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星辰 2018-08-09 15:22:34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中东西亚,人类文明的一大发源地,其历史文化传统和地缘政治动态,一直是我的一个兴趣点。土耳其,从自然地理上讲,属于西亚。但在去土耳其之前,说实话,我对它的了解还相当模糊,除了知道它曾是东罗马和奥斯曼两大帝国的所在地,另外在20世纪出了个政治强人凯末尔之外,其它方面,就不太清楚了。而与土耳其临近的另一个国家,伊朗,似乎对我更有吸引力:悠久辉煌的古波斯文明、波斯人与阿拉伯人的仇怨、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纷争、巴列维的西化与开放、霍梅尼的保守与封闭、神权体制下人们的生存状态等等,都是我更感兴趣、也相对更熟悉的话题。所以去年的假期旅行,我把目的地定在伊朗,并已做好15天的攻略。不巧的是,6月7日,伊朗首都德黑兰连续发生两次暴恐袭击,治安状况急转直下;后来我又考虑到,如果先去了伊朗,以后有机会想去美国,办理美签基本上会被拒掉,因为美伊两国是死敌,这就是所谓“签证互拆”,所以把伊朗给搁置下来了。在重新参考比较了几个地方之后,最终选定土耳其。当我真到了土耳其,其景色的丰富多样、五彩斑斓、美不胜收,让我觉得确实没选错地方。接下来我就把我已经分类写好的土国游记,重新编辑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1.重庆→乌鲁木齐(新疆博物馆、新疆大学北校区)

2017年7月11日7:10分,我乘坐西部航空从重庆江北机场出发,飞行4个多小时,于11:30到达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由于没吃早饭,肚子饿得不行,先在机场旁边随便吃了碗牛肉拉面,面条拉得粗细不均,但汤味非常正宗。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肚子填饱了,但天气暴热,不适合逛街,于是打算去市区的新疆博物馆看看。从机场坐公交车,途经八九个站,就到了。新疆博物馆虽然是个省级博物馆,规模却不很大,总共就三个小馆、两层楼。


博物馆外景: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博物馆一楼大厅: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馆内收藏了历史上在新疆地区发掘出土的用于生产、生活、娱乐、军事等的各种物件,以及新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数量众多无法一一拍照,随便照了几张。


这是一个兵佣,通过侦听敌军步伐的震动,来推测敌军的大致数量和距离: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具有西域特色的帽子和服饰: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剪刀和钳子造型有点夸张: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刀具似乎也分的很细: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在博物馆逛了两个小时,出来后,又顺道去了旁边的新疆大学北校区。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1924年成立的新疆俄文法政学校,后历经多次改名和重组。现在的新疆大学共有校本部、南校区、北校区三个区域。


北校区里面,有一些成片的橘黄色低矮房屋,很多外墙皮都已经斑驳脱落了,露出里面的砖块,或者用灰泥给重新涂抹过,似乎历经了不少风雨和沧桑。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六七十年代的标语口号,仍依稀可见: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有个貌似老师的中年人从我旁边走过,看到我背着旅行包在拍照,就停下来给我介绍说:这些建筑都是50年代苏联援建的,由于乌鲁木齐地下有三条断裂带,为防止地震造成的严重破坏,楼房都只建了两层,但质量很好,现在仍在作为学生宿舍使用。这批苏式建筑群于2014年被乌鲁木齐市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不能搬迁更不能拆毁,只能就地加以保护。


不知不觉逛了大半天,下午6点多,又从市区坐车返回地窝堡机场,在机场旁一家小馆里点了碗土豆牛肉盖饭,味道不错,人又很饿,一大盘吃的一点不剩。


走出餐馆门口,刚好看到一起小交通事故:一辆电瓶车和小车发生轻微擦挂,没人受伤。但就是这样一起再普通不过的交通事故,除了几个交警到场,还来了一辆特警防暴车。四五个黑衣特警,外加三个身着迷彩服的武警,拿着盾牌和钢叉,阻挡着现场,凡有路人驻足围观,就会被驱赶离去。乍一看可能觉得很奇怪,普通的小擦挂,用得着这么大阵仗吗?但如果你知道东突分裂势力往年在新疆制造了多起暴恐事件,就会明白新疆的特殊安全形势。尽管乌鲁木齐现在给人的感觉还是安定祥和,但从这个小事件,以及博物馆、学校、机场、酒店等公共场所严丝合缝的安检,可以看出,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维稳,仍然不敢有丝毫放松,特别对于人群的聚集,神经依然绷得很紧。


