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gegedemeimei
2017-09-13 14:40:40
到达传说中的艳遇圣地——西街。一条暗青色的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古香,让我不由想起徽
州的老街,好一番中华古风。
到达美团预定了西街的八间房客栈时已经是19:00,遇到3位70岁高龄的辽宁老人家,正在跟客栈老板商量次日的行程,最终我也加入他们一起报团去遇龙河段的竹筏漂流。之后晚饭还没来得及吃,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地中国.漓江山水剧场(原刘三姐歌圩)。(在客栈老板那里定的票160元)19:45的演出,等我拖着累残的双腿到达剧场时,已经座无虚席,我很惊讶的发现其中有一半是外国朋友,尽管语言不通,但毫不影响他们对艺术的感受,都饶有兴致、啧啧称赞。以方圆二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连绵山峰,广袤无际的苍穹为背景,利用梦幻的灯光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加之600人强大的演出团队精彩的表演,将刘三姐的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山水圣地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呈现眼前,绝对的震撼,叹为观止。
一个小时的表演结束后,好不容易风尘仆仆赶回客栈,疲乏得快要昏过去。
第二天(4月7日)
一早被噼里啪啦的暴雨惊醒时还不到6点,瞬间没了心情,没睡好不说,就这天气蜗居躲雨还来不及怎么去漂流啊,无奈已约好8点出发。硬撑着起床,吃个早餐鞋子和裤腿就已湿透了。
后来在车上遇到了一个小伙伴,也是我此次桂林之行唯一的一个小伙伴。她是今年刚毕业,打算留在深圳做财务工作,和我一样喜欢一个人随心随性的旅行。在遇龙河,是我正真的见识桂林的水,果然百闻不如一见,那种澄清,那种开阔,那种山水相依,烟波浩渺,整整一个大写的美,置身其中瞬间杂念全无。最惬意的是,乘坐竹筏,在遇龙河上自由自在的徜徉,心情就像风景一样美不可言。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到了银子岩溶洞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贯穿12座山峰,层楼式的溶洞,形态各异的钟乳石随着美轮美奂的灯光的变换,在水波的映衬下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格外好看。
到了龙潭古寨,跟着2号导游阿嫂一起领略了其中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恰逢柚子花开,随处可见一棵棵盛着无数洁白花朵高大的柚子树,空气里也浸润了淡淡清香。
在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的小巷里边走边听导游介绍侗族有趣的习俗,比如女生15岁的成年礼要滚泥塘滚一整天,再用金宝河的水洗干净,回家还要让阿妈滚鸡蛋,以象征已长大成年,以后的人生路摸爬滚打,吃苦耐劳,勇敢面对;得到阿妈缝制的五彩圣衣和阿爸给的腰带之后,就可以逛阿哥了,见到中意的阿哥就可以用长裙罩头抢回家;男方要通过半年至三年左右的试婚期,考验合格才可以“嫁”到女方的,婚宴则是长达3天3夜的全村流水席,等等听得我满心好奇,直想亲眼见一见各种场面。
最后一站是月亮山,就是走过路过,拍个照,曾到此一游而已。月洞大的离奇高宽各有50米,而山壁只有几米厚,洞顶挂满了钟乳石其中两块很像月宫里的吴刚和玉兔,导游说当年克林顿总统也惊讶于月亮山的神奇,并在洞中栽了一棵桂花树(应该是他自己编的)。
夜晚的西街,灯红酒绿,游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细雨微朦,街头巷尾的灯光就像情人迷离闪烁的眼睛,薄薄的一层雨水轻轻铺洒在暗青色的石板路上,五彩灯光和暗青色瓦房相映成趣,无需撑伞,踏着一双人字拖,尽情享受溅起水花的快意,走街串巷,从小吃街到酒吧到精品店和各大餐馆、特产专卖店,都各有特色,不仅能大饱胃口还能大饱眼福。
第三天(4月8日)
8点钟起床,9点出门花10元租了一辆坐骑,便潇潇洒洒的奔向这如画美景。具体哪个景点在哪里,对于我来说已经无关紧要,满眼都是美景,有意无意的踩着单车,清风拂面,道路宽阔,行人二三,突然觉得我竟独自享有了这山水、这清风与阳光,暗自窃喜倍感幸福。只记得那天阳光暖暖,清风徐来,绿树红花,青山绿水,悠游自在。
