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舍夫沙万清真寺山的斜坡,看太阳从里夫山宽阔的山坳里落下,天空之城幽蓝幽蓝。
非洲为什么会有蓝城
从非斯过来还是中午,正午这里是阳光之城,圣诞树广场的中餐馆还没有到饭点,坐在路边的咖啡馆喝一杯冰镇的果汁,慢慢细数小城的过往。
世界上有三大著名的蓝城:希腊的圣托里尼、印度的焦特普尔,和这个离我国最远的摩洛哥的舍夫沙万。舍夫沙万位于里夫山脉,被一道依山而建的城墙包围着,15世纪末的时候,安达卢西亚的摩尔人,从西班牙渡海来到这个柏柏尔土著的领地定居,建起一座堡垒,那时候还不是蓝色的。
舍夫沙万在西班牙语里是“角”的意思,在柏柏尔语里是“山羊角”,在阿拉伯语里是“瞭望群峰之巅”。随着城堡的逐渐发展,接纳了更多前来居住的人,其中包括受到宗教迫害的犹太人。16 世纪,发展壮大的舍夫沙万曾经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迎来了其短暂的辉煌,被摩洛哥征服后,城堡如今依然矗立在老城之中。
舍夫沙万虽然地理位置偏僻,却也屡屡遭受战乱之苦,于是犹太人最先开始将房屋粉刷成蓝色。他们用的是一种贝类制成的天然颜料,名叫Tekhelel。在犹太教里,蓝色代表的是天空和天堂,所以蓝色也寓意着是在上帝的保佑之中,也是犹太人淡淡乡愁的体现。后来小城里的居民纷纷效仿,很快,舍夫沙万便被蓝色所包围。
但是柏柏尔人认为是他们忍受不了北非夏天的高温,居民们自发地把门板、台阶、楼梯、窗台、花架、邮筒乃至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通通刷成了蓝色,增添荫凉的感觉,还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再后来,蓝色就成为了小城生活的一部分,有一种梦幻和神秘的味道了。
来自沙漠的游牧民族柏柏尔人,保持了最原始的摩洛哥传统生活方式,有浓郁的“吉卜赛”风情,颜色明快的棉线装饰的帽子,衣服宽松而飘逸,在一片蓝色海洋中,格外引人注目。蓝色的墙上、石梯上、屋檐下,随处可见的手织棉毯、羊毛地毯,充满北非风情的皮革制品,用绿松石、琥珀、珊瑚手工制作的粗犷饰品,还有五颜六色的天然染料,充满艺术气息。
如今,对舍夫沙万的人而言,房屋的颜色早已超出了宗教的范畴,蓝色渐渐成了舍夫沙万的象征,同时也造就了一个,飘着人间烟火的蓝色世界。
文艺青年的追梦胜地
舍夫沙万住一晚是必须的,日出前起来,走进千转百回的小巷,悠闲的当地人还没有起床,弱光下的蓝城特别唯美,充满梦幻的治愈色彩。此刻尘心不再浮躁,只剩下素净,清逸,你会不由自主的将入眼的蓝,收藏心间,喜欢着,呵护着。
小城依山而建,像一座座相连的堡垒,忽而向上,忽而下沉,街道都是由斜坡和阶梯组成,有些竖起来的魔幻感觉,可以感觉到早年建造时的攻防之用。房屋、围墙、木门甚至地面,蓝的疯狂而彻底,仿佛大海的深蓝与天空的浅蓝交汇在了一起,勾勒出一片宁静的蓝色世界。
一只只懒喵星人或在打盹,或在高冷的发呆,有的守候在蓝色的门前,或趴在蜿蜒的路边,也许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这个时候的舍夫沙万是猫咪的天空之城。
这个时候也是爱幻想的妹子们拍照的最佳时候,百转千回的小巷,步移景异,不用刻意的去寻找,家家户户的房门几乎都不带重样的,随处都能见到入镜的画面,随手一拍都媲美明信片。每个人都在这里或多或少地体味着清欢的味道,就像我们若梦人生中的某个时候,回首处的梦过嫣然。
黄昏的时候,出老城的城门,过得一小石桥,爬上一座有清真寺的小山,可以坐在山坡上一览整个蓝城,鳞次栉比的建筑从山腰开始,向高空蔓延,等太阳从山坳里落下,黑夜隐去了晴空,便将蓝色留在了舍夫沙万。
一生中,有一段蓝色梦幻的相随,便觉生命的旋律于弦上轻扬,那是一种很美的相见。阳光很暖,绕过指间的光阴,葱茏着彩。微风、彩云、蓝调、昏灯,眼前的一切梦幻如烟,或许这样的时候,才是幸福的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