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去腾冲开会,会后顺便利用假期游览了丽江,回程中候机时逛书店买了一本《中国100风情小镇》,翻阅后才知道离家乡不远的广西贺州有个黄姚古镇颇有风韵,于是产生了一睹为快的念头。
可念头终归是念头,几年时间里虽然多人邀约结伴同往,但终究未能成行。去年听我说过黄姚古镇的贱内和闺蜜在那小住一晚,回来尽道风景独好,年底昆汕高速建成,家乡到贺州仅需5个小时,前往一游的心念更执。
春节后家乡教育发展基金会刁执行会长的战友来河源小聚,诚邀我等去贺州游玩。经过几次预谋及变卦,昨日终于成行。上午从昭平县城出发,游完附近的南山茶海景区后,经与家乡同名的"车田"寨,车辆沿江边蜿蜒前行一个多小时便到达黄姚古镇。
在景区入口附近颇有特色食客如云的一家食府吃午饭,品尝过当地瑶、侗、苗等少数民族最喜爱的一道传统食品油茶后,便开始了期待已久的古镇神游。可惜天公不作美,没到景区入口雨却越下越大,弄得我游兴大减,特地带来的相机因怕淋湿也不敢带上。最得人恼的是此时手机电量不足,且充电宝又因导线不匹配充电缓慢派不上用场,手机没拍几张照片便做了缩头乌龟。
黄姚古镇发祥于宋,兴建于明,鼎盛于清,有着900多年的历史,得名于始迁于此定居的黄、姚两姓。古镇其实不大,但却集中、精致。按八卦布局的八条老街四通八达,但狭窄、不长且有点曲折,行走其间感觉不出八卦图的形状,估计八成是后人因景区老街八条牵强附会与八卦扯上了关系,目的是多些故事多些说法多些吸引力。
从景区入口到每条街道,与其它古镇相比,黄姚古镇的一大特色是路面全部由清一色的大青石板铺筑。雨水刷洗下的大青石板光亮如镜,但一点都不滑脚,迈步其上根本不必担心会摔跟斗。景区入口进去不远,两条小溪流汇合处的两岸分别长着两株古榕树,一曰龙爪榕,一曰鲤门榕,据说树龄长达460多年。旁边砌有一座石拱桥和一个凉亭,站在远处望去,酷似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卷,颇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润、柔绵、古朴、素雅的韵味。
进入八条老街要通过一道巷门,上书''亦孔之固",与常见的门不同,巷门上房是一间屋子,看上去让我联想起桥头堡。我想,这道巷门原来或许就是街巷尽头的一幢两层小屋,后改底层拆墙装上石门框,让街巷与外围连通以方便街坊邻里进出。其实不然,原本兴建时就是基于防御考虑建成现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门楼。古镇内一样造型的门楼还有几处,都是门上有楼屋,既可瞭望镇外风云又可抵御外来入侵之敌。
老街两旁尽是青砖灰瓦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现绝大多数改造成铺面,或客栈,或酒吧,或土特产店,或工艺品店,或小吃店,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与其它游人如织的古镇古村的情形基本相似,浓郁的商业气息或多或少影响了景区景点的历史文化气质。当然,这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游客的到来也会影响当地住民的生产生活,如果我是本地人,我也会跟他们一样,趁机做点小生意,既满足游人的某些需要,又能足不出户挣几个小钱,怎么着也要比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过得踏实舒坦。
在老街巷跟着导游边转悠边听讲解,不知不觉便转到了郭家大院。因为是从小巷拐进来的,一开始觉得大院小,唯院内的两道月亮门显得特别,待迈出正门,方觉院落之大。正门前一个偌大的风水塘,绕塘而建的有宗祠、花园、门楼及近百间屋舍,占地20多亩,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府邸,是黄姚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离开郭家大院后,顺着溪水走街穿巷,我们一行冒雨游览了仙人古井、兴宁庙、司马第、莫家大院等景点,多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游览,来不及深入探究。看到兴宁庙时,我有些纳闷,庙宇见得多了,以自己熟悉的地方命作寺庙名讳的,我还是第一次见识,心里直猜疑此庙与梅州的兴宁或许有着某种历史渊源。经打听,才明白黄姚古镇处于三条小河姚江、小珠江、兴宁河的交汇处,庙前小河即为兴宁河,寺庙因河得名。至于小河是否与兴宁有着某种历史瓜葛不得而知。
导游领着我们转悠了一个多小时,沿着经典线路走了一圈,从孔门进又从孔门出。至此,黄姚古镇算是游览过了,但感觉意犹未尽,有点与以前农村相亲相似,这次只是初识,以后还须深入交流。
是的,黄姚古镇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