下午和妹子一起坐了4个小时的大巴(50元)到了龙胜县,来看这被誉为”梯田世界之冠”的龙脊梯田。第一次爬山路,陡直的石阶绵延无尽,外加手机导航的偏差,原本40分钟的路程,可怜我倆花了整整2个小时,从日落爬到天漆黑,后来还下起了雨,窄窄的石阶湿漉漉的好滑,只能靠手机电筒微弱的光小心翼翼的走着,好怕一个不小心就要永远的留在这千层梯田里了。20:30终于到达半山腰的酒店,所有的饥寒交迫,饥肠辘辘终于有了安慰。各种困乏,赶紧洗洗睡了,第二天我还是起了个大早,爬上西山韶乐一号观景台等日出,他们都说这是不可能事件,我就想反正来都来了,又何必在乎早起2个小时,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山上的清晨有清脆的鸟叫,流水潺潺,和鸡鸣谱成的乐章,有炊烟袅袅,清灰瓦房,青葱田野构成的画卷,分外的安宁祥和。站在观景台上,看千层梯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的曲线一条条,一根根如行云流水,潇洒柔媚。大山环绕,山间云雾弥漫,仿佛仙境一般。
来过的人都说金秋时节的龙脊梯田,出乎想象的美。我来错了季节,也来错了天气,好在风景不是最佳时期但也不错。
9点坐大巴车下了大寨,来到黄洛瑶寨看3月3首届“长发节”庆祝活动。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少男少女赶歌坡,抛绣球,所以也称“歌圩节”,还有一说是为了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农历三月三是汉、瑶、苗、侗、毛南等广西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全体公民放假两天。黄洛瑶寨中约300余人,他们是红瑶族人,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穿红色服装而得名。
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发型梳妆和护发秘方,红瑶女从十三岁开始蓄发,一辈子只在十八岁成人礼时剪一次头发,并把剪下的头发和平时梳头掉下的头发收藏好,等到结婚生子之后方可将剪下的和平时落下的长发一同盘在头上。最长者达2.3米,2002年,他们获得吉尼斯颁发的“群体长发之最”的证书,该村也被誉为”天下长发第一村”.他们的盘发也非常讲究,乌龙蟠发型的是已婚已育者,螺丝蟠发型的是已婚未育者,用绣花黑头巾包裹起长发的是尚未婚配的阿妹,他们的长发是不给外人看的,只有自己的家人才能看到,他们的长发必须在洞房当天由新郎亲自打开。由于常年使用山上的特殊野草和淘米水配制的护法秘方,无论年纪多大,他们头上都是青丝如云,很难见到一根白发。
瑶族同胞穿着红色盛装,进行集体梳长发,表演盘发,并展示少女成人礼,以及与八方来客对唱山歌,场面蔚为壮观,我第一次这么直观深入的了解红瑶族的风俗文化,很震撼。
夜晚精彩的篝火表演,瑶族阿嫂们载歌载舞,现场一片沸腾,在这里大家不分民族,不分国籍,没有压力,没有烦恼,完全放纵没有包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大家的一部分,什么都不必多想,只管纵情享受大自然的纯真还有瑶寨的淳朴,一起手牵手围绕篝火唱唱跳跳,转了一圈又一圈其乐融融。
今天是我过的最充实的一天,除了在黄洛瑶寨看表演,傍晚我发现阳光很好,突发奇想要去看看龙脊梯田的日落,以弥补早晨错过日出的遗憾。当我下了班车,一路狂奔而上,最后浑身大汗,气喘吁吁的站在平安寨九龙五虎的观景台上的时候,我看见远处山头夕阳正好,脚下水漫梯田,一片片明镜,一道道绿,悠扬起伏,明暗有致,美不胜收。
第四天(4月10号)
早上坐大巴中午到的桂林。本来没打算在桂林逗留的,可惜没买到当天去北海的车票,只能住一晚再走了。本来不怀期待,结果却恋恋不舍。发现我跟桂林这座小城很投缘,她就像安徽芜湖一样,是一座小家碧玉型的城市。地域不大,但山清水秀环境优雅;不甚繁华,但市民友爱生活滋润。
在这里可以徒步游览市区的风景,当晚我就从桂林站走到中山路,沿着桃花江畔到了漓江边,逛完了正阳路步行街。不得不感叹,桂林的人行道实在是太宽阔了,特别适合散步,两旁是蓊蓊郁郁的大榕树,路边美丽的漓江缓缓流淌,清风习习,花香阵阵,在宽敞洁净的沿江的大道上走走停停,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么?
