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骑行、嗨玩、拍照、扬鞭策马…”这些词好像成了我这几年中最接地气的标签,差点忘了我也曾是一名出色的讲解型导游。原来带团时一路从兰州到青海湖,一口气讲6个小时不带歇的,看着客人拿着笔记本、眼神一刻不离的关注着你,那种感觉真是应句俗话——“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言归正传,写这篇《菩提花开莲花坳》与其说是景区攻略,不如说是我自己积累、实践多年的“导游词”,当然,我会省去那些冗长的诸如“占地多少亩、修建于哪一年、高几米、面阔几间····”等这类内容,毕竟这些太稀松平常了,我会从塔尔寺游览的先后顺序、对每个殿堂的精华看点、佛教小知识点与大家分享,相信看过的朋友一定会因为这篇不一样的攻略对藏传佛教、对塔尔寺、对宗喀巴大师有一个全新的了解。那么我们开始吧·······
一、 天降花雨梵音绕,大智文殊乘愿来
首先,大家要知道~塔尔寺(Taer Lamasery)~ 是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庙。内地的佛教我们统称为汉传佛教,他们有很多不同的派别,最为大家熟知的是“禅宗”,这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较深刻的一个宗派,著名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诗就是出自禅宗六祖之一的慧能大师。那么藏传佛教是怎么来的呢?简单说它是由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印度的婆罗门教+汉传佛教所组成的一个新的佛教支系,这当中形成最早的是宁玛派(也叫红教)、而形成最晚的是格鲁派(一般叫黄教,因为寺院的喇嘛头上戴的是桃型黄帽)
喇嘛(图片来自网络)
塔尔寺就是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其余五座分别是甘肃夏河的拉卜楞寺、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而塔尔寺最负盛名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是格鲁派的创始人、达赖和班禅的祖师、被誉为“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
宗喀巴(图片来自网络)
据说宗喀巴出生前的一个晚上,他的母亲梦见从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来了一位和尚在他家借宿了一宿,
文殊菩萨(图片来自网络)
而后这位和尚又化作金佛,在空中伴随着美妙的梵音和众多善男信女期许的目光胎入了其母的腹中,而后大地微颤,天降花瓣细雨,至此被认为文殊菩萨的化身、雪域佛陀的宗喀巴诞生了。而后来塔尔寺从建立到影响力的传播都与宗喀巴大师密不可分。
二、 身置莲花问佛路,手持明灯探三绝
当我们迈出山门的第一步,进入塔尔寺广场时可以环顾四周,会发现塔尔寺的建筑群是散落在山坳里,而不是内地寺庙常见的中轴对称分布,整个寺院依山而建,而山又形似一朵吉祥的八瓣莲花,
塔尔寺全景(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瓣花瓣上都有建筑,或是殿堂、或是佛塔、又或是藏族阿卡的小院(“阿卡”—对喇嘛的称呼方式,如果您要表示尊敬可以称他们为“阿卡吾”,错落有致。寺院的第一组建筑是广场上从东向西依次分布着8座白塔,叫做八宝如意塔
每座塔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这种搜一搜就有一大堆的故事我就不赘述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这些塔里面有没有舍利吧?其实根本没有舍利,只有一些高僧的衣冠埋藏在内,这种塔俗称“藏式白塔”,专业名词叫“覆钵塔”
覆钵塔(图片来自网络)
“覆”:倒过来的意思,“钵”:和尚化缘时拿的那个钵盂
法海钵盂(图片来自于网络)
再来给大家来点压箱底的东西,这可是我手绘的,可以让大家明白一个普通的佛塔都有这么多门道和意义。
塔尔寺乃至整个藏区有很多藏式白塔,虽然样子和材质略有不同,但是基本构造和代表意义是不变的。
如意八塔参观结束后进入的第一个殿堂名为小金瓦殿,也叫护法神殿,这个殿的看点在于内院2楼的动物标本,据说这些都是动物自然死亡以后把内脏掏空,填入名贵的藏药才能完好的保存,楼上的标本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
动物标本(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过要特别提示的是,景区讲解员很喜欢在这里讲塔尔寺的三绝艺术之一的“壁画”,而我从不在此给大家分享壁画艺术,因为这里两侧的回廊处看到的壁画都是后期创作的新产物,虽有壁画的精髓但少了些历史味道,关于壁画后边我会在详说。对了,讲到这还要普及一个游历藏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众人略知一二,但能不详解的一件佛器——“转经轮、玛尼经轮”
