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时候,每当新科进士及第后,大唐的皇帝都会在杏园赐宴,并举行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而笔者从小就很喜欢盛唐时期的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在金榜题名以后,在大雁塔下写了一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这次在西安旅游,笔者便刻意前往大雁塔走了一遭。接下来,就由我来为大家做一番介绍。
一、大雁塔与大慈恩寺之间的渊源
或许有些小伙伴发现了,每当谈起大雁塔,总是离不开~大慈恩寺(Ci'en Temple)~ ,而大雁塔和大慈恩寺,两者之间堪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据历史记载,大慈恩寺的前身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道武帝在位时建造的净觉寺,该寺后来毁于战火。唐朝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时任太子的李治为了怀念他的生母长孙皇后,并为她祈求冥福,报答母亲的恩德,奏请了他的父亲太宗李世民敕建佛寺,太宗皇帝赐名该寺为“慈恩寺”。
在当时,大慈恩寺是唐代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占当时的唐朝首都长安城晋昌坊半坊之地,共分为13庭院、屋宇1897间,堪称整个大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寺院。
慈恩寺建成以后,太子李治又邀请当时的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而玄奘法师又在这里创立了大乘佛教法相宗。慈恩寺就此成为了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随后,唐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
二、走进大雁塔,一览前生今世
而~大雁塔(Great Wild Goose Pagoda)~ 则在大慈恩寺里面,最初的功能是玄奘法师从印度归国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的地方。
前文已经讲过,玄奘法师被唐高宗李治邀请担任慈恩寺主持,随后玄奘法师以“安置、保存従西域请回来的经像,以避免年久散失,兼防火患;二是借之以显大国威风;三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故迹垂世,供人瞻仰”当做理由,向当时的皇帝唐高宗李治申请建造一座高塔。
而这座新建的佛塔便是雁塔了,之所以后来被称为大雁塔,则是因为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让两者区分开来,所以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大雁塔最初的时候每层都存放着舍利,除了保存着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的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大雁塔内一共存有舍利子上万余颗。而现如今,大雁塔第二层,供奉着一尊铜质鎏金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据说是明朝初年的文物,被视为大雁塔的“定塔之宝”。
夜幕即将降临的前一刻,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个人撑着一把伞行走在慈恩寺里,望着那古朴而又庄严的佛教建筑,心情也忍不住激荡了起来。
【作者简介】 真主雄鹰,独立撰稿人、职业旅行者、微博签约自媒体。原基层大学生村官,因为诗和远方的召唤,而辞职旅行中……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hexinlang8 微信公众号:aikuxing 微博:真主雄鹰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