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题记:四年前,一篇写无锡的长篇游记,我得到了一笔1200元的稿费,尽管当时拍的照片惨不忍睹,可用心写的文字,哪怕今日再看,也觉得还是有可读性。
四年前的我,在~鼋头渚(Turtle Head Isle Park)~
四年后的我,重返鼋头渚
以下是写无锡的一篇旧文
江南自古多繁华,杏花春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自然风光中充斥着点点诗意,且人杰地灵,古往今来赞诵咏叹的诗章俯拾即是,~无锡(Wuxi)~ 便是这么一座江南古城。尽管此前已反复来过多次,还是想再一次近距离观摩感知它的山水人文,不需要一次性全部阅尽,挑自己欢喜的便好。
【一 太湖佳绝处】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这是当年郭沫若游历~鼋头渚(Turtle Head Isle Park)~ 时望景生情写下的赞美诗句。
也正是这句绝唱,让我对鼋头渚人未去,已倾心。
且看鼋头渚的景点名称,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随便罗列一些,道不尽的人文诗意盎然。
我们从犊山门进鼋头渚,满目绿意,柳树婆娑,在四月的春光下摇曳着妙不可言的韵致。
乘船前往太湖仙岛,船徐徐前行,站在船头,临风而立,烟波浩渺的太湖一览无余,远处,是点点古帆,俨然是一幅渔舟唱晚的山水写意画,在眼前铺陈开来,据说当年徐霞客就是乘坐这样的帆船一路乘风破浪,壮游中华,遥想于此,不禁心潮澎湃,心中那个要踏遍万水千山的梦就此绵延滋长。
登岛后沿着小路往高处走去,不时有“天街”、“银河”的文字标示,人也像是因此而沾染了仙气般,顿时之间脱俗起来。
山涧里流泻着飞泉瀑布,正是“银河”,往前走几步,石路旁的花儿娇媚开满枝头,适才哗哗的水声转身间变成了流水低吟,抬头看,前方广福禅寺飞翘的屋檐从树丛之中隐现而出,此情此景,好似山中弹奏着一曲不断变换的古筝乐,从步步清风变成高山流水,然后是禅院钟声。
鼋头渚的大觉湾,不仅复制了乐山大佛,还复制了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
坐船离开仙岛,走至樱花林,樱花已谢,偶有残余一两朵,还在枝头拼命留恋这短暂春光,虽不见那绯红樱花云,却也并不遗憾,太湖之美,四季不同,而太湖的水寺院的禅意以及那江面上的点点帆船已成心头画,留在回忆中。
PS:在古代传说中,“鼋”是龙唾液化成的神物,被赋予万物更始、圆满吉祥的涵义。
【二 古运河幽思】
喜欢历史的人知道,京杭大运河是何等浩然壮阔,无锡古运河正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清明桥是领略古运河风情的经典之处,它始建明代万历年间,原叫清宁桥,后因避讳道光皇帝的“宁”字而改名清明桥,沿用至今。
来到古运河边,站在石桥上,放眼望去,类似的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白墙黑瓦不知看过多少遍,却依然不觉烦厌,这是江南最寻常的景致,那摇橹声不经意就让我泛起涟漪,想起故乡的小河,想起历史中无数关于江南的故事与传说。
康熙、乾隆两帝曾多次下江南,都在无锡逗留,恋上这方山水灵秀的宝地不舍离开,依稀间仿佛看到他们雍容华贵的身影,那锦衣华服,风流倜傥,喜欢作诗挥墨的才子?是乾隆么?他走出金銮大殿,六巡江南,是为了解官风民情?还是为培植臣士宣扬圣恩?想必少不了的,是一个叫做江南的梦吧。“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这是乾隆第六次南巡写下的话语,他连做梦都在回味下江南时的情景,可见眷恋有多深切。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会让人中毒与上瘾的,它的魅力在山山水水在芳草杏花在卷帘莺啼之中,让人愿意一遍遍来,一遍遍细读与回味。
站在桥这头,将镜头对准远处的清明桥,怎么拍,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是抹不去的背景,倒也好,一边是古旧泛黄的昨日,一边是明媚蓬勃的今天,无锡古今的缩影,在古运河畔呈现。
【三 东林书院情】
想去东林书院,源于那对千古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撰写者正是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
如今的东林书院,比邻川流不息的马路,四周是高楼大厦,走进书院,骤然清静,有些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下午四点半,书院的售票阿姨已开始张罗下班,想必平日的东林书院,怕不是什么人气景点吧。书院很小,亭台楼榭,一池春水,更像是一个小型园林,一刻钟便可走遍,只有伶仃几人,碰上,大家微微点头,以示寒暄,轻轻一笑,笑容中仿佛业已明白,为何在此邂逅的原因。
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紧凑的散布在书院之内,这里,像是被一方遗忘的角落,曾几何时,东林书院堪称是整个无锡的中心,东林党人不畏强权为民请命,一身浩然正气,他们的“清流”影响着天下的舆论,是何等叱咤风云,而今,却略显局促的地处闹市,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小景点,被一带而过。
阳光,斜斜的洒在斑驳的长廊上,一叶芭蕉的影子拉得老长,是东林书院的心事么?
我来到这里,与之相逢,是佛所说的尘缘。
门卫来喊,说赶紧点要关门了,遂离开,我们的两日无锡之行就此告一段落,更多的山水美景与人文,待于下次,逐一来寻。
是的,四年后,我带元宝来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