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离开巴勒斯坦伯利恒时,马槽广场已经开始为今年的圣诞节做着准备,广场上立着的高大的圣诞树与~圣诞教堂(Church of Nativity)~ 和奥马尔清真寺遥遥相望。广场上的起重机高高的升起,调试着天空中挂灯的电路,圣诞节这天,广场上会立起舞台,用于圣诞歌曲唱诵及表演。
此刻,伯利恒大街小巷已经挂满了圣诞灯,马槽广场那巨大的圣诞树也已亮起,教堂里响起悠扬的圣诞颂歌。我多想逗留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度过一个圣诞节,在这个耶稣诞生的地方,节日的一切都有更多的意义,氛围也更为触动。
是的,圣诞节你不得不知道的就是这个地方:巴勒斯坦的伯利恒。
(夕阳下的伯利恒,被撒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航拍机的俯视下,伯利恒似乎无边无界)
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Palestine)~ 城市伯利恒与耶路撒冷相邻,被公认是基督教圣地中的圣地,相传耶稣基督就诞生在这儿的马槽里。
~伯利恒(Bethlehem)~ 在当地语的意思为:“做面包的房子”。每年圣诞节,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千里迢迢的来到伯利恒欢度这个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除了耶稣出生地和最早的基督团体成立地,伯利恒还是以色列第二位国王大卫的出生地和加冕地。
当我踏着光滑的石头路,来到马槽广场时,一群巴勒斯坦的女孩们正从广场旁的伯利恒和平中心建筑里出来,水泄不通的围着我合影,灿烂的笑脸就像一朵朵太阳花。
她们的老师说她们是从巴勒斯坦的希伯伦来这里参观的,她们是穆斯林但她们会去参观圣诞教堂,让孩子们了解的更多,她们是团结的巴勒斯坦人,不会刻意去区分穆斯林或基督徒。
(与巴勒斯坦的女孩们)
伯利恒的12月,庆祝的活动将延续一整个月,在圣诞前夜到达高潮。按照每年的惯例,巴勒斯坦总统每年都会早早来到圣诞教堂,参加午夜举行的弥撒,直到25日凌晨才会离去。
此时,伯利恒是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更是世界的伯利恒。熙熙攘攘欢乐的人群里 ,穆斯林和基督徒都聚集在这里,还有世界各国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个冬季的节日里,圣诞让大家相聚在一起,把纷争和悲伤都统统忘记。
(此图来自网络 巴勒斯坦乐队在教堂前游行演奏)
(此图来自网络 伯利恒马槽广场的圣诞之夜)
(此图来自网络 巴勒斯坦儿童点燃圣诞烛光)
当你看到这里,想必以为我会一直把这个欢乐的圣诞节介绍下去。
不。
相比写一些度娘上都能了解的知识,我更想让大家知道的是这里日常的人文和生活。
圣诞节让伯利恒广为人知,可中东分歧以及高高筑起的隔离墙让它变得神秘而陌生。我想让你看见,这个被隔离墙围起来的伯利恒,有着它真实和触动人心的一面。
与一小时路程的耶路撒冷相比,伯利恒让人舒适、放松和愉悦,虽然成排的的士在车站牌附近等着接客,可游客却寥寥无几,让人颇感落寞。
阳光洒在石阶路上,沿着小路,的士一路上山,10分钟后停在了一家面包店旁。我们提着行李站在斜坡路上,“看,沿着这,前面就是马槽广场,耶稣出生的地方,圣诞教堂。”
(伯利恒老城)
(伯利恒奥马尔清真寺)
(伯利恒老建筑)
(伯利恒居住的房间)
我们居住的地方是有着300年历史的当地传统建筑,位于老区的马槽广场旁,曾一度因破旧而废弃,后由国外的公益组织提供资金重新修缮复原。当地的老建筑颇有特色,淡淡的黄色由石砌而成,沿犹太山而建,一栋连着一栋,好似不可分割,小小的门后却另有一番天地。
居住的小巷门口,我们遇到了卖茶人,他是个长相颇具特点的当地人,看起来憨憨的,确又很机灵,所有经过他店旁的人他都会热情的打招呼,与游客就像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介绍起自己的茶和咖啡时,表情生动的让我觉得非来一杯不可,这就是他生意极好的原因。
茶钱,咖啡钱随喜,多少都可以。对游客来说,常常是你喝着茶或咖啡时,他就已经给其他客户送货上门去了,半天也见不着个人,游客只能干着急这钱到底如何给。
就这样他靠着一个不到5平米的门面制作茶和咖啡,养活一个妻子和五个孩子。
