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巴托---大寺庙到红色英雄城
乌兰巴托是蒙古的交通枢纽,不管你去蒙古的哪个方向玩,出发地都是乌兰巴托。
因此,此行前后在乌兰巴托待了三天。
一间大寺庙
乌兰巴托以前的名字叫(大)库伦,也就是“大寺庙”的意思。曾经这里只是一片河谷草原,后来,草原上建了座大庙——甘丹寺。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如同西藏的达赖、班禅那样,是转世活佛的称号)世代修行于此,后来围绕着这座庙,兴起了这座城市。
既然是个大庙,当然什么都是大的,比如它是蒙古最大的寺庙,是蒙古香火最旺盛的寺庙,里面有座蒙古最大的四臂观世音菩萨立像。这座像曾经是铸铁的,现在是水泥镀金。
▲甘丹寺内部的四臂观音,本图片为朋友所拍
为什么曾经和现在材质不同呢?
在蒙古依附苏联的那个时代,为了支援二战,这个巨大的观音像被毁,熔铸成了子弹,用在了苏军的战场上。所以苏联战胜了德国是因为佛祖加持的子弹更有威力一点?苏联时代结束后,蒙古人民捐出钱款,又去河边拉石子和泥,重铸了这个观音像,只不过材质变成了水泥内胎+镀金外表。
几百年的时光匆匆,直到现在,甘丹寺的香火依然旺盛。造访的那天下午,乌兰巴托刚刚降温,飘了点零星小雪,但甘丹寺的人依然熙熙攘攘,甚至还有来拍婚纱照的新人。
佛殿前的僧侣,专注安静,佛塔前磕头的信徒,眼神饱满动作坚定,但最美的时刻只是在佛寺一隅闲坐,看夕阳在云里来去悠游;路上几个喇嘛谈笑经过;檐角落下两只鸽子,自顾嬉戏不止;游客信众归去,香火自散,有几些人流连张望。
静静坐着看这些,即使不明前世今生,不懂佛偈慧语,不顾轮回信仰,又有什么关系。
▲甘丹寺门口拍婚纱照的新人
冬宫是中国风啊
博格达汗冬宫在乌兰巴托市南郊,图拉河附近,是蒙古最后一位国王兼活佛——哲布尊丹巴八世(即博格达汗)冬季居住的宫殿。
下车打眼一看这冬宫,吓一跳,照壁、牌楼、歇山顶、中文“乐善好施”匾额……这不是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吗?
▲中国风浓重的牌匾
▲牌匾上赫然在目的“乐善好施”
问了巴图(我们在当地找的中文导游),巴图说,原来因为乌兰巴托城市的肇兴是在清朝,而当时的蒙古,是依附于清朝的,所以,这里但凡保留下来年头久远点的建筑,基本都是清朝风格的,比如这座博格达汗冬宫。就像后来蒙古到了苏联时代,乌兰巴托的建筑又都转向俄式一样。
冬宫现在成为了一个博物馆,里面展出了蒙古历史上几世哲布尊丹巴活佛的画像、以及很多其他的佛像和唐卡,制作精美。还展出了很多座享有盛誉的画家、雕塑家、被称为亚洲的米开朗琪罗——哲布尊丹巴一世雕塑的白度母像,每一座都造型婀娜,但并不妖媚。
在冬宫边有一幢俄式风格的小楼,是后来俄国沙皇为哲布尊丹巴八世建造的,里面陈列了他衣食住行的各种生活用品,还有其他国家送来奇珍异宝,比如豹皮制作的蒙古包,北极熊、企鹅等在蒙古见不到的动物的标本,繁复雕饰的中国床等等。
展品中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帽子,大概有五个人的头那么大。巴图说:“哲布尊丹巴八世老年的时候生病了,头变得特别大,所以这是特制的帽子。”我们很疑惑,再生病也不会这么大吧?!巴图忽然转头过来,狡黠一笑:“信吗?”我们恍然。巴图说,这是哲布尊丹巴八世的宠物大象的帽子。。。
哲布尊丹巴八世还有一个夏宫,屡次革命和运动都没有被毁,但是却在某一次大拆大建中被拆毁了,无不遗憾。我们问巴图:“他有冬宫、夏宫,那春秋去哪儿呢?在草原放牧吗?
