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五)
到草原去---沉醉在苍穹旷野之间
在蒙古旅行的日子里,除了乌兰巴托、除了历史,当然不可忽略的就是山河壮丽,草原连绵。
十月初的乌兰巴托,有时候会飘点小雪,冷飕飕的。但出了城,上了草原,和预想中倒不大一样,不仅不冷,反而是草盛未黄。路上处处是自然风景。这一点,令人无比沉醉。
▲恍然间似乎上了青藏高原
▲九月的月末,蒙古部分地区就下起了雪
▲神还原windows桌面
蒙古有很多地方辟为国家公园。不同于国内有些自然景观的公园,人工建设的痕迹比较重,蒙古的国家公园,基本是原貌。
休闲特雷勒吉
特雷勒吉国家公园在乌兰巴托东北部60多公里,是离乌兰巴托最近的国家公园了,一天可以往返。是流经乌兰巴托的图拉河发源地。
▲图拉河的源头
▲大部队都过河以后,却有一只牛,始终站在河边不动。一会儿,河边走来一只小牛,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大牛等着小牛一起过河呢。
因为离得近,所以这里成为了乌兰巴托市民的度假公园,除了看风景之外,还可以露营、骑马、打高尔夫球,夏天的时候,还可以在流过公园的图拉河里漂流,总之是个郊游的好去处。
在图拉河蜿蜒流过的岸边,偶尔有牛群淌水走来走去,过河吃草。过河的时候,大牛们守护着小牛犊,一派和谐。远处的山上覆盖着金黄的落叶松,层层叠叠。
▲露营特雷勒吉,应该也是很惬意吧
▲特雷勒吉的秋天,有种低配版新疆的感觉
▲落叶松
特雷勒吉的地貌很有趣,缓慢起伏的草原上,偶尔会见一些突兀巨大的怪石,很多怪石中空有洞,每个怪石背后都有些传说故事。
比如喇嘛洞:苏联时代的大清洗运动,蒙古全境灭佛。特雷勒吉怪石中的洞,就成了蒙古的僧人们躲灾避祸的地方,拯救了很多僧人的性命。
我们也尝试了爬进喇嘛洞一看究竟。洞不高,但几近直角的探洞之路却使我们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终于爬到窄窄的洞口,再开了手电俯下身去往洞里挪。洞里纵深并不深,很快就到了尽头。无法想象在大清洗时期,躲在这狭窄洞穴里的百多僧侣,是如何捱过茫茫漆黑暗夜,迎来自由曙光的。
▲如此隐秘的洞穴,难怪当年可以躲避灾祸
▲洞穴内部
这里最著名的应该是乌龟石了,乌龟石体积非常的庞大,中心也有洞,传说曾经是一个王后藏宝藏的地方,但凡去洞中偷宝藏的人,晚上做梦都会被王后缠上。据巴图说,乌龟石表面光滑且陡,古往今来,只有一个人爬到了顶上,就是噶尔丹汗(看过康熙王朝的童鞋应该知道这个汗哦。)
▲天然形成的乌龟石
探秘呼斯泰
呼斯泰国家公园和其他国家公园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呼斯泰是野生动物园。
呼斯泰国家公园的地形主要是平缓起伏的山岭,山岭间覆盖着落叶松、白桦林,和大片的草原。这里有食肉的狼和鹰、食草的蒙古野马(普氏野马)、马鹿、盘羊,猞猁、蒙古旱獭等动物,因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但是最主要的、也是建立这个国家公园的原因,就是蒙古野马。
▲去呼斯泰路上看到的秃鹫,看到秃鹫就意味着附近有动物尸体
观看野马的最佳时刻是在傍晚,我们在下午三四点钟抵达,先参观了国家公园的一个小博物馆、看了关于公园里野生动物的纪录片。
▲博物馆门口的蒙古小baby
蒙古野马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之一,上世纪初以来,由于偷猎、战争、研究等缘故,它的数量陡然减少,至上世纪60年代,蒙古宣布国内再无野马。到90年代,世界上的野生野马几乎灭绝,圈养野马也岌岌可危。
此时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组织开始了行动,将几个欧美国家的动物园里仅剩的300多匹圈养野马放归蒙古高原,~蒙古国(Mongolia)~也全力配合,而位于乌兰巴托西南2小时车程的呼斯泰国家公园,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就成为了野马的家。
野马放归自然后,第一代还不太适应,到了第二代,才适应了野外的生活。但是从90年代到现在,20多年来野马的数量只增加了100多只。
这是由于野马的特殊脾性,一个马群只有一只公马和一群母马,如果有其他公马来挑战这个马群的公马并挑战成功的话,就成为这群马的新头领,新头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头领的后代全部杀掉,这个残酷的竞争过程导致野马的繁殖率很低。
▲博物馆内的蒙古野马标本
▲蒙古野马头颅标本
参观完博物馆,继续驱车往公园深处走。
山岭起起伏伏的曲线延伸向远方,我们目不转睛的看向草原深处,期待可以发现点什么,可是开了很深,除了瞅到几只伸头看热闹的旱獭,其他动物的影子都没见。很快,太阳西斜了。
翻过一个坡,忽然发现远处有个点,越来越近,越来越大。
▲由于野马怕热,所以直到太阳快落山才看到野马
巴图叫起来:“哈,野马!”
