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来到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的“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安徽池州石台县,领略“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国有句古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第一个对饮茶的起源进行探索的是“茶圣”陆羽,他的《茶经》中就曾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石台茶城陆羽像 摄于2011年夏)
石台历史上就是中国徽茶的核心产区,茶产业是石台特色产业,也是该县的重要经济支柱,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经济发展,培育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0余家,茶产业已成为石台县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脱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措施之一。
披着清晨的薄雾,我们来到了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方茶叶公司的秋浦民俗文化馆。公司是旗下的“雾里清”、“祁眉”都是中国著名商标。
走进茶文化博物馆,顿时就被一股沁人心扉的茶香所陶醉,正在寻找这茶香的来源时,解说员道出端倪,原来这博物馆二楼的展厅由十万块茶砖搭建而成。
室内的墙壁和屋顶全部由古黟黑茶的茶砖堆砌的,入口处是这巨大的“中华茶鼎”,旁边是仿徽派建筑的“福寿牌坊”。
馆内红灯高挂,沉浸在浓郁的茶香中,就像是来到了茶乡的“世外桃源”。
这里堆砌的茶砖为“古黟黑茶”,黑茶属于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安徽等地。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经多道工序制作后,它可以紧密压制成各种形状,以便于储存和取用。
馆内详细介绍了当地著名的茶叶品种,石台硒茶展首当其冲,除此外还有茶文化展馆、雾里青展馆、祁门红茶展馆、黑茶展馆等。
1745年老徽商将徽茶装上瑞典的远洋商船“哥德堡号”,出口到欧洲各个国家,馆里陈列着商船的模型,以纪念这段历史。
这里还专门开辟了詹罗九展室,詹先生是安徽农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农大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曾担任安徽天方集团茶叶顾问,毕生为皖茶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馆中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陈列民间传统制茶工具、茶文化历史书籍及各类展板、模型、雕塑的形式,展现了石台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以促进茶产业、旅游业的发展。
三楼的“秋浦幽景”民俗文化馆就是一个浓缩版的石台旧日村舍。里面有酒馆,米铺、药店,学堂等生活场景。
馆内还有制茶的手工作坊、商号、茶棚、古井、土地庙等,从这里面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百多年前秋浦流域茶农的生活和制茶场景。
石台产茶,石台人爱茶,好山水使石台产出了一方好茶,多年的饮茶习惯也形成了当地多样的茶礼、茶俗、茶生活,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天方茶艺馆里,我们领略到富有石台特色的茶艺表演。茶艺师们将“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茶道规则把日常饮茶的习惯通过艺术加工,向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在一个祥和肃穆的氛围中更能够品出名茗的情调。
“清宫迎佳人”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凤凰三点头”冲泡绿茶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意为向客人点头致意。
“碧玉沉清江”,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慢慢沉入杯底,“观音捧玉瓶”,茶艺师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祝福客人们一生平安。
“慧心悟茶香”品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用心灵去感悟、去品味茶汤的清纯甘鲜,从淡淡的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这才是品茶的最高境界。
品味着天方名茗“雾里青”,眼前的舞台上又开始了茶道表演,身着红装汉服的演员“点香焚香除妄念,洗杯冰心去尘凡,凉汤玉壶养太和,投茶清宫迎佳人”…… 这茶道的讲究太多了,相形见绌,我们平时的饮茶方式只能为“牛饮”了。
两位村姑捧着大盆走上舞台,给我们表演“擂茶”茶艺,擂茶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一般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这次茶乡石台之行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道的深奥哲理,在闲暇之时沏一壶好茶细细品味,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深刻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净化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