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游记给大家介绍了伊斯坦布尔两座最大的清真寺:苏莱曼清真寺(Suleymaniye)和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ahmet),今天再接着说说伊斯兰教的一些历史问题。严格说来,这篇文章应该不算是游记,而是伊斯兰的宗教历史简介。
提起中东,我们第一反应可能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没错,中东确实是个问题层出的地带。目前的中东问题主要包括:
1、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领土与宗教之争,突出表现在巴以问题;
2、穆斯林内部两大派系——逊尼派与什叶派——的隔阂与仇恨,突出表现在沙特与伊朗之间的矛盾;
3、库尔德人问题;
4、叙利亚内战;
5、原教旨主义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6、民主与独裁的角力;
7、恐怖主义问题。
今天我简要说说第二个问题,即:伊斯兰教在兴起与发展过程中,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恩怨纠葛。
逊尼派与什叶派,作为伊斯兰教两大主要派别,分别占世界穆斯林总人口的大约85%-90%以及15%-10%。它们之间的千年恩怨与厮杀,不仅贯穿于整个伊斯兰教发展史,也深刻影响着现代穆斯林世界的地缘政治结构。那么,什么是逊尼派?什么是什叶派?它们之间有何异同?这两派的隔阂和仇恨是如何产生的?
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地区的阿拉伯半岛。相比起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这几支古老宗教,伊斯兰教算是出现很晚的了。公元610年,当时已40岁的穆罕默德(Mohammed)在麦加的希拉山洞经过长期彻夜沉思,获得天启,创立了伊斯兰教。作为信奉唯一真主安拉(Allah)的一神教,伊斯兰教严重侵害了信奉原始多神教的麦加贵族集团的利益,默罕默德及其追随者于是遭到麦加贵族的挤压和迫害。公元622年,穆罕默德被迫从麦加迁至320公里以北的麦地那(Medina),这一事件叫做“默罕默德出走麦地那”,或曰“徙志”,音译为“希吉拉”(Hijrah)。后来穆斯林就把公元622年,作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经过一系列传教和征战,默罕默德终于使越来越多的人皈依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上原本分散独立的各部落,在接受伊斯兰教的过程中,逐渐统一起来,并从蛮荒状态进入到文明时代。穆罕默德理所当然成为他所创建的政教合一社会的最高领袖。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终年63岁。伊斯兰教从一产生并开始传播起,就带有浓重的政教合一色彩,它不仅要管信徒的精神和思想,还试图用教法掌控穆斯林社会的世俗事务。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特点。
穆罕默德生前有三个儿子,但全部早年夭折,没一个活到成年,他本人也没有通过任何方式指定继承人,所以穆罕默德死后,穆斯林社群就在其亲属和追随者之间,综合资历、能力、声望、血统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协商并公选出一位领袖来继承大位,叫做“哈里发”(Caliph),意为“继承者”(successor)。先知去世后,从公元632到661年,经过民主推选,先后产生了四任哈里发,分别是:伯克尔(塔伊姆家族)、奥马尔(阿迪家族)、奥斯曼(倭马亚家族)、阿里(哈希姆家族)。这四位哈里发被史学界称为“正统哈里发”,这段时期就叫“正统哈里发时期”或“神权共和时期”(Rashidun Caliphate),是阿拉伯民族走出半岛,东征西战,开疆拓土,奠基帝国版图的阶段。(但“正统哈里发”这个说法,什叶派不承认。后面再讲这个问题)
这张地图是公元654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期的阿拉伯帝国版图。可以看到其疆域已经超出阿拉伯半岛,包括了北非一部分、两河流域全部、伊朗高原绝大部分和中亚一部分了。
这三十年,穆斯林社群极速壮大,帝国景象蒸蒸日上,但是,里面已经潜藏着一些问题了,那就是:出身于不同家族的哈里发之间的身份认同障碍与最高权力争夺。尤其从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开始,这种隐祸慢慢开始显露,到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继位时,权位争夺战完全白热化。