确实是野马,我们看到一只形单影只的野马。巴图说,它是个年轻的公野马。
它身材健美,却有点疲态,颈上棕色的短鬃毛,背部驼色、腹部纯白,他走的很缓慢,逡巡着靠近我们,也许是挑战马群的头领失败,被赶了出来,受了一点外伤。我们下了车,轻轻的靠它近一点,但又不想惊扰它。向晚的阳光洒在草原上,洒在它背上。
▲苍穹之下,旷野之上,除了人的呼吸和马蹄的窸窸窣窣,再无声息。这便是此刻的世界。
▲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并没有跟野马离得太近,只用长焦拍了张照片
又绕过一个小山头,远处的落叶松林里,出现了一片鹿群,头鹿警觉地看着我们,其他的鹿悠闲的吃着草,我们又轻轻的靠近,可惜鹿比马要惊慌,头鹿指挥着鹿群迅速地跑开了。
▲健硕的头鹿沉着指挥着鹿群
这时太阳渐落,我们不得不返程,那匹小公马仍然在不远处安静地吃草,走来走去。忽然,稍远的山坡走出了一队动物。向我们的方向走着。不知道是不是要弥补刚才的遗憾,又是一群鹿。虽然它们看到我们后脚步加快了,方向也变了,但比刚才那群近多了,头鹿在鹿群的最后压阵,鹿角挺拔,在夕阳下覆上一层金。它们的身姿是那样的轻盈灵动,也许是正赶着回家吧。
游走蒙古沙丘
蒙古沙丘,国内的网站上很难搜到介绍,因为名字不太统一。
在《孤独星球》里的翻译是蒙古沙丘,但我们的导游巴图先生说,这个地方叫“长窄沙”,搜索了一下谷歌地图,地图上标的名字是Elsen Tasarkhai。
▲有种来到非洲的错觉
▲赶在日落之前进入了沙丘
▲沙丘可以看到东西方向的远山和草原,看不到南北方向的尽头
准确来说,这个地方的地貌,如同巴图说的那样,长、窄、沙。假如从空中看,它是一条沙带,南北很长,绵延700多公里,东西宽度却很窄,最窄的地方才800多米。似乎像是长生天随手洒在草原上一把沙子那样。
那么这个地方究竟在何处呢。它在乌兰巴托西南近300公里,是乌兰巴托去往哈拉和林的路上。这片沙丘就在路边。
因为交通的便捷,这里成了很多往哈拉和林去的旅行者会停留的一站。
会有牧民在路边推销沙漠里骑马/骆驼的项目,价位在3万图、也就是人民币80元一小时,我们就在这里体验了一番。
骑马/骆驼的安全问题基本不用担心,会有牧民骑着同样的牲畜在前引导,当然啦,假如你本身就会骑,那就可以放开缰绳,自由驰骋咯。
▲骑马也是一项体力活呢
▲卖呆的骆驼
▲又一只喝水卖呆的骆驼
看到骆驼,巴图给我们讲了个蒙古的十二生肖故事: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长生天来规定这个世界秩序的时代,要选出十二个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其中的十一个很快名花有主,各归各位,唯一的空缺位置由骆驼和老鼠竞争。
骆驼想了想,自己个儿高,这是优势啊,就跟长生天说:我们就比赛谁第二天早晨第一个看到日出吧。长生天没多想,同意了。老鼠这厢嘀咕,这骆驼可真坏啊,自己那小身材,明显吃亏。但又不愿意认输,接受了这个比赛。它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
骆驼要第一个看到太阳,就直挺挺地站定,一夜都在全神贯注地凝视着东方。而老鼠噌噌噌爬上了骆驼的头顶,在厚厚的绒毛里安稳德睡了一夜。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老鼠伸伸懒腰,站起来,脸却掉向西方。
快到日出的时刻了,西方因为太阳的折射,率先染满了绛粉色的朝霞。老鼠大叫起来:哈哈,我先看到太阳啦!
