如今更是围拢收费,觉得观赏价值不大)
(灯塔周围的海景,无论沙滩还是礁岸,都显得比较粗粝)
(传说中的“大水车”。并不清楚此处到底是真实的水车遗迹、亦或仅仅是石雕留念)
没错,风水宝地就是这个“大水车”所在的礁石海岸。至于原因么,自然有个硬核的解释——因为......鲍鱼!
是的,这就是我们在玛河区域发现的另外一块鲍鱼聚集点。比起前天的Shelly Cove,这里的产量更大、难度更低,最关键的是:它低调到旁边没有树立任何指示牌、来诉出这个秘密。
(这块海岸,远观并没有特别之处)
(但近看,鳞次栉比的礁石形成多样化的夹缝,围成诸多半开放的清水池、暗示着其中滋生的机遇)
(经验老道的舅舅已经开始评估“捕鱼”地形了)
(礁石外围背挡的海浪也是鲍鱼等生物成长的关键)
(仔细观察即可发现,鲍鱼的聚集地其实就在这外围的礁石平面上)
原本被早上魔鬼鱼的扑空稍显失落的我们,瞬间便来劲了。在这么一块几无干扰的海岸上,只要掌握平衡技巧,这些吸附在平礁上的鲍鱼们简直唾手可得。于是,不消半小时,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指导下,我们手脚并用、配合默契地将这些新鲜出海的鲍鱼们整整装满了防水袋,甚至为了充分利用储存空间而“拣大放小”(意思是:大的留下、小的生吃...),内心真可谓一个爽字了得——殊不知,在得意忘形的背后,总有暗处的一双眼睛,睁着警惕、试图告诉你:“万事皆有度”。
(回望灯塔,似乎总有一双观望的眼睛)
【警署奇遇记】
从卢因角满载而获后,我们难掩喜悦,沿着10号公路途径奥格斯塔,径直向内陆森林进发;然而在穿越小镇时一不小心迷了路,我只能临时靠在路边、打着双跳灯、重新刷启导航——就在这瞬间,我却意外通过后视镜看到了一部飞驰而来的警车。
我心里莫名一惊,试想应该不会是因为超速或者违停而被逮了吧?摇下车窗后,穿着制服的大叔摘下警帽,露出他那圆到毫无钝角的光头:
——“先生,我们接到电话举报,说你们在卢因角挖了很多鲍鱼,是吗?”
果然不出所料,我就隐约记得在灯塔附近总有个假装拿着望远镜看风景的女人,似乎鬼鬼祟祟地打着什么电话...心里顿时一万匹神兽掠过。好在赤脚不怕穿鞋的,毕竟作为事先准备充分的“有证人士”,我想应付应付应该没什么难度。
——“哦,我买了证,一年期的,我翻翻手机给你看这个渔证的编号...喏,这里!”我心里暗自得意,这个二愣子大叔肯定没想到中国游客还能留这么一把后手。
——“是吗?那打开后备箱让我看看吧,你们抓了多少鲍鱼?”大叔半信半疑地恪尽职守。
行,你要怎么查我就配合你吧。我下车翻出这一防水袋的鲍鱼,沉甸甸地似乎装满胜利者的喜悦。
——“不行,我觉得你们得跟我回一趟警察局接受调查!立即!马上!”大叔端详了一会,却突然语气严肃了起来。
早就听闻澳洲公务人员的严谨刻板,看来这回又得再栽一次了。得了,为了顺利全身而退,我决定还是乖乖地随从他走一趟;毕竟为了自证清白,这也算义不容辞的过程。
——可是,真的一点毛病也没有吗?说实话在挖鲍鱼过程中,大家情绪高涨,倒确实没有仔细留意所谓的条条框框...顿时心里不禁默默打了个寒掺:还真,没底。
奥格斯塔小镇的警署、简洁到几乎坐不下一队人。回到主场的警官大叔收拾了下行头,还果真隔着玻璃开始对着这袋战利品进行盘问:
——“先生,你知道西澳的渔证对于捕捞品种、捕捞尺寸、和捕捞数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嘛?如果有任何一项不符合规定,我这里将直接罚款XXX刀,请悉知。”
——“我当然知道。”
——“好的,那请让我检查一下,你这袋鲍鱼到底有多少只?”
——“每天20只封顶,对嘛?我们可都是数好数的哦!”辩解如上,我心里其实咯噔不止。
——“行,那打开来让我数数吧...1,2,3...”
我直愣愣地看着大叔,果不食言,将一只只地鲍鱼掰开来开始计数。
——“7,8,9...哎呀这里几只黏在一起了...哎呀这里又有好多个,我数不清楚,你来吧?”
