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幕,几匹骏马拉着火车在铁轨上飞奔,让人觉得荒诞可笑,其实这可是清末发生在唐胥铁路上的真实事件,它反映了清末时期洋务派与保守派的抗争,昭示了一百多年前清廷开始倾向科技进步的端倪。
在~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China (Tangshan) Industry Museum)~ 和~开滦国家矿山公园(Kailuan National Mine Park)~ 里我们看到了这个事件的场景复原,它和中国的“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和“存世最早老股票”息息相关。
清末,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力主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以求得清朝的“自强”和“求富”。在此背景下,187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成立并运营,标志着唐山由此开埠,至今已140周年。
唐山一带盛产煤炭,煤炭的使用也由来已久,据载明永乐年间滦县一带的开平矿区已用土法开采。北宋名家苏东坡就有“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的经典诗句。
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赴唐山开平一带勘测筹办开平矿务局,1878年在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光绪七年(1881)正式投产,这是中国的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
开平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炭工业中最早采用股份制经营的企业,唐山工业博物馆和开滦博物馆里展出的开平矿务局股票印模和原始股票是中国目前存世最早的股票,它见证着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历史变迁。
晚清的政府飘摇欲坠,已没有经济实力来投资兴建大的实业,开平煤矿采取的刚刚是流行的股份制经营,1877年建矿时,唐廷枢就在《章程》中指出:“招徕商股,众擎易举也。拟集资八十万两,分作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拟定每年结帐一次,……即将每年所得利息,……按股均分”,反映了资本主义股份制管理和分配原则。
当时的开平矿务局雇工三千人,日产煤300吨,但煤炭运输成为瓶颈,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唐廷枢决定从唐山矿区到胥各庄码头之间修一条全长9.7公里的铁路,把煤用火车从唐山运到胥各庄码头,然后从胥各庄码头经水路运至天津等地。这条铁路就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
清末的清廷政府由洋务派和保守派两部分组成,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向清廷奏请铺设铁路的事已与保守派经争论了十几年。保守派的士大夫认为火车冒着黑烟,又噪音特别大,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而百姓则认为建设铁路会破坏田地,影响风水。
铁路修好了,清廷却不允许使用火车头,因为火车轨道附近就是皇室位于遵化的清东陵,由于担心影响皇陵从而影响龙脉,这条铁路的最初运行就出现了荒诞的用骡马拉着火车跑的闹剧。
洋务派代表在清廷面前极力推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竟然为慈禧建造了一列皇家列车。
唐胥铁路运行的第二年,被允许采用蒸汽机车牵引,这辆机车是唐山机车车辆厂于1881年制造的,这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车身是英文“Rocket of China”意即“中国火箭号”。开始的蒸汽机车车身上并没有“龙号”的名称和“龙”的铭牌,因为“龙”是皇家专用的,后来因为它牵引了皇家的列车,所以又被封上了“龙”的标记。
从此中国铁路被清政府认可,1884年7月8日皇帝下旨:“惟此(指建设铁路)等创举之事,或可因地制宜,酌量试办……”清光绪十年,皇帝斥责罢修铁路上书者礼部侍郎徐致祥“殊属妄诞” “降三级调用,不准抵销”,表明了清政府当时修建铁路和倾向科学进步的决心。
唐廷枢和英国工程师金达的塑像立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内,金达也是中国煤矿和铁路建设的功臣,清廷曾授与金达二品官衔,并于1900年御赐双龙宝星。他于1878年来到唐山,在开平矿务局担任总工程师,辅助唐廷枢设计和建造了唐胥铁路,发展为开平铁路、关内外铁路、中国铁路总公司;金达任总工程师长达三十年。为中国近代工业做出贡献的人,人们不会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