骆驼一个激灵,把头转向西方,看到粉色的天空,以为确实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很是懊恼,灰溜溜的低头认输。于是老鼠就这样跻身十二生肖之列。
骆驼没当成十二生肖,心有不甘。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只好求长生天答应自己一件事:把自己的相貌里加上每一种十二生肖的特征。长生天答应了。
从此以后,骆驼有了老鼠的耳朵,牛的蹄子,老虎的大脚掌,兔子的嘴唇,龙的形态,蛇的眼睛,马的鬃毛,羊的毛皮,猴的颜色,鸡的顶冠,狗的腿型,猪的尾巴。
▲仔细看看,还真可以在骆驼身上找到这十二种特征
拜访蒙古牧民
体验过骑马/骆驼后,巴图带着我们去了一个附近的牧民家作客。
牧民是个中年人,名字很逗——苏赫巴托。和蒙古近现代史上的那位大人物同名。而且他也对得起这响亮的名字,他可是国家一级牧民。
▲牧区的牧民普遍显老。苏赫巴托的脸饱经风霜,牙齿也掉了一些,如果他自己不告诉我们,谁能猜到他只有45岁?
▲好喜欢左边盛马奶酒的大碗
牧民在蒙古是一种职业,政府会对牧民进行年度评比,先是县级,之后是省级,最后是国家级。
评选标准主要参考牲畜的死亡率和数量。而苏赫巴托,就是在这些评比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国家一级牧民的称号。
▲蒙古国家一级牧民勋章
▲按照传统,蒙古人以右为尊,以西为尊,因此蒙古包西北方向通常是供奉神佛
每个蒙古家庭,都以有摔跤手为荣,苏赫巴托家的儿子,是获过奖的摔跤手,他把儿子获得的荣誉摆在蒙古包里最显耀的位置,我们只要驻足看,他就会很热切的介绍他厉害的儿子。
▲奶渣和奶皮
▲奶渣配面包,味道还不错
普通蒙古家庭,招待客人的小零食小饮料,就是奶渣和马奶酒。
奶渣是牛羊奶滤出后发酵的酸味凝结物,牛奶、羊奶都可以做奶渣,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抹在面包上。
马奶酒是马奶经过发酵酸酸的,但又有回甘,在这常吃肉类的地方,可以解饮食的腻,据说也是有后劲的。
苏赫巴托也端出了面包、奶渣和马奶酒招待我们。在这里,如果客人当着主人的面把马奶酒喝完,意思就是再倒满。在他的盛情之下,我们从起先的有点强迫到后来真正的品出马奶酒的回甘,没一会儿就喝掉了一缸马奶酒。
▲苏赫巴托的家,太阳能发电板已经被冻裂了
▲蓄电池充电
▲夕阳下璨金而盎然的草原
羊群才是主人
▲边录视频心里默念,300一只、300一只、300一只,真想买几只回来啊!
蒙古国不缺肉,不缺土地,但最不缺的,是羊。就像文章开头说的,在这个300w人口的国家,拥有超过4000w的羊羊羊...
▲你瞅啥?
别看这些羊天天喝水卖呆,但它们从早吃到晚,从早走到晚,所以肌肉也会更加发达,肉质也会更好。
在草原上,牧民们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把羊给伺候好了。他们的一天总是和羊息息相关,清早起来,羊儿撒向草原,喝水吃草卖呆,傍晚再赶回圈。
羊也全部回馈给牧民。哦不,倒不如说是牧民们的智慧,使羊的全身都是宝贝。羊肉、羊杂碎可以吃,骨头炖汤,羊毛羊绒做成衣服毯子,羊粪和马粪牛粪一道,烧制有了取暖驱苍蝇的奇效。就是最后最后剩下的羊拐,也成了牧民们娱乐的游戏。
▲既能生火取暖,又可以驱蚊驱苍蝇的牲畜粪便
▲不知何种动物的尸骨
草原上的生活,美丽单纯,却有些一成不变。于是牧民们用羊的脚拐骨,发明了游戏“赛马”。
羊拐有四面,图案各不相同,分别被叫做“马”、“骆驼”、“绵羊”和“山羊”。在游戏中,每个人领一个自己的羊拐,如同自己的棋子,再像掷骰子一样,掷出另外专门的四个羊拐,出现几个“马”,就走几步,如果掷出四个不相同的图案,就可以走四步。最终以谁的羊拐先全部走完规定路线就算胜利。
这个游戏据说在草原上流传了两千年,它最神奇的就是,“棋子”是羊拐,“骰子”是羊拐,布下的路线也是羊拐。在以前物质匮乏的时代,确实草原上也许就只有羊拐可以玩,才玩出了这种花样来。
▲左边是“赛马场”,右边四个不同颜色的羊拐是“骰子”
▲从左到右依次为骆驼、马、山羊、绵羊
羊拐不仅是玩游戏的工具,也变成了算命工具。在蒙古一些餐馆里,桌上会放一套羊拐。等餐的无聊时光,可以掷羊拐,再根据掷出的图案差别,从一张写满各种含义的纸上找到相对应的,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差的。当然啦,蒙古人最爱的是马,所以掷出“马”越多,含义越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