圣山?友谊山?观景台啦
冬宫出来,往南走,过了图拉河,不远处有座山。
曾经,蒙古各省的省长,来朝见哲布尊丹巴,会先去这座圣山——翟山(当时还不叫这名字),再一起去冬宫。
▲翟山脚下的苏军坦克雕塑
博格达汗统治的时代过去后,苏联时期,为了消除藏传佛教和本土宗教领袖的影响,把这座山改名为翟山,山脚下立着一个苏军坦克的雕塑,山上也有纪念二战胜利和蒙苏“友谊”的纪念碑和二战无名烈士墓。
当然,现在这些都成为了历史。现在站在翟山顶上,乌兰巴托的全景尽收眼底,近处的图拉河、稍远市中心栉比鳞次的高楼和城西的工厂冒着黑烟,北边更远处,是一片片的蒙古包。
▲翟山纪念碑
▲翟山以南的乌兰巴托富人区
翟山后面还有一个大敖包。敖包并非蒙古包,而是和藏区玛尼堆有点类似,都是祭祀祈福的标志物。
关于敖包,还有一段古老的民族传说:草原上万物有灵。石头也不例外。石头喜欢爬到高的地方,山顶,就是这片大地上最高的地方了。石头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去,要花3000年。人们为了帮助石头实现这个愿望,就把脚下的石头捡起来堆到山顶,叫它敖包。石头节省了3000年的沧桑变化,心生欢喜。作为感谢,人们顺时针绕敖包一圈,往上堆一块小石头,可以交换一个想要实现的愿望。
▲也许是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儿子转敖包
从翟山下来,向北走几步就是乌兰巴托富人区的分界线——图拉河。
图拉河以南的博格达汗山,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因山势险峻,风景优美,现在成了乌兰巴托富人的集聚地。
蒙古的贫富差距同样巨大,棚户区的贫民月收入不过千元人民币,而富人区的私立学校仅一学期的学费就高达4w美金。
▲划分富人区的图拉河
▲图拉河畔,秋日盛大
从翟山下来,路边都是嘈杂拥挤的车流,过了马路,走一小截,到了图拉河岸边,天地倏忽安静下来。
十月初的乌兰巴托,空气有些泠冽,午后的阳光洒下,已经变黄的树木更覆上了一层金,图拉河的水清澈如许。北国的秋天无非如此!
▲在图拉河边的韩国餐馆吃完晚饭,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乌兰巴托的韩国菜价格要比国内便宜,菜量更大,就连餐厅的装修也很“蒙古”。
红色英雄城的天安门广场
说到蒙古、说到乌兰巴托,绝对绕不过的就是苏联时期。自蒙古独立后,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苏联。这座城市现在的名字“乌兰巴托”,就是苏联时期定的,意指红色英雄城。蒙古现在用的新蒙文,也是俄文字母式的蒙文,乌兰巴托如今的建筑,苏式居多。不过最明显的苏联时代的标志,就是乌兰巴托正中心的成吉思汗广场。
▲广场中心摆放的苏赫巴托雕像,本图片为朋友所拍
成吉思汗广场原名苏赫巴托(苏赫巴托是蒙古独立时期的领袖)广场,它的布局和许多共产主义国家相类似,四周坐落着一些很重要的建筑,也有点像中国的天安门广场。
广场北边的建筑为政府大厦,是国家议会(蒙古称大呼拉尔)和总统、总理的办公地。门口有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的大型坐像。
广场的东边,是国家古典艺术剧院和文化宫,西边则是乌兰巴托市政府和中央邮局。南边是一条贯通乌兰巴托东西的主干道和平大道。
▲只有一家邮局的好处,就是可以一次性买到多种邮票
这些里面,也就是中央邮局,对旅行者来说有实用的意义。往国内寄明信片的邮资是1000蒙图再加10%的税,折合人民币3块钱左右。需要注意的是,中央邮局是乌兰巴托唯一的邮局。
▲中间的雕像为成吉思汗,左右两边分别是他的随从,雕像后面为政府大厦
▲在这片广场上停留过两次,既看到了几拨新人来拍婚纱照,也看到过一群医生游行集会。
有个有趣的现象,国内的新人拍婚纱照,通常会选择自然风光很美的地方,而在乌兰巴托,寺庙、佛像、大广场这种“地标”,才是婚纱照的热门选择。
▲广场外的石碑上,刻有一首歌,我们问巴图,这是国歌吗?他说不是,只是一首类似《红旗飘飘》的歌曲。
类似的历史,不同的视角
成吉思汗广场的西北角,是~蒙古国(Mongolia)~ 家历史博物馆。这里展出的近现代以前的内容,即使你没有导游、不懂蒙语,也能看个七七八八。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史书里基本上也会写。只不过,视角相异,你懂的。
由于馆内拍照要额外收费,所以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只在门口偷拍了两个蒙古“美女”。
馆内分三层,和国内的博物馆展览顺序大致一样。
一楼讲述蒙古史前文明和石器时代各种遗迹,特别是有当地特色的鹿碑和岩画。
二楼的展览最丰富,讲了各个时期活跃在蒙古高原上的部族。