这边天黑得晚,21点多了,天色仍然明亮如白昼。回到机场,本来凌晨1:15的飞机,看到显示屏说推迟到3:30。看看这些地名,你都认识吗?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从上到下:比什凯克(吉尔吉斯首都)、阿什哈巴德(土库曼首都)、台北(这都知道)、塔什干(乌兹别克首都)、仁川(韩国港市)、比什凯克(我被推迟的就是这趟)、阿拉木图(哈萨克旧都)、杜尚别(塔吉克首都)、莫斯科(这也不用说了)


2.乌鲁木齐→比什凯克(机场)

从1:30的推迟到3:30的飞机,又给延迟了一小时,最终4:30才从乌鲁木齐起飞。两小时后,当地时间凌晨5点多,到达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玛纳斯国际机场(Manas International Airport)。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比什凯克(Бишкек),苏联时期曾叫伏龙芝(Фрунзе),苏联解体后,又改为原名比什凯克。


玛纳斯机场: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玛纳斯本来是吉尔吉斯一部家喻户晓的同名英雄史诗《玛纳斯》里面的主人公。这部史诗讲述了玛纳斯一家八代,联合弱小分散的吉尔吉斯各部,并带领他们反抗卡勒玛克和契丹统治的壮阔英雄故事。这个机场,就以玛纳斯的名字命名;我过来时乘坐的玛纳斯航空(Air Manas),也以此命名。虽然取了个伟大英雄的名字,但我不得不说,玛纳斯航空相当不靠谱:我当时预订了它三趟中转航班,被取消两次,延误一次。所以若有旅友需要从中亚地区转机的,尽量不要订玛纳斯航空从吉尔吉斯转机。从哈萨克或者乌兹别克转机都比他靠谱多。


吉尔吉斯的主体民族叫吉尔吉斯族,在中国叫柯尔克孜族,他们信奉伊斯兰教,说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吉尔吉斯语、土耳其语、鞑靼语、阿塞拜疆语等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但我们最常用的外语——英语,则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所以从语言学上讲,它们不是同一个系统。


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这五个“斯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亚五国”。这几个国家,孤僻封闭、签证难度大,其中,以有“中亚朝鲜”之称的土库曼斯坦最为闭锁;再者,他们也不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热衷的旅游目的地,所以始终隐隐绰绰,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中亚地图: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这一带,广阔的中亚大草原,是众多游牧民族生活的家园,也是他们曾经策马扬鞭、涿鹿争雄的战场,这里既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宁静祥和,又有快马弯刀热血豪迈的波澜壮阔。我对这块神秘之地的历史,有很大的兴趣,但这次从吉尔吉斯中转,没有办理签证,所以未能进入其境内;以后有机会,我会重新到中亚地区游一游,亲身感受一番。不知在这块由奶和血共同浸泡出来的土地上,还能否听得见,马蹄飞驰与刀剑铿铮的历史回音?


机场中转区里,操着不同语言,身着各色服饰的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当上拨人离开、下拨人还没来的时候,中转区就像这样空空荡荡: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我呢,由于原航班在出发前六天被临时取消,改签后的新航班,要在这里停留二十六个小时,时间相当难熬,只能用睡觉和码字来消磨。到晚上八点多,感觉饿了,开了一包从国内带的泡面,熟悉而亲切的面孔与酸辣味一同扑面而来。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玛纳斯机场中转区不提供免费饮用水,我泡面的开水,是向一个咖啡吧买的,花了0.5美元,3块多人民币的样子。看到冰柜里还有啤酒,又要了一瓶吉尔吉斯本地产的叫做“apna”的啤酒,3美刀,接近20元人民币,我在国内喝的啤酒,还从来没有这么奢侈过。尝一口,苦味比国内啤酒更重,但冰镇的口感倒挺新鲜!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吃完之后,又打开手机加紧对小亚细亚半岛的历史文化再补了补课。再熬九个多小时,凌晨5:10分,我将继续一路西进,最终到达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土耳其共和国(Republic of Turkey)。

2017土耳其行记之:出发(重庆—乌鲁木齐—比什凯克)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