神转折出现!果真澳洲人民普遍算术不好,这不就硬生生给了我可乘之机嘛!我从近乎捂脸的绝望中,忽然眼前一亮:
——“你看,这边连着3只,这边单独1只,这边呢,又连着2只...喏?喏?喏!对吧,20只没错!”我凭借快人一等的手速和脑速,成功凑完了20只的精确数字。大叔果真被我忽悠上套,点头称信。
——“行,20只没问题。但是,你要知道,这些鲍鱼必须要大于一定的尺寸才可以捕捉。你知道尺寸规定多少嘛?确定它们都足够大嘛?”这令刚松下一口气的我,又霎时脑门一热。
——“这...我听说是大于XX厘米,对吗?”
——“长,还是宽?你确定吗?”
——“我觉得是长度。”
——“好,你等着。我打电话给渔业局确认一下。”
WTF?搞半天这大叔自己连具体的规定都拎不清楚,居然在我面前揣着糊涂装明白?
——“行了行了,渔业局说了,尺寸是大于XX厘米。这样,我拿把尺量一下...”于是大叔有模有样地拾起鲍鱼,揣着尺子量了起来。1个、2、3...他果真又犯了“懒得算数”的老毛病,很快就失去了耐心。
——“我看这些鲍鱼尺寸都差不多大,剩下的就不量了吧...对了,尺寸限定到底是算长、还是算宽?”
——“当然是 长!”我不假思索地蒙出最有利于我的回答,并强忍着偷笑。
——“好了,调查结束,你们没问题啦。”憨厚的大叔居然也如释重负地露出了一丝微笑,这么一看来还真有些明星相呢。(与演员Mike O'Malley有九成相似度)
我内心一阵滑跪。站在身后一直面面相觑长辈们,也似乎瞬间听懂了所有的英文,不禁挨个上前跟警官握手、说声三克油。
——“好啦,以后记得别再被人家举报咯。要是违规,我们这里的罚款可是很严重的!”大叔最后不忘补充一句警醒。然而喜出望外的舅妈竟然还兴冲冲地对我说:“快,赶紧给我在警察局门口留个影...挖次鲍鱼就来到澳洲警察局溜了一圈,这是多么难得啊!”
如同重获新生的我只能疲于应付,心想还是赶紧回到车里离开这是非之地吧——毕竟,万一这大叔哪一瞬间拍脑袋想起来漏数了几只鲍鱼,这后果我可就说不定了。不过现在回想起这件奇遇来,还真是一段既突兀又好笑的经历呢。
(这一堆馋涎欲滴的鲍鱼,就是我们警署奇遇记的缘由)
(一定要注意鲍鱼的数量和尺寸是否满足当地法律规定)
继续上路,正式驶离这块充满惊喜的玛格丽特河区域。沿着10号公路通往卡里木森林前,路过了一家小型野营地Alexander Bridge:看似周遭郁郁葱葱,Blackwood河贯穿其中,是个风景宜人的歇脚点。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拿着早已备好的食物占领了烧烤炉——然而静候半晌才发现,这座烧烤炉居然失温严重,根本无法烤熟。没辙,只能继续饿着肚子转移阵地,十足浪费了这里本身的静谧景致。
(静谧的河流有了小艇的点缀,景致瞬间生动起来)
(原本可以在此处的营地里享受这一番自然烧烤,不巧电炉失修)
(这颗老树造型奇特,甚至被挂上了供跳水玩耍的荡绳)
车行到内陆中心小镇Nannup,终于在一座公共体育场边找到了可供烧烤小憩的凉亭。环顾四周,这个小镇尽管巧屋林立,表面却是一派寂寥无人,连中心树立的旅游指示牌上,也只能标识一些周边地区的景点(例如“蓝魔虾工厂”之类的),实在不太值得逗留。于是吃饱喝足,我便估摸着附近闲逛一圈,去一家之前曾考虑过的所谓“精品民宿”——Moss Brook B&B 来一探究竟。
(小镇人气冷清,但此地具有一定的战争纪念意义)
(Moss Brook是当地一家非常网红的民宿,往往一房难求)
(从外表来看,这里依然沿袭了澳洲田园民宿的一派设计)
(屋外的绿地和植被稍显特色)
(几尊小雕塑混搭了些许优雅)
(水往往是园林设计的亮点所在。不过这家的小池塘相对平庸)
(房屋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设计感,和我们这些天租住的民宿相比,优势毫不突出)
(这家的地理位置相对幽静,土路边侧一株紫色花蕊的乔木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其实之所以提到Nannup这个乏善可陈的小镇,是因为它作为玛河流域的内陆中心城镇,承接着几条向不同地貌延伸的景观公路——这其中最受好评的,自然是Balingup—Nannup Rd(即251号公路)。这条公路蜿蜒曲折40公里,虽然海拔落差不大,却是名副其实的山路。沿途经过印象深刻的丘陵地带,穿插着山谷草甸、平原农场、原始森林等丰富的地貌类型(可类比新疆江布拉克、托斯卡纳奥尔恰山谷、捷克南摩拉维亚),直到终点Balingup——可能是西澳当地人最喜欢的度假胜地(可以类比华东地区的婺源)。不得不说这条公路的确算得上是今日的一大亮点,不仅风光秀丽,且路况极其平整、自驾舒适度奇高(弯道缓冲区的宽窄设置真的非常人性化)。只可惜,忙着开车的我当时并没有太多兴致在这弯弯绕的山路上随景随停,只能将大部分美景记录于心了。
(盛夏牧场满目金黄)
(金色草甸与枯黄落叶完美交融)
(这颗孤树前景,造型抢眼)
(而另一侧的两株枯树,则稍显沉重与冷凄)
(草原上起伏的小山丘为画幅添上柔美元素)
(牧场与树林的交错,如同一幅微妙平衡的自然画卷)
(不过呢,这幅照片里还暗藏一些玄机...直到我之后在重新翻看时才发现这个惊喜)
(再放大些看看......没错!农场里竟然乱入两只鸸鹋!)