从正阳路步行街里逛逛吃吃出来,天色已晚,偶遇日月双塔,灯光璀璨,互相辉映,在杉湖的波光里更是流光溢彩,美丽夺目。
同一位市民大叔闲聊,他从日月双塔的建造说到桂林的抗战历史,近年的发展建设,细到日常生活,言语之间流露出作为桂林人的自豪感和对这座城市满满的爱意。还记得他说“我们桂林人哪能不了解桂林的历史,我们桂林生活节奏不快,人性情温和不燥不火,人健康长寿,懂得享受生活。”,桂林的景和桂林的人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好印象。
第五天(4月11日)
北海之行,是我最后悔的行程,说好的涠洲岛因为时间太赶放弃了,号称“天下第一滩”的银滩,灰蒙蒙脏兮兮的,完全不是想象中的蓝天白云海风斜阳。
看了一眼银滩之后,我果断坐车回到南宁,次日坐高铁回到了广州,至此为期7天的广西桂林之旅圆满结束。
总结
此行最惬意的五个时刻:乘竹筏游漓江、夜游西街、骑行十里画廊、龙脊梯田看日落、漫步二江四湖。
烟雨桂林 如诗如梦
——记2016.4.6-4.12桂林自由行
我在经历了广州长达一个月灰蒙蒙、湿漉漉的回南天之后,和日复一日工作占领全部的生活之后,迫切的想找个地方静一静,也需要找个地方歇一歇,安慰犒劳一下疲惫的身心,因为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好难得调出一周的假,选择了邻省一座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小城,开始了一场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一天(4月6日)
真是应了那句话清明时节雨纷纷,直到4月中旬南半个中国都是泡在雨里的。等D2824到达桂林西站已经是15:00了,虽然是阴天,好在没下雨。
事先已经知道桂林站就在市内,离象鼻山,二江四湖等景点很近,就坐了1路公交车在桂林站下,顺便在附近溜达溜达找个住处,准备晚上去市内各大景点看一看,第二天再乘车去阳朔的,一不小心遇到了从汽车站开往阳朔的大巴,就听见几声高亢的声音喊着:阳朔,阳朔,马上就走!一激动直接跳上车,直奔阳朔,20元的车票经历近2个小时后于18:00到达阳朔北站,后乘5号公交(费用1元)
到达传说中的艳遇圣地——西街。一条暗青色的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古香,让我不由想起徽
州的老街,好一番中华古风。
到达美团预定了西街的八间房客栈时已经是19:00,遇到3位70岁高龄的辽宁老人家,正在跟客栈老板商量次日的行程,最终我也加入他们一起报团去遇龙河段的竹筏漂流。之后晚饭还没来得及吃,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地中国.漓江山水剧场(原刘三姐歌圩)。(在客栈老板那里定的票160元)19:45的演出,等我拖着累残的双腿到达剧场时,已经座无虚席,我很惊讶的发现其中有一半是外国朋友,尽管语言不通,但毫不影响他们对艺术的感受,都饶有兴致、啧啧称赞。以方圆二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连绵山峰,广袤无际的苍穹为背景,利用梦幻的灯光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加之600人强大的演出团队精彩的表演,将刘三姐的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山水圣地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呈现眼前,绝对的震撼,叹为观止。
一个小时的表演结束后,好不容易风尘仆仆赶回客栈,疲乏得快要昏过去。
第二天(4月7日)
一早被噼里啪啦的暴雨惊醒时还不到6点,瞬间没了心情,没睡好不说,就这天气蜗居躲雨还来不及怎么去漂流啊,无奈已约好8点出发。硬撑着起床,吃个早餐鞋子和裤腿就已湿透了。
