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亲眼见过~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 ,才能明白为什么要用600年的时间才能建成。教堂非常高,四个面都精雕细琢,似乎每根柱子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都雕刻。
科隆大教堂位于莱茵河畔,人口不到100万的科隆是以大教堂而闻名于世的。这幢大教堂一直是游客向往的名胜,到科隆的人必去参观大教堂.因为它不光历史悠久,而且建筑风格和格局也独具魅力,致使每一位游客流连忘返。
~科隆(Cologne)~ 在德国属于比较古老的城市,早在公元前38年罗马人就在此设要塞,公元50年发展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城市。中世纪由于处于交通的要道及宗教大主教的驻地等原因使科隆非常繁荣,人口有4万多,在当时超过了巴黎和伦敦,是德国最大的城市。如今科隆城还保留了部分罗马时代的古迹、中世纪的部分城墙和城门。
科隆大教堂与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的科隆大教堂,历时600余年才完成,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曾是科隆的灵魂,如今,它是科隆城的象征。
科隆大教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始建于1248年左右,高157.3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86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全部由磨光的石块砌成。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前后整整持续了632年,是欧洲建筑史上建造时间最漫长的建筑物之一,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具有早期基督教时代的朴素风格。
哥特式建筑与哥特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联,它倒是与罗马建筑有着相当的姻亲关系。这种建筑自12世纪兴起于法国,在400年的时间内,其尖挺向上的神圣雄姿遍布英、德、北欧、中欧。以整体的庞大和细节的繁缛震动人心是哥特式建筑的共有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古希腊对艺术形式的大小适中和和谐静穆的要求大相径庭。艺术是生命本身的一种特定象征,它可以被视为特定地区或特定文化形态的人的自我表现。古希腊人热爱现世生命,他们的艺术是此岸艺术,中世纪的人们则向往天国,这时的艺术表现为彼岸艺术,其典型的表现形式为哥特式教堂的忧郁的强动性、极端性、崇高感,给后世文化留下的影响是可以感知但却难以估量的。
科隆大教堂作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完美典范,它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激情式的信仰。没有哪个时代的人们像中世纪的人们那样,把无限崇高的精神种植在心灵中,并真正地以自己的所有向它靠拢。这座大教堂强调神圣的“彼岸性”,进入者从平视的角度看,这里是极其宽敞的场所,事实上,进入的人们不会持久地平视,在那些飞腾的线条的影响下,会不由自主地向上仰望,也就必然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求索状态。
科隆大教堂是依照法国亚眠大教堂建造的,不同的是,科隆大教堂有5个殿堂,一个绕圣坛而建的带有3个偏堂的回廊。圣坛还保持着初建时的模样。当年原计划设5扇大门,结果只搞了3扇。1260年后才开始在圣坛上端和小教堂的十字形窗格上镶装了玻璃窗。圣坛两侧排列着有104个席位的坐椅,它是中世纪德国教堂中最大的圣坛。圣坛上的个字架也是欧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教堂的珍宝陈列室中陈列着各个世纪留下来的法衣以及用具,属欧洲收藏甚富的教堂陈列室之一。
科隆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中央大礼堂穹顶高达43.35米,中央双尖塔高161米,直插云霄。大教堂四壁上方的窗户上,全部绘有《圣经》人物,在阳光反射下,金光四射,多彩多姿。教堂钟楼上有5座响钟,最大的重24吨,响钟齐鸣时,洪亮深沉。12世纪的古文物被存放在教堂的金神龛中,被视为中世纪金饰艺术代表作。登上钟楼可以眺望科隆的市貌和风光。每到夜晚,装在四周建筑物上的聚光灯向教堂射出光柱,为它罩上一层淡蓝色荧光,站在莱茵河对岸欣赏河水中教堂的倒影,更是神秘莫测。
科隆大教堂不但是大型巨石建筑物,而且是人们歇息游玩、充满着生机的中心。它是人们静思甚至举行热闹的庆祝活动的场所。若沿着教堂四周漫步,引颈仰望,便能感觉到教堂尖顶之高;如果走近教堂,便可以从容不迫地观赏墓碑和雕像;或者也可以坐在广场的坐椅上与人闲谈。教堂内静谧、幽暗,而教堂外却是五彩缤纷,人声鼎沸。街头画师在用彩色粉笔临摹着名画,身旁放一顶旧帽,以求几个钱币;马路乐师正在广场一角演奏。5―9月之间,每逢周末都在这里举行民俗庆典活动。每年狂欢节,巨龙般的游行队伍经过教堂,这里便成了一幅国际交流的组合画:有游客也有浪子;有学生也有修女;有听客也有观众。在大教堂面前,社会的、民族的界线统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