在前伊斯兰时代的阿拉伯半岛上,生活着很多家族(clan ),比如上面提到过的第一任哈里发伯克尔所属的塔伊姆家族(Taim/Taym),第二任哈里发奥马尔所属的阿迪家族(Adi)等,另外还有诸如阿米尔家族(Amir)、阿萨德家族(Asad)等。但最大的两个家族是哈希姆家族(Hashim)和倭马亚家族(Umayyad)〔注:也有译为伍麦叶家族〕,这两个家族长期生活在麦加并控制着天房“克尔白”(Ka'aba)的管理权。
上图就是在前伊斯兰时代,阿拉伯半岛上居住的各个部落。注意我打了一个红色椭圆处那个名称“Quraysh”,那就是麦加城最大的部落(tribe),叫“古莱什部落”,刚才提到的哈希姆家族和倭马亚家族,都属于这个大的古莱什部落。
阿里与先知穆罕默德同出身于古莱什部落中的哈希姆家族,并且阿里是与先知有血亲关系的堂弟。后来,先知又将四女儿法蒂玛(Fatima)许配给他,于是阿里就成了先知的堂弟兼女婿(似乎穆斯林从其始祖穆罕默德起,就不太注重辈分观念。当然这个问题可作更多考究)。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遇刺身亡,阿里接替其出任第四任哈里发。
但这时,倭马亚家族有个强人叫穆阿维叶(Mu'awiyah),在叙利亚地区任总督,手握重兵,而且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堂弟。这样麻烦就来了。
穆阿维叶拒不服从出身于哈希姆家族的阿里,认为阿里对奥斯曼的继承属非法,并且带兵向阿里发出挑战。双方经过隋芬之战(Battle of Siffin),穆阿维叶不敌,在面临失败的情况下,提议要和谈;阿里呢,出于穆斯林社群内部团结的考虑,也准备与之和解。不料在此过程中,本是追随阿里的12000多人,因不满阿里的妥协而出走,这一派就叫“哈瓦利吉派”(Khawāridj),意为“出走者”。出走派的离开,让原已胜券在握的阿里势力受到重创。不久之后,在一次礼拜时,阿里被激进的哈瓦利吉派信徒袭击身亡。
阿里死后,其长子哈桑(Hassan)继位,但哈桑很快将哈里发职位让给了穆阿维叶,自己回麦地那隐居,不久莫名死亡,死因成迷。穆阿维叶僭称哈里发。
这样,穆阿维叶不仅东山再起,执掌了穆斯林社群的最高权杖,还指定其子亚兹德(Yazid)在其死后继位,这就破坏了产生四大哈里发的协商推选制度,而确立了一个世袭的君主政体,这就是阿拉伯帝国第一个王朝——倭马亚王朝(Umayyad Dynasty:公元661-749年)。阿拉伯帝国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为“大食”,倭马亚王朝崇尚白色,因此叫“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当政后,继续把版图向西、北、东三方扩张,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横跨亚非的穆斯林帝国:最西到了摩洛哥以及伊比利亚半岛,最北到了里海中部,最东到了中亚与南亚一角。
这张地图清晰地表明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阶段:深棕色是穆罕默德时期(622-632),浅棕色是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淡黄色是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0)。
好,现在可以讲什么叫逊尼派和什叶派了。在当时及随后的穆斯林世界中,凡承认四大哈里发及倭马亚王朝合法性的,就叫逊尼派(Sunni),或正统派,这派占绝大多数。不承认前三位哈里发及倭马亚王朝,只承认阿里及阿里后裔为先知合法继承人的,就叫什叶派(Shi'a)或者阿里派,这派只占少数。很明显,对于权力承接的方式,逊尼派偏重民主协商,什叶派更强调血统继承,因为四大哈里发中,只有阿里是先知的血亲(堂弟兼女婿)。阿里也被什叶派认为是第一代“伊玛目”(Imam),意为领袖、权威、导师等。
僭称哈里发的穆阿维叶去世后,其子亚兹得继位。哈桑的弟弟,即阿里的小儿子胡赛因(Hussein)拒绝宣誓效忠亚兹德。公元680年,胡赛因及其随从不到200人前往库法(Kufa)就任哈里发,中途在卡尔巴拉(Karbala)被亚兹德的军队包围并全部屠杀,这就是“卡尔巴拉惨案”。胡赛因的遗体被就地埋葬,卡尔巴拉于是成为什叶派的一个圣地。
哈桑、胡赛因在世时并未发挥太大作用,但死后却作为“殉难者”(尤其是胡赛因)在什叶派中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分别被尊奉为第二代、第三代伊玛目,深刻地影响着什叶派思想与组织体系的发展。继阿里、哈桑、胡赛因之后,什叶派又产生了九位伊玛目,一共十二位。那么,尊奉这十二位伊玛目的穆斯林就属于“十二伊玛目派”(Twelver),是什叶派中的最大支派,现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Islamic Republic of Iran)的国教,即官方意识形态。