后来在车上遇到了一个小伙伴,也是我此次桂林之行唯一的一个小伙伴。她是今年刚毕业,打算留在深圳做财务工作,和我一样喜欢一个人随心随性的旅行。在遇龙河,是我正真的见识桂林的水,果然百闻不如一见,那种澄清,那种开阔,那种山水相依,烟波浩渺,整整一个大写的美,置身其中瞬间杂念全无。最惬意的是,乘坐竹筏,在遇龙河上自由自在的徜徉,心情就像风景一样美不可言。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到了银子岩溶洞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贯穿12座山峰,层楼式的溶洞,形态各异的钟乳石随着美轮美奂的灯光的变换,在水波的映衬下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格外好看。
到了龙潭古寨,跟着2号导游阿嫂一起领略了其中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恰逢柚子花开,随处可见一棵棵盛着无数洁白花朵高大的柚子树,空气里也浸润了淡淡清香。
在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的小巷里边走边听导游介绍侗族有趣的习俗,比如女生15岁的成年礼要滚泥塘滚一整天,再用金宝河的水洗干净,回家还要让阿妈滚鸡蛋,以象征已长大成年,以后的人生路摸爬滚打,吃苦耐劳,勇敢面对;得到阿妈缝制的五彩圣衣和阿爸给的腰带之后,就可以逛阿哥了,见到中意的阿哥就可以用长裙罩头抢回家;男方要通过半年至三年左右的试婚期,考验合格才可以“嫁”到女方的,婚宴则是长达3天3夜的全村流水席,等等听得我满心好奇,直想亲眼见一见各种场面。
最后一站是月亮山,就是走过路过,拍个照,曾到此一游而已。月洞大的离奇高宽各有50米,而山壁只有几米厚,洞顶挂满了钟乳石其中两块很像月宫里的吴刚和玉兔,导游说当年克林顿总统也惊讶于月亮山的神奇,并在洞中栽了一棵桂花树(应该是他自己编的)。
夜晚的西街,灯红酒绿,游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细雨微朦,街头巷尾的灯光就像情人迷离闪烁的眼睛,薄薄的一层雨水轻轻铺洒在暗青色的石板路上,五彩灯光和暗青色瓦房相映成趣,无需撑伞,踏着一双人字拖,尽情享受溅起水花的快意,走街串巷,从小吃街到酒吧到精品店和各大餐馆、特产专卖店,都各有特色,不仅能大饱胃口还能大饱眼福。
第三天(4月8日)
8点钟起床,9点出门花10元租了一辆坐骑,便潇潇洒洒的奔向这如画美景。具体哪个景点在哪里,对于我来说已经无关紧要,满眼都是美景,有意无意的踩着单车,清风拂面,道路宽阔,行人二三,突然觉得我竟独自享有了这山水、这清风与阳光,暗自窃喜倍感幸福。只记得那天阳光暖暖,清风徐来,绿树红花,青山绿水,悠游自在。
下午和妹子一起坐了4个小时的大巴(50元)到了龙胜县,来看这被誉为”梯田世界之冠”的龙脊梯田。第一次爬山路,陡直的石阶绵延无尽,外加手机导航的偏差,原本40分钟的路程,可怜我倆花了整整2个小时,从日落爬到天漆黑,后来还下起了雨,窄窄的石阶湿漉漉的好滑,只能靠手机电筒微弱的光小心翼翼的走着,好怕一个不小心就要永远的留在这千层梯田里了。20:30终于到达半山腰的酒店,所有的饥寒交迫,饥肠辘辘终于有了安慰。各种困乏,赶紧洗洗睡了,第二天我还是起了个大早,爬上西山韶乐一号观景台等日出,他们都说这是不可能事件,我就想反正来都来了,又何必在乎早起2个小时,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山上的清晨有清脆的鸟叫,流水潺潺,和鸡鸣谱成的乐章,有炊烟袅袅,清灰瓦房,青葱田野构成的画卷,分外的安宁祥和。站在观景台上,看千层梯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的曲线一条条,一根根如行云流水,潇洒柔媚。大山环绕,山间云雾弥漫,仿佛仙境一般。
来过的人都说金秋时节的龙脊梯田,出乎想象的美。我来错了季节,也来错了天气,好在风景不是最佳时期但也不错。
