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伏羲庙(Fuxi Temple)~ 是 甘肃 天水 的灵魂,伏羲文化更是从这里发扬光大。可惜,我对伏羲氏不太了解,只知道他是人文始祖之一。去过伏羲庙才晓得,他是三皇五帝之首,不仅发明了八卦、医药、针灸,还观天象、查地势、整治河流等,更有传说人类是他和女娲所造……
“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造了八卦,成了 中国 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
伏羲庙是我国 西北 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 天水 的秦州区西关伏羲路上。
“羲”字你肯定认识,但不一定会写,反正我是写了好几遍也不敢确定对不对,不过看了这块碑,我就彻底会写了,哈哈。这可是著名书法家楚图南的手迹。
牌坊正中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是清乾隆 湟中 观察史杨应举手迹,笔力遒劲,潇洒流畅呀。
原先,伏羲庙门前东西两侧,还有横跨大街的两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别题有"开物成务"、"继天立",与大门匾额之"开天明道"一样,都是对伏羲功德的极端颂词。
庙门南面,与大门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戏楼,三间宽,两层楼高,飞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众喜爱。
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
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与天地准"巨匾,颂扬伏羲造福人类的恩德广大无边。
庙内古建筑和 新建 筑加起来有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古建筑的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正门的背面
这座碧瓦覆项、结构宏伟的大型古建筑就是文祖殿,彩绘风格是明代暖色基调
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题字
穿过仪门,来到中院,顿觉释然。这里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中心地带。
正中位置是一月台,殿、阁、亭、榭,高下相间,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株参天古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妙趣横生。
民间说法,前后院内原来共有古柏64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64个方位栽植的。现在尚存37株,冬夏常青,这些忘年古柏已成珍贵的文物树了。
这是我最爱的,惊为神树。它的根部一分为二,另一株已枯死,这一株请看上面,生机勃勃不说,形似龙头啊。没拍好,技术有待提高……
伏羲最大的功绩就是“发明”了八卦。可惜做了多年娱乐八卦的鄙人,对真八卦还真的是一窍不通哇
太极殿在中院月台的中间部位。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
这些门窗全是木质结构,看上去很有年头的木雕,花纹细密,栩栩如生,一龙一凤,龙凤呈祥
有说三皇是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五帝是黄帝、炎帝、尧、舜、禹。其实三皇五帝的概念自古就是糊涂账,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不妨来看下:
三皇:
伏羲、神农、燧人(《尚书大传》、《礼纬·含文嘉》)
伏羲、神农、女娲(《运斗枢》、《元命苞》、《史记·三皇本纪》—司马贞补)
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
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
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记》、《易传》、《礼记》、《春秋国语》)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白虎通号》、《尚书序》)
庖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吕氏春秋》、《 淮南 子》)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反正不管咋说,伏羲为三皇之首是毋庸置疑的。
注意到了大殿的房樑上有一木板,上面记录着重修工匠的名字
伏羲庙的新建筑
天水 博物馆免费参观,值得一看
哇,没想到那会还有这么萌的小家伙~~
伏羲传说
天水 民间相传,伏羲既为人文之祖,那他就肯定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所以一遇到什么事情,就想着找伏羲 "商量"、"求教"。
当地人相传伏羲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十六,因而祭奠伏羲最隆重的就是这一天。人们在这一天赶庙会、唱戏、烧香、磕头、施舍,在心里把许多话"告诉"伏羲,以求从他那里获得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突出的事情,就是求伏羲医病。伏羲庙院里原有八八六十四棵柏树,人们说那是伏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说那些树,每一棵都能懂凡人之言,都能解伏羲之意。人们按照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的循环规律来套,每一年都要推选出一棵柏树,让它在庙院内"值 班";轮流到值班的树,便是"神树"了,也就是伏羲的代表。
正月十六这天,前来赶庙会的部分人,还带来要用红纸剪的纸人儿,有的人剪得很精致,就连面部的五官七窍都维妙维肖地剪出来。到了伏羲庙,就把这红纸人儿贴在值班的神树身上;然后,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身体哪个部位闹过病,或不舒服,就用点燃的香头头(或者用点着的艾草绳头头)去烧那红纸人的那个部位,一定要烧一个洞才算,头疼烧头,脚疼烧脚。说是把红纸人一定要贴在值班树上用香烧,可实际上,多数人才不管那回事,乱贴哩,贴到哪个树上就是那个树, 贴了,烧了,据说心上就舒服了,千灾百祸都可以免除了。
因此,正月十六日一过,伏羲庙院子里柏树身上,棵棵都贴满了红纸人儿,风一吹,"哗哗哗"地响哩,就好象它们为了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而发出的笑声一样。
这个传说好温暖哟……
你知道吗?
甘肃 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伏羲文化旅游节;
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秦汉至明清,伏羲祭祀不断,相沿成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