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对很多学生、家长、老师来说,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一年一度的高考鸣锣开炮。我参加高考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可当初留下的心理阴影却一直如影随形,时不时会在睡梦中把我惊醒,这种情形或许将会与我终生相伴。
每年我都会数次梦见自己和同学们端坐在教室里挑灯夜读。高考已进入倒计时,我突然发现自己还有多门功课没有复习完,以前学过什么已全部忘得一干二净,心里着急、慌乱、震惊、恐惧,直到整个人从床上弹起,瞪大双眼望着天花板发呆,慢慢地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通过高考上过大学出来工作了,才明白刚才面临的危急情形只是噩梦一场而已。
那时候高考制度和现在有点不同,高考前一个月左右还要经历一次获取参加高考资格的考试,约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会在这次预考中被淘汰,提前结束高中学习阶段。有的因家庭原因无法返校复读而从此与高考失之交臂,在高考的前夕由学生变成了劳动者,卷起铺盖加入了南下进城打工大军的行列。
我曾经参加过两轮高考,就过程而言,高考三天其实是挺轻松愉悦的,其之艰巨乃是迎接前的准备过程的确让人刻骨铭心。
1986年高中毕业第一次参加高考。那时在家乡镇里的中学,应届毕业生高考中榜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自己虽是成绩一直都在三甲之列,但对中榜的事不抱任何希望,不中是正常的,中了倒是天上掉馅饼的意外惊喜。所以,我和其他几个学习成绩好的根本不把高考当作什么正经的事。那时国家女排练练夺冠,排球成了国人热宠,预考过后我们几个几乎天天找人组队打排球,有时一直打到晚自习上课钟声响起,才回宿舍拿起铁桶、衣服、洗漱用品到河里洗澡,晚自习时间过半才到课室自习。那个月里,我们几个没少受班主任的白眼甚至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效果可想而知,我们依然故我。班主任最后只好放任自流,见到我们从未给过好的脸色,一脸都是恨铁不成钢的失望表情。
7月6日要赴县城考场参加高考,前一天确实让我兴奋得一晚没睡好觉,这倒不是三天的高考让我有啥期待,而是坐车去县城,这可是我长这么大去得最远的地方,能有机会见识一下世面是谁。尽管头一天晚上没睡好,坐车班车里我还是精神饱满。其他同学说笑打闹,我则掏出钢笔和小笔记本把沿路的地名、经过时间、风景特点等尽量记录下来,什么"枫树坝水库大坝雄伟壮观",什么"黎咀径两旁高山耸立",什么"小庙村土砖瓦房破败不堪"等等,能记尽记,至于沙土公路坑坑洼洼,汽车七摇八摆什么的,全然没有干扰到我的兴致。
至于高考的结果,属正常发挥,有点意外的是离中专录取分数线仅差6分,在全校参加高考的理科应届毕业生中排名第二。后来班主任告诉我,本来我是有机会读中专的,按当时的政策,我是地区''优秀学生干部"可加10分,班主任认为按我的成绩复习一年考上本科院校几率很大,读中专有点可惜,没有把这信息告诉我,也没有帮忙把我的情况报到县招生办,鼓励我和包括他儿子在内的几个考得较好的同学结伴到县一中复读。
1987年复读一年后第二次参加高考。那时我已在县一中由上次高考成绩较好的77人组成的理(1)班埋头苦干了一年,高考后遗症应该就是那时留下的。刚入学时,我算班里上次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的,班主任委以学习委员之重任,让我沾沾自喜。殊不知两周后的一次综合测试,结果让我彻底傻了眼,我竟从名列前茅跌到了50多名后,与班上第一名总分相差竟有近70分之巨。压力、疑虑、担心等负面情绪蜂涌而至,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头上白发与日俱增。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整和适应,我才逐渐掌握了进步的节奏,每次综合测试都以总分增加20分左右的速度赶超着排在前面的同学,到预考时我进步到全班排名第7。此时,我已如释重负,按当时的成绩预计,只要正常发挥高考上个普通本科己不在话下。于是我和一个要好的同学从此己不再拼命苦读,除了正常的按校规上课查漏补缺外,周末白天东游西逛,晚上要么搭份去他亲戚家整好吃的,要么跑街上录像厅里看上一场港产武打片,日子过得倒是逍遥自在。高考的三天,吃好睡香、从容应对,结果倒也没啥意外,班里排名15,上了个农业院校本科院校,终于实现了人生最珍贵的华丽转身。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到处可见美好祝愿的话语。在崇文重教的国度里,“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喜,自古至今为国人普遍认同。恢复高考制度40年来,高考中榜始终是学生家长最为看重的心愿。
或许,高考在当今时代已不再是人生长河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但是在经历过高考的人们心中,作为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制度,无疑它是最能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核心要义的,即使这种制度有瑕疵有漏洞,但它能被执政者沿用1300多年,并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必定有其存在的巨大价值。
32年前,高考让我实现了改变人生轨迹的华丽转身。祝愿这两天在考场埋头苦战的莘莘学子们也能通过高考亮出你转身的华丽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