从他的口中,我们知道了许多当地人生活都不富裕,政府不能够给穷人以资金的补助,他们必须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能生存下去。
与以色列人相比,巴勒斯坦工作资源匮乏,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政府却无暇顾及,历史和政治的因素导致人身自由也有很多限制,在外人看来,这里是个落后又危险的国家,这就是现实。
当问他是信奉基督教还是穆斯林时,他回答说:“我两者都不是,但我心中有上帝,我努力工作,热爱生活,为人善良。如果有人说他信奉什么,但却懒惰,做坏事,那他信什么又能如何呢,他不善良。”
除了善良,我认为他是个智慧的生活者,仅此,在生活失意时,每当想起他,也会觉得充满力量。
(这真是我品尝过的无与伦比的一杯茶,在阳光的照耀下感受到了生命的充盈)
朝着我们居所外的道路往上走,沿路经过许多小商店便能来到当地的市场,特有意思的是这个市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各种色彩鲜艳的蔬果显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转出市场,阳光下许多卖二手货物的地摊,旧鞋子,旧衣服,各种生活用的旧物,凑近一看很多都是游客丢弃的东西,想来用二手形容似乎不那么正确,在这里,我感到了一丝生活的艰难。
但大部分的时间里,伯利恒的大街小巷都是安逸平实的,为了迎合欧洲人而开的伯利恒星巴克门口总有人邀请你过去喝一杯,就连路边的猫咪也能优雅的在阳光下晒着太阳。
(伯利恒老城市场)
(伯利恒老城里,石砌墙搭配蓝色的大门)
以旅游业发展为主要支柱的伯利恒,只有在圣诞的12月才会慢慢的多起人来。
因此政府也投入了许多资源来发展旅游业,希望能带动伯利恒的经济发展,尽管这样,多数游客是通过以色列的旅行社组团穿过隔离墙而来,在伯利恒停留时间十分短暂,并不能深入的去感受这个城市。
沿着马槽广场和圣诞教堂周围有许多的手工艺品店,出售着与耶稣基督相关的饰品及摆件,但多数时候店里总是只有店主一人。
(圣诞教堂的内部有个非常漂亮的花园及回廊)
(教堂内的主厅旁有个通往地下洞穴的入口,据说那就是耶稣出生的地方,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基督徒们都会在这里祷告和唱颂歌)
(教堂内的圣母像)
沉浸在伯利恒蓝天白云和温暖阳光照耀下的游客似乎很难感受到这个地区的另一面,旅游团们匆匆前来也多是参观圣诞教堂便离开。而只有自由行的游客才会特地想要去打破这种舒适放松的安逸感。
从伯利恒的马槽广场到满是涂鸦的隔离墙并不远,步行25分钟便能到达,你甚至还能让的士司机带你去最近的难民营看看。
为了能够多赚点钱,的士司机们总是很热情的向你介绍巴勒斯坦的其他地方,但你拒绝后他们也不会向你抱怨,而是祝你愉快并期待你下次的到来。
(伯利恒的涂鸦隔离墙旁,铁丝网与石头和垃圾混杂在一起,面向墙体向天空看去时,有种被压着的窒息感)
高8米,全长700公里的所谓的安全隔离墙,说是阻止巴激进组织成员渗透到以境内实施袭击,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事实呢?千万不要肤浅片面的去理解。
墙上的各种涂鸦,看到的一刹那,你甚至怀疑这样高的涂鸦是如何画上去的,而制作者至今都是个谜。
在高墙面前,人显得那么的小,触不可及的高度,厚实的钢筋混泥土墙体、铁丝网、高压电线、电子监控系统及墙那边的以色列巡逻队和警戒哨兵。
一些为了生存需要前往以色列务工的巴勒斯坦民众需要经过密实铁丝网和层层的检查。
压抑,压抑,不可遏制的压抑感扑面而来。
说好的和平共处被眼前这如同长城般延绵在山体和城市的隔离墙所刺破,这段以色列建国强国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是多少人的悲戚离索。
战争和冲突并不遥远,这是我们旅行者无法改变的现实,但除了这些,人民期望的的确是和平,一个给予孩子美好未来的家园。在那些微笑的脸庞下,我看到了成人们隐藏的忧心,可生活必须继续。
对于巴勒斯坦如果被完全侵占,巴的人民该向往何处,曾有个以色列人是这样回答的:“他们应该回到约旦。”
这样的回答难道不让人感到痛心吗?
(伯利恒的隔离墙上,画着各种涂鸦,及张贴着的海报,每个海报都在讲诉一个小故事,或平白直诉,或委婉表达)
(伯利恒的隔离墙)
在马上要到来的圣诞节前,我回想着在巴勒斯坦伯利恒的情景,这么近又那么远。
愿大家一切安好,珍惜眼前的幸福。
祝圣诞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