(这条景观山路沿途景致惊艳)
(竟然途径了一家羊驼牧场)
(五颜六色的神兽也是萌翻了众人)
(这里所养殖的羊驼,大部分还是利用其毛发制造高质量的地毯)
(这里甚至有一家小规模的薰衣草庄园,两刀的门票可以进去随意逛逛;可惜花期不旺也就失去了兴致)
小镇的最佳季节应该是当地的秋季,当这些落叶乔木逐渐变色后,这里的一切似乎将会仙境弥漫。不过在盛夏时分,金色的草甸铺陈出靓丽的背景板,倒也是亮眼得别具一格。
(草甸、山丘、树林、葡萄架,好似一幅色泽丰满的油画)
(此处也有若干私人的葡萄种植园,不过规模小到还难以称之为“酒庄”)
(就是这样一座金色丘陵上的恬静小村)
(蜿蜒的公路别具意境)
(路遇一家少女紫的小商店)
(小村制高点可以俯瞰这里茂密而纷繁的植被,想必秋天一定是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可惜不久前的一场森林火灾,燃灭了小部分植被,留下一块短时间难以覆盖的伤疤)
今日的终点位于南下平原地带的Manjimup地区,我选择了Diamond Tree的一间农场小居作为落脚点。在到达之前,房东早已给我发送了详尽的向导短信——显然,这又是一栋地处偏僻而荒无人烟的小屋子。推开不带锁的大门,发现这看似外表简陋的农房里却内设温馨、干净齐全,房东甚至还提前打开了空调。四周围绕着一块占地不大的自家牧场,几头安格斯黑牛闲若无人地四处踱步,小池塘里不时路过一簇簇野鸭、水鸟和黑天鹅,整一派大自然的清新风味。
(这颗酸橙树Lime Tree 是该农家院吉祥物)
(回望公路方向,即可远观卡里木森林的入口)
(蓄水房和发电间紧邻着这块生机勃勃的小池塘)
(夕阳下,农场染上了辉煌易逝的柔美色彩)
(农场全景图)
(“雕刻时光”)
(实际上,农家院的室内装潢风格还是比较清新明快的,当然也保留了一定的收藏印迹)
(比如这里的壁炉就颇具Vintage气质)
(厨房,餐厅,功能一应俱全)
无疑,这个农家院的装饰与环境好到超乎预期,惊喜过后,我不禁想赶紧发个消息回复房东以致答谢,却发现手机进度条魔怔般地转圈圈——是的,这个偏僻的小农场似乎很难接收到手机信号,真可谓远离尘世的寂静。然而没有信号干扰的日子,对于我们这种整天被无线惯坏的城市动物,终究是难以适应的。于是,在美丽的黄昏下饕餮了一顿鲍鱼汤后,我们趁着饭后散步的功夫,顺势前往最近的小镇Manjimup去回归一下文明;出乎意料的是,Manjimup小镇中心居然提供免费wifi!这下可好了,“几个中国人组团在镇中心的长凳上各自刷手机”的怪象、竟然能在这个西澳内陆的小地方完美实现。
(这就是我们饕餮鲍鱼汤的观景露台)
(露台直面水鸟栖息的小池塘)
(清晨的阳光明朗了许多,周遭的色彩也欢快起来)
(整个农家院的外表,其实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平房)
(小池塘是大批黑天鹅与野鸭和谐共处的乐园)
(这里可是经过官方认证的安格斯黑牛产地之一)
(昨夜星辰)
在农场的日子,是波澜不惊的:阅尽银河高悬、朝阳初升;一切近乎天人合一,远离所有世事纷争。当然咯,神秘的房东似乎为了不打扰我们,也终究神龙不见首尾;唯一在这块寂静农场中遇到的访客,是三个来自法国的年轻人——他们在寻找一个能接纳其打工换宿的地方,却误以为我是农场主。
——“不好意思,我只是这里的游客,我也不知道哪块农场需要帮忙摘果子...”
三个男青年微笑着摆摆手,若无其事地朝其他方向走去。年轻的心、自由的魂、随遇而安的生活,真是令我油生羡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