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浦村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东北侧,北临大闽江,南靠九曲山,隔江与鼓山相望。从五代开始林氏就在这里聚族而居,并且日益兴盛,所以称之为”林浦“,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林浦古村人杰地灵,村中有许多的文物古迹,是福建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金鑾入直笔宣皇泽玉堂增瑞,紫殿承恩衣惹炉香翰苑连芳”,林浦村里古迹多,诗文对联亦是不少。踩着石板路,走过西辕门,便是林浦宋帝行宫。林浦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两个最重要,同时也是最辉煌的时期,一个是南宋末年:南宋德佑二年,首都临安失陷,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的带领下三月辗转来到福州,从绍岐码头登陆,驻扎林浦平山阁,屯兵于平山。五月初一,年仅十一岁的益王赵昰在陈宜中等的拥戴下,在福州城内登基,称为端宗,改年号为景炎,加封广王赵昺为卫王。未几,文天祥等又从温州赶来,福州一时间成了南宋抗元救国的中心,历史在这里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抗元斗争故事。林浦村中的宋帝行宫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而建。宫前两棵盘根错节的榕树亦被林浦人称为宋帝榕。
另一时期明朝中叶,也是最让林浦人引以为傲的事是:明朝中叶林氏家族出了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以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这是隋唐开科取士一千四百多年以来仅有的一家。据记载从宋朝崇祯二年至清朝光绪二十一年近八百年的历史中,林浦乡共出了18个进士,作为一个乡,林浦中进士人之多,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林浦的林家祠堂就能见到林家这些引以自豪的历史,琳琅满目,数不清的牌匾挂满了厅堂,想要了解这些历史一定要去林浦的林家祠堂。
通往林家祠堂的路上有一口宋代开凿的水井,街边至今还保留着明代建造的木枋,濂江村不大,却悠悠地、静静地躺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历经沧桑留下的文物古迹也为这块土地保留下了千年的回音与足迹。
林浦文风鼎盛,学子勤奋,名人辈出,全得益于这里发达的文化教育。早在宋朝时期,这里就创办了濂江书院,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及其弟子都曾在此讲学,读书的人多,自然就形成了文风昌盛的景象。濂江书院就是那个时期留下的遗迹。游走在濂江书院,从旁边的林浦小学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时光荏苒,这种崇文尚学的传统一直在林浦传承至今。
转瞬千年,林浦村在今天依旧焕发着独特的人文魅力,那沿袭千年的家族文化、屹立百年的文物古迹,侵染成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致,成为福州悠久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缩影和象征。演绎了一副融古贯今的美丽画卷。村中的石板阡陌七弯八拐,曲径通幽,不沾染一点世俗的尘埃,让人格外的留恋回味。
在林浦村至今还传承着文安公林瀚的“四正家训”,即“养正心、崇正道、务正学、亲正人”。要保持心灵的清静,推崇正当的途径,求学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要多亲近品德高尚的人。积淀的文化传递着先人求学进取的勇气与决心,悠久的历史也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名胜、诗词歌咏,让我们在瞻仰先贤的同时能将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
漫步林浦村,随意钻入哪条小巷都能见到沉淀着岁月的老建筑,吃完饭,邻里就坐在门前攀谈,孩提在巷中嬉戏、老人在树下下棋,童年如此美好,也如此遥远。
在城市,回到家中关上门,连对门的邻居是谁都不知道;在村里,七拐八拐里都是相熟的邻里,一声吆喝、必有回响。在高楼大厦里蛰居良久,就更加怀念村庄里乐悠悠的人情味儿。
在颠簸的乡间小路上细数岁月的痕迹,在老旧的砖墙下聆听雨打芭蕉,千年来,林浦村延续着古村落的历史脉络,也保存着弥足珍贵的闲适。外面的世界太焦躁,而在这里,时光正好。
在林浦村外,已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囊括,在保留与发展中,绝不仅仅是这里的名胜,还有每个村民小时候玩耍的记忆和留给后代点点的乡愁。
林浦是千年历史文化的一个梦,诗意古朴,朴素宁静。村中的古桥婉约垂帘,它不是那种亭亭玉立独资的美,也不是那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它是一种用时间为笔涂墨渲染的水墨画。石桥相连,木屋比邻,小巷清幽,林浦用最朴素的面貌,一天天的演绎着曾经逝去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