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文艺的曾厝垵,你还会喜欢吗?
人啊,在小小的四方天地里待久了,就会很好奇,那种“永远在路上”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当你看到那些为梦想而远行的人,便就懂了,有些人,活得像风一样自由!
爱的时候,愿意付出全部深深爱,不爱了,也不会哭闹,潇洒放手,事后,全身心的为自己而活。来一场一个人的旅行,这一生,随心而安,让这场旅行成为成长路上最好的修行!
厦门,没有概念,没有计划,没有攻略,只因无意中看到了去厦门的机票,于是订票,定客栈,收拾东西,出发!两个小时后,便到了文艺厦门,吹海风!
客栈地址,~曾厝垵(Zengcuo'an)~!选择这个,只因朋友说了句交通方便!(具体交通详情见另一篇游记《没有旅行目的地的——厦门行》!)
之前没有想过自己会来厦门,一直觉得这是一个会人满为患的城市,我不喜欢这样的城市,所以没有做过任何了解!更不了解曾厝垵!这篇游记,不太像是游记,没有什么有用的攻略,没有吃喝玩乐的介绍,有的只是你会更加了解这里,一个被称为文艺村的曾厝垵!
没有计划的旅行,没有具体结束的时间,所以我足够的时间了解这里,不喜欢走马观花的旅行,喜欢住当地人开的民宿,和老板聊天,这是深入了解当地的好机会。但在曾厝垵几乎没有一家民宿是土生土长当地人开的!还好,我遇到了几位算是半个当地人的叔叔阿姨,年轻的时候在这一带打拼,后来就留在了这里!也足够我了解曾厝垵了!
Z阿姨告诉我,“记忆里的曾厝垵,是以为走不完的弯弯绕绕的小巷,却总能在某个拐角碰到熟人。”
“孩子放学时常常跑去曾厝垵的海边,看渔民打渔归来,然后渔民打的鱼就现卖。”
“以前就是很平静的一个小渔村,小巷子里偶尔有几个人,坐在树下乘凉唠嗑。”
……
后来,曾厝垵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文创村。
现在我们常说的曾厝垵是“曾厝垵文创村”的简称。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而实际上曾厝垵是一个社区,包含有曾厝垵社(曾厝垵文创村)、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8个自然村。总占地约有6.5平方公里。
记忆终究是记忆。随着时间的推近,变化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年龄。
高楼渐起,土地逐渐变得寸土寸金。曾经的小渔村因为带上了“文艺”二字而受到了大家的追捧成为了旅游胜地。在90年达末和2000年初,因为房租不贵,生存成本较低而招徕到一些有着小小梦想的青年艺术家。到后来因为网络兴起和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热播而引起了来厦旅游的热潮——位于环岛路边上的曾厝垵则首当其冲地成为了除鼓浪屿之外的“旅游目的地。
然后,这里开满了民宿。然后,~环岛路(Huandao Road)~ 开始堵车了。然后,肯德基进驻了。
然后,再也不见那些打渔归来的渔民,再也看不见树下乘凉话仙的村民身影,再也闻不到臭臭却又有点想念的鱼腥味。
近年来因为网络上对曾厝垵的推广,这里游客越来越多,过度的商业化让大量村民搬离原来的居所,离开曾厝垵。近几年曾厝垵里的店和以前比起来品质有所下降。这里店租太高了,一个月几万块。一些走个性化路线的店承受不了就搬走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快速消费的利润高的,比如烧烤店,这类店才能适应这样的高店租。林立的商铺给这个小村的生存状态带来了巨变:原有的宁静早无踪影,村民大量搬离,原有的住所或成为店面出租,或成为深巷的空房,也有少数在自家经营起了餐饮生意。
人多了自然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嘈杂拥挤,垃圾乱扔,曾厝垵里的每条小道几乎都已被店铺和游客的足迹填满,常常能从店家的口中听到这样那样的抱怨:素质不高的游客,无休止的喧嚣,挤塞进自家空调外机孔道的废弃物。曾厝垵和许多其他热门景点越来越像——曾厝垵被称为“小鼓浪屿”。这样的代价是固有特性的渐渐丧失,而且随时有盛极而衰的危险。
在游客们眼里,这里成为了来厦门的小地标,或许只有真爱厦门的人才明白,这里早已缺失了真正厦门的样子。虽然这里离海很近,虽然这里有所谓的“小吃”,虽然这里很热闹,这里早没有他们记忆里的模样,只能小小的希望,商业旅游能缓缓吞噬它的速度以及能多些文化的留存。
在曾厝垵村口有一座叫“福海宫”的宫庙,里面供奉着妈祖圣母和保生大帝诸神。每每经过都会看到。每逢重大节日,村里的戏台也会咿咿呀呀唱起歌仔戏。
而在村落深处你又可以看到一座基督教堂——基督教曾厝垵堂。每次去到那里都会被这个不一样的欧式建筑所吸引。
同时,在曾厝垵村旁边的曾山上,还有一个供奉着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道教神仙的太清宫。只可惜我没有登山!
这或许让人很难想象,在这一方小小的土地上,竟包容着这么多样的文化信仰。文化的多样与包容,这或许也是曾厝垵成为文艺渔村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而拥有着多样文化的曾厝垵,更让人相信它的包容性,也让人对它怀有更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将文化与商业更好的并存,而不是被过商业化所取代。
熟悉的海腥味一去不返,也没有了可以藏匿的巷落,海滩边上晒着的渔网变成了贩卖游玩用品的小摊。厦大毕业了几年的朋友对我说“以前的环岛路是从来不会堵车的,大概在11年的时候,第一次听到环岛路堵车,震惊了老半天。”渔船,沙滩,海风,怎么钻也钻不完的弯曲街巷,这些都是许多曾厝垵居民的儿时回忆。而今在曾厝垵里蹦蹦跳跳地乱窜着玩耍已成奢侈。
无法判断是与否,无法割舍的记忆,却也在依赖着这些商业现代化。只是,当繁华过后,这个小渔村还能给生长于斯的人们留下些什么?只是希望,在无法拒绝的商业化之下,曾厝垵还能保留它的本真和质朴。毕竟,它是具有包容性的曾厝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