固定式转经轮(图片来自于网络)
当然他还有这种样子的
手摇式转经轮(图片来自网络)
太阳能转经轮(图片来自网络)
不论哪种,请记住这就是藏族人平日生活中三种念经方式的一种叫做“手念经”。手念经一定要“顺时针转动”(看看你手表的秒针就是顺时针方向),参观殿堂的顺序也是同样如此,千万不可逆转。另外两种念经方式:1、风念经:也就是经幡,常见于公路山口、山顶、湖边
经幡(图片来自于网络)
还有“撒隆达”也是风念经的一种,拿着一叠叠“隆达”随风洒向空中,做一次虔诚的公路过客。我从当导游时再到现在做青海小环线、甘青大环线向导的过程中,这是我的保留曲目,原因很简单,一是能像藏族那样够虔诚的祈福;二是抛向空中的瞬间抓拍照片很有Style。
撒隆达(图片来自于网络)
2口念经:也就是默诵经文,那么知识点来了,经轮上刻的是什么?经幡、隆达上经写的什么?藏族阿妈口中念的又是什么? 是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简单来讲可以理解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共融”。其实这简单的六个字内涵无限丰富,由于涉及到的很多专业术语,所以等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这里只分享一个可以让您瞬间提高专业逼格的知识点,先看这幅图
唐僧(图片来自于网络)
唐僧的帽子叫“五方佛冠”,五方佛是指五个不同空间领域的佛,而六字真言也对应着这些佛,“嗡”对应中间的大日如来佛、“嘛”对应北方不空成就佛、“呢”对应南方宝生佛、“叭”对应东方阿閦(chu)佛、“咪”对应西方阿弥陀佛、“吽”对应一切佛。看了这么多年《西游记》一直没搞清楚过吧?
二号殿堂是祈寿店,也叫“花寺”,
花寺(图片来自于网络)
历史典故同样不赘述,只说小知识点,一进店门两样东西必须了解:
1、一块半人高的石头,叫做“憩石”,据说是宗喀巴的母亲在背水途中用来倚靠休息的地方,后来信徒们也将其供奉了起来,上面贴了很多钱币,人们都说只要心中有佛不管是硬币还是纸币通通都能贴上去,反之则不然。放心吧,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能贴上去,因为石头上边抹了一层厚厚的酥油相当有粘度。
憩石(图片来自于网络)
2、憩石背后是一棵枝叶繁茂的菩提树,是七世达赖喇嘛为本殿开光时出现长成的,每当花开季整个殿堂小院被花香和花朵浸染,所以这个殿也叫花寺。
菩提树(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过提醒小伙伴们的是如果看到院子里有菩提叶落下,一定要手疾眼快,真要被你捡到那可真是幸福至极,但是也要郑重提示,千万不可越界擅自采摘哦,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菩提树外景(图片来自于网络)
花寺殿堂正中供奉释迦摩尼佛、其两侧是普贤菩萨和弥勒菩萨,此处的知识点在于殿内正前方有两座不显眼的小佛,一尊面部成白色的佛像他叫“白度母”也叫“七眼佛母”,额头处有一只眼睛、手心、脚心也各有一只眼睛。度母是观音菩萨的眼泪幻化成,有二十一度母,最常见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
白度母(图片来自于网络)
还有一尊面部成红色的佛像,他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图片来自于网络)
没错,就是《西游记》中常听唐僧会念颂的名号,唐僧一般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实际发音“南(na)无(me)阿弥陀佛”,“南无”出自于梵语,意思是礼敬、归命的意思;而阿弥陀佛被认为是西方世界的接引佛,念诵此句可以将其接引至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他还有另外两个不为人知的名字叫“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无量光是指他在空间上的无限;无量寿是指他在时间上的无限,总之就是永久的代表。
从“花寺”开始逐渐顺着一个缓坡往上走就来到整个塔尔寺看点最多的一座殿堂——大经堂。
大经堂(图片来自于网络)
进门后在左前方拾级而上注意看有一副砖雕
和气四瑞(图片来自于网络)
它叫做“和气四瑞”或者“吉祥四瑞”,传说这四只动物生活在一片森林中围绕着一颗树生活、嬉戏着。有一天有人问他们,这棵树长得如此高大壮硕谁的功劳最大?小鸟说“树的种子是我从远方带来的”;兔子说“种子是我播种的”;猴子说“种子是我日夜守护的”;大象说“种子是我负责灌溉的”······面对这个所谓的“谁的功劳最大”,没想到大家只是说了出来自己应该做好的那份本职工作,而没人去争那个所谓的“第一和功劳”。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简单朴实,我每每都要与大家分享。其实常年开车在路上,有时候遇到脾气着急的司机哥们,挤一下、别一下,宁肯慢一步也不要抢当那个“第一”,毕竟路上景色无限美、生命更珍贵,且慢一步、谦让一步······