9点坐大巴车下了大寨,来到黄洛瑶寨看3月3首届“长发节”庆祝活动。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少男少女赶歌坡,抛绣球,所以也称“歌圩节”,还有一说是为了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农历三月三是汉、瑶、苗、侗、毛南等广西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全体公民放假两天。黄洛瑶寨中约300余人,他们是红瑶族人,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穿红色服装而得名。
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发型梳妆和护发秘方,红瑶女从十三岁开始蓄发,一辈子只在十八岁成人礼时剪一次头发,并把剪下的头发和平时梳头掉下的头发收藏好,等到结婚生子之后方可将剪下的和平时落下的长发一同盘在头上。最长者达2.3米,2002年,他们获得吉尼斯颁发的“群体长发之最”的证书,该村也被誉为”天下长发第一村”.他们的盘发也非常讲究,乌龙蟠发型的是已婚已育者,螺丝蟠发型的是已婚未育者,用绣花黑头巾包裹起长发的是尚未婚配的阿妹,他们的长发是不给外人看的,只有自己的家人才能看到,他们的长发必须在洞房当天由新郎亲自打开。由于常年使用山上的特殊野草和淘米水配制的护法秘方,无论年纪多大,他们头上都是青丝如云,很难见到一根白发。
瑶族同胞穿着红色盛装,进行集体梳长发,表演盘发,并展示少女成人礼,以及与八方来客对唱山歌,场面蔚为壮观,我第一次这么直观深入的了解红瑶族的风俗文化,很震撼。
夜晚精彩的篝火表演,瑶族阿嫂们载歌载舞,现场一片沸腾,在这里大家不分民族,不分国籍,没有压力,没有烦恼,完全放纵没有包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大家的一部分,什么都不必多想,只管纵情享受大自然的纯真还有瑶寨的淳朴,一起手牵手围绕篝火唱唱跳跳,转了一圈又一圈其乐融融。
今天是我过的最充实的一天,除了在黄洛瑶寨看表演,傍晚我发现阳光很好,突发奇想要去看看龙脊梯田的日落,以弥补早晨错过日出的遗憾。当我下了班车,一路狂奔而上,最后浑身大汗,气喘吁吁的站在平安寨九龙五虎的观景台上的时候,我看见远处山头夕阳正好,脚下水漫梯田,一片片明镜,一道道绿,悠扬起伏,明暗有致,美不胜收。
第四天(4月10号)
早上坐大巴中午到的桂林。本来没打算在桂林逗留的,可惜没买到当天去北海的车票,只能住一晚再走了。本来不怀期待,结果却恋恋不舍。发现我跟桂林这座小城很投缘,她就像安徽芜湖一样,是一座小家碧玉型的城市。地域不大,但山清水秀环境优雅;不甚繁华,但市民友爱生活滋润。
在这里可以徒步游览市区的风景,当晚我就从桂林站走到中山路,沿着桃花江畔到了漓江边,逛完了正阳路步行街。不得不感叹,桂林的人行道实在是太宽阔了,特别适合散步,两旁是蓊蓊郁郁的大榕树,路边美丽的漓江缓缓流淌,清风习习,花香阵阵,在宽敞洁净的沿江的大道上走走停停,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么?
从正阳路步行街里逛逛吃吃出来,天色已晚,偶遇日月双塔,灯光璀璨,互相辉映,在杉湖的波光里更是流光溢彩,美丽夺目。
同一位市民大叔闲聊,他从日月双塔的建造说到桂林的抗战历史,近年的发展建设,细到日常生活,言语之间流露出作为桂林人的自豪感和对这座城市满满的爱意。还记得他说“我们桂林人哪能不了解桂林的历史,我们桂林生活节奏不快,人性情温和不燥不火,人健康长寿,懂得享受生活。”,桂林的景和桂林的人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好印象。
第五天(4月11日)
北海之行,是我最后悔的行程,说好的涠洲岛因为时间太赶放弃了,号称“天下第一滩”的银滩,灰蒙蒙脏兮兮的,完全不是想象中的蓝天白云海风斜阳。
看了一眼银滩之后,我果断坐车回到南宁,次日坐高铁回到了广州,至此为期7天的广西桂林之旅圆满结束。
总结
此行最惬意的五个时刻:乘竹筏游漓江、夜游西街、骑行十里画廊、龙脊梯田看日落、漫步二江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