倭马亚家族的亚兹德在卡尔巴拉杀了胡赛因等人,坐稳哈里发宝座后,对阿里后裔采取了赶尽杀绝的政策,伊斯兰教由此产生了持久的难以弥合的创伤和裂痕。然而,倭马亚王朝好景不长,建政不到90年,公元750年,哈希姆家族以穆罕默德曾祖父阿巴斯(Abbas)后裔为首的一批反倭马亚势力,联合受倭马亚镇压的什叶派和波斯境内的呼罗珊人,组成联军,举着黑色旗帜,打着“还权于先知家族”的神圣口号,举兵起事,倭马亚王朝被推翻,首都被从大马士革(Damascus)迁往新城巴格达(Baghdad)。阿拉伯帝国进入第二个王朝:阿巴斯王朝(Abassid Dynasty)。阿巴斯王朝尚黑,中国史书称之“黑衣大食”。
俗话说,剃人头者,人恒剃其头。如同70多年前倭马亚王朝血腥屠杀阿里家族一样,阿巴斯王朝建立后,对倭马亚皇族余党也展开了疯狂报复。倭马亚的皇室子孙被捕杀殆尽,只剩一位王子只身流亡6年后,最终经由北非逃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现在的西班牙),在科尔多瓦(Córdoba)建立了哈里发政权——科尔多瓦哈里发国(Caliphate of Córdoba),俗称后倭马亚王朝。
阿巴斯王朝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达到鼎盛,文学、艺术、医药、军事、哲学等领域空前发达。
500多年后,蒙古铁蹄来了: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Hulagu)率蒙军南征,攻陷并洗劫了巴格达,阿巴斯王朝最后一任哈里发(第37任)带着300多名官员出宫投降,10天后全部被杀,阿巴斯王朝灭亡。
好,阿拉伯帝国的历史线索,包括先知时代(610-632)、神权共和时代(632-661)、倭马亚王朝(661-749)、阿巴斯王朝(749-1258),我就已经简单捋了一遍。那现在问题是,逊尼派和什叶派,到底谁是谁非?
如果问题真有这么简单,就不会有这两派持续一千多年的隔阂和仇恨了。这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政治学概念,叫合法性,或正当性(legitimacy),这是个比较复杂而且有很大争议的政治学问题。
我的理解呢,四大哈里发中的前三位,是在穆罕默德的弟子及追随者中,根据资历、威望、才干及功劳通过民主协商推选出来的,因此都具有合法性,这点我偏向逊尼派。第四位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是具有先知血统的哈里发,我认为也具有合法性,这点我无明显偏向,因为逊尼派和什叶派都承认阿里。继而穆阿维叶强势夺权成为僭主哈里发,并指定其子亚兹德在自己死后继位,亚兹德又屠杀胡赛因,镇压阿里派等等,这些行为有无合法性,就不太好说了。在穆斯林世界里,信徒们出身于不同的家族和地域,受到不同的宗教派系熏陶,对不同的当政者,当然就有着不同的历史宗教情感以及立场态度。
但毕竟倭马亚王朝是建立起来了,而且大多数穆斯林都承认。实际的情况是,总体来讲,逊尼派的人数占接近90%,比只占10%的什叶派多得多。什叶派由于是少数,处于弱势,在历史上的境遇比较悲惨,所以什叶派信徒的祈祷都往往都很悲伤,经常是一边祷告一边流泪;特别当念到阿里、哈桑、胡赛因等伊玛目遇难的时候,往往悲天跄地、嚎啕痛哭。但在逊尼派的清真寺,祈祷则非常平静,我在土耳其的好几个清真寺看逊尼派信徒祈祷,从来没见一个哭的,信徒虽虔诚恭敬,但脸上看不到悲伤的表情。
从之前发的第三张地图上可以看出,阿拉伯帝国在神权共和阶段,就已经把伊朗高原给攻占吞并了,而伊朗高原正是古波斯帝国和波斯文明的中心。当波斯人早在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创立了集权制的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dynasty),随后发展出辉煌灿烂的波斯文明的时候,野蛮而分散的阿拉伯人,还在以部族或家族为单位聚居而生,搞着原始低级的多神崇拜,在沙漠里放骆驼、吃风沙。可以想象,当一千多年以后,波斯人居然屈辱地匍匐在曾经远远落后、被他们压根瞧不起的阿拉伯野蛮人铁蹄下之时,心里有多么憋屈和愤恨!
后来,什叶派成了波斯萨法维王朝(Safavid dynasty)以及1979年之后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国教,逊尼派则成了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等大多数穆斯林国家的国教或绝对主流教派。这也加深了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怨恨。
附图:
主要伊斯兰国家逊尼派与什叶派的人口差别:
沙特麦加Abraialbait塔楼:
麦加禁寺朝觐:
禁寺正中心的天房克尔白(ka'aba):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