比如早期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的生活状况;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鼎盛的十三世纪、蒙古帝国时代,从成吉思汗的个人传奇说起,成吉思汗家族,当时的疆域,和各个汗国里的社会生活;
当然也提到了蒙古帝国以降的中国明清时代,蒙古高原上部落纷争不断的历史;
另外近现代的蒙古政治文化生活也被提到,还收藏了蒙古各个部落的民族服装。
三楼是关于蒙古游牧文化的介绍。
博物馆如果有人讲解,仔细游览,需要2-3小时,这个过程很有趣的,那些历史迷之熟悉,又迷之陌生。
在博物馆里,我们问巴图,蒙古有这么多归属不定的时代,国家究竟对哪些时代持肯定观点,对哪些持否定态度。
巴图先是客观的介绍了下国家的态度,过后补充道:“我最赞同邓小平先生的那句话,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每个时代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这些时代都过去了,他们反正都是我们的先辈。”
全景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作为蒙古的首都,建设程度跟国内的三线城市有点像。在这里,一切现代化都市该有的它都有,比如随处可见的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夜店酒吧等;比如堵车和污染这些城市化通病。
“风吹草低见牛羊,乌兰巴托堵成狗”,这是对乌兰巴托最深的印象之一。乌兰巴托的交通拥堵真的很严重,主要是两点原因造成的:
1、道路过窄,印象中乌兰巴托基本都是双车道,城市的主干道不过也才是双向四车道;
2、私家车保有量过高。这主要还是由于极低的关税,导致基本每个家庭都有车,甚至还不止一辆。(蒙古买车价格大概是国内的一半,二手车更是只要2000美金起)。
同时蒙古国允许进口二手汽车,导致左舵车右舵车并行,进一步加重了交通的压力。如今的乌兰巴托,已经是蒙古的标志、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一半人口集中于此。
乌兰巴托的市民居住区域,划分的很清楚:
图拉河以南是富人区、小区会带国际学校的那种;
中部和东部,是普通市民和白领居住的区域;
西部是工业区和开发区;
而北部,则是乌兰巴托的“棚户区”。随着城市化进展,越来越多的牧民来到城市生活,但他们买不起房,只能搭建自己的帐篷蒙古包,久而久之,就成了城北特色的“棚户区”。
棚户区的房子五颜六色,沿着连绵的山坡,密密麻麻的挨在一起。那种感觉很像色达。我们中去过色达的说:“这可比色达大多少倍咯!”政府近两年已经限制在棚户区随意建房了。
▲乌兰巴托城北的棚户区
▲乌兰巴托城北的棚户区
乌兰巴托冬季的空气污染相当严重,除了山谷地形、人口密度大、车辆多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世界上最冷的首都,棚户区的居民冬天会烧煤火取暖。
虽然国家从今年开始对他们实施用电免费,但高额的电供暖系统让他们无法承担,只能继续烧煤。也许棚户区唯一的优点就是夏天比市区凉快了。
因此,乌兰巴托一到冷天,城市里空气污染相当的严重,灰蒙蒙的弥漫着煤烟味。事实上,天气暖和一点或者夏天的时候,乌兰巴托的天空也是蓝莹莹的很美。
▲在乌兰巴托的最后一天下起了雪,雪中的棚户区片片白色里透着缤纷,看起来更漂亮。但是只有住在棚户区的人才知道,他们是多么不希望下雪。
▲乌兰巴托的超市里,常常看到这种巨大的锅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这应该是蒙古家庭用来煮羊肉的大锅,豪放霸气。
▲乌兰巴托的大街上有不少沿街卖奶制品的,像蒙古人最爱喝的马奶酒,城里的人已不再自酿,都是买这种街边摆摊牧民酿制的。
▲蒙古人生活随心随性,嗜酒。半夜的街上常见有人喝的烂醉,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政府规定,每个月1号,专门是乌兰巴托的禁酒日。那一天,各大商超禁止出售含有酒精的饮品,娱乐场所也因此休息关门。
▲蒙古的“退税”政策:蒙古政府为了鼓励市民索取发票(小票),扫描小票二维码可以返还1%的消费额,次年1月1日统一返还。别小看这1%,一年累计下来也是不少钱呢~
▲乌兰巴托的青旅,复古的俄式小公寓,暖气烧得很旺
▲冬宫附近的餐厅,蒙古人可以在任何地方搭建他们喜欢的蒙古包,餐厅里、楼顶上,甚至马路上。
▲made in义乌的蒙古玩偶
▲蒙古上网贼便宜,20块钱6个G,还送冰箱贴。
▲蒙古最值得购买的就是羊毛羊绒制品了,虽然款式不够时尚,但是保真。甚至有国内旅行团专门在冬天去蒙古扫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