继续从左侧的门进入大殿,左手边看到的第一尊佛也是整个塔尔寺出现频率第二多的佛像就是弥勒佛。弥勒佛在藏传佛教把他看做未来佛,
弥勒佛(图片来自网络)
PS:知识点:
1罗汉、菩萨、佛之间谁的“神级”比较高?:罗汉意为“自觉”,也就是仅仅自己能够觉悟;菩萨意为“自觉、觉他”,不仅自己觉悟还能帮助他人一起觉悟,这就是观音菩萨为什么设置九九八十一难在度化唐僧师徒的原因了。佛:意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层级一下子达到了顶峰,所以就成了佛。而藏传佛教看来过去佛教燃灯佛(犹如一盏明灯照亮苦海世界),而后释迦牟尼成佛后成了现在佛,据说释迦牟尼圆寂后再过56.7亿年后弥勒才会降世普度众生,现在还在修行,所以我们应该叫他弥勒菩萨才对。
2藏传佛教的弥勒佛不看肚子!!内地的弥勒佛笑容满面,大肚能容天下事的样子,
汉地弥勒佛(图片来自于网络)
而藏传佛教的弥勒佛大多为站立式的样子,少了大肚子,却在左右肩膀上多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净水壶”(型似于一个水壶或宝瓶)装满了甘露,滋养着众生;另一个肩膀上是一朵盛开着的 “莲花”象征着圆满。认准了这两个法器在一身,走遍藏区大多的寺庙他一定是弥勒佛,甭管他是什么体态
未来佛法器(图片来自网络)
看完弥勒佛一定要看他对面上方悬挂着的几幅珍品!由于店内灯光昏暗,一定要细看才能看清,这是塔尔寺“三绝艺术”之一的堆绣,也是堆绣中的绝品,人物的眼睛是用蓝宝石镶嵌上去的、牙齿使用象牙做成的,人物使用羊毛、棉花等填充起来的,极富立体感,所以我总结堆绣之绝绝于“形”,形态饱满逼真。
堆绣(图片来自网络)
接着往前走是一尊十一面观音像(一面属于自己的本身,另外十面代表菩萨修行的十个境界)
接着会看到有两个高大的台子,学名叫“法台”(活佛讲经说法的地方),法台左侧是一尊宗喀巴大师7岁时等身像,右侧是宗喀巴16岁和53岁时的等身像以及一尊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塑像。(很抱歉,店内不允许拍照,图片资料较少)这三个年龄段对于宗喀巴和藏传佛教来讲意义不凡值得纪念。7岁时宗喀巴受沙弥戒正式学佛,法名“罗桑扎巴”,16岁少年时离开青海踏上去西藏的求佛之路(当时西藏已经有很多不同藏传佛教教派,如宁玛派、噶举派等),据说离开时口中正在默诵经文,当他念到“不还不复来”的这句时下意识的往故乡看了一样,冥冥中预示着他再也不会回来。宗喀巴到达西藏拜各师名门,精进研修,当看到当时的西藏佛教戒规松散不得人心,于是他取百家之长,创立了以戒规严格而著称的格鲁派,格鲁意为“善规”,而这一年他已经53岁了。雪域佛陀用了一辈子在学习,才有了后天的功德圆满和今天的佛光普照····,
这样大家也就明白大经堂供奉这三尊宗喀巴像的意义了吧?其实人生好像就是如此,刚开始触摸到花花世界觉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过了一段人生的磨砺好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直到终老一生的时候才会觉得“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回过头来再来说说那两个法台(抱歉,还是没有图片),法台上边各有一张照片,分别是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尤其是十世班禅大师左为爱国爱教的领袖,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需要很多篇幅才能讲清楚,这里就不占用专来看攻略和游记朋友们的流量了(虽然肚子里满满的知识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ww525521 我们慢慢聊。当然前边有不准确的地方也请大家批评指正,毕竟佛学如苍穹,老马只是一个数星星的人····我在这里只大概解释一个知识点:
1达赖的名称: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的全称是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我们一般叫“达赖喇嘛”,达赖是蒙语“海洋”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师、老师”的意思,连在一起可以解释为“有一位如同有着大海一样渊博知识的老师”。
2班禅的名称:康熙皇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班禅是梵语班智达的简称,意思是“大学者”;额尔德尼是满语“珍宝”的意思,连在一起可以解释为“有一位如同珍宝一样贵重的智慧上师”。
讲到这整个塔尔寺可参观的殿堂已经过半了,本想着一口气全部写完呈现给大家,但是整理了一下还是太多,今儿就写到这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