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_ting 2017-02-03 15:53:22

文笔细腻,藏着心思奉化遍地灵山,唯有此山可望乡
应志刚

奉化遍地灵山,唯有此山可望乡


6gq4kvetl8jp5nv7i9229g9s2s6h2dk6.JPG!pos

文图/@应志刚 (微信:yingzhigang001)


  南山,是奉化许多70、80后无法抹去的记忆。

  住在奉化城的这两代人,儿时的春游或是秋游,未曾到过南山的,未曾在巅峰南山塔下,玩过官兵捉强盗游戏的,恐怕要被视为异类了。

  南山不高,海拔266米,位于奉化城区的东南方向,山势挺拔,绵延数公里。

  第一次闻听南山,还是顽劣混沌的年纪。那年时节,母亲还很年轻,在村里的小学执教。

  一周前,就听母亲说,要带学生去南山春游远足。

  起始,她是不肯带我的,怕一路累赘。

  架不住我滚地耍泼,又得一位年岁较长的学生担保,一路看护,终于勉强答应。

  谁知连日兴奋过头,远足那天,我竟发烧泻肚。

  挣扎着嚷嚷,要跟着母亲去,终究没有力气长时间哭闹,躺在床上委屈不已。

  母亲好言宽慰,答应归来时带糖果于我,只得悻悻应允。

  幼年生活于山村,四周都是山,若论奇峻或是风景,南山实在逊色。

  我并非稀奇那片山林,只是闻听以往去过南山远足的兄长讲述,在山顶玩官兵捉强盗时,何等的疯闹,故此存了心思。


woh2l1wgn9ij0m4jkuc2qwg9zhh1xrdo.JPG!pos

  数年后,及至到城里上小学,终于有了春游南山的机会。

  老师提前一天预告,交代我们准备中午的干粮。

  那时能够买到的零食不多,无外乎面包、蛋糕之类。

  家境好些的,往往会煮几个茶叶鸡蛋,或备些水果、牛奶之类,塞入孩子的书包。

  我没有这般好福气,父母自小不宠溺孩子,加之工作繁忙,自然也是顾不上许多。

  将就两个奶油面包,一个旧的军用水壶灌满开水,学着军人的摸样,将书包与水壶交叉斜挎起来。

  一路唱着学校里教的歌子,男同学牵着女同学的手,雄赳赳往着南山进发。

  半个小时的脚程,到了山脚下,早有事先到达的老师沿途监督,按照他们的指令,缓缓登山。

  在奉化长大的小孩子,山见得多,不觉稀奇,当年唯一的一座公园也是山,日常的游戏大都也与钻山林、攀岩石相关。

  所以,爬山这种事,各班老师的监管也不是很严厉。

  到了半山,队形已经混乱,调皮的、身体强健的,东冲西撞跑到了队伍的前面,不一会就听他们在山顶咋咋呼呼地喊,“我们胜利了!”

  到了山顶,就一座石塔光秃秃竖在一块平地上,想来此地游客不少,方圆十米之内,都是夯实的泥地,寸草不生。

  传说中的官兵捉强盗游戏,玩了一小会,就觉无聊,加之老师布置围起来唱歌、丢手绢之类,更觉无趣。

  好在,不久就宣布集体野餐,早就按捺不住饥馋的小猢狲们,各自取出干粮,三五成堆交换着吃食起来。

  偶有同学寻到了一两捧浆果,送到老师面前讨好,其余同学见了,大都会鄙视一句,“马屁精”。

  结束野餐,在老师视线范围内,自由活动了十分钟,就得到指令,“下山!”

  返程大都表情怏怏,仿佛吃了很大的亏,因为感觉南山并不好玩,因为回到学校,还要集体写作文,题目叫作《快乐的春游》。

ge83fqwewjdx1nt9itaaayj5x38e94wo.JPG!pos

  前些天返乡,拗不过平原地区长大的岳父、妻子和儿子,强烈想要去爬山的愿望,又再次想起了南山。

  午饭前,驱车抵达南山脚下。

  山风凌冽,儿子一路在前奔跑,不时折回来“挑逗”我的岳父,“爷爷,这就是寿比南山的南山,你要快点爬到山顶,那样你就会长命百岁的。”

  攀至半山的寒山亭,小猢狲终究感觉有些累,站在亭子里,颇为得意地一声声召唤远远落在后面的爷爷与妈妈。

  寒山亭是近年新建的,视野开阔,可览奉城景致。亭下栽有一株松树,虽不逾十年却造型苍遒,名曰“南山不老松”。

  亭的左侧有条小径,掩映于竹林,通往南山禅寺。

  唐咸通年间,一位来自天台的行脚僧,见西来的县江在南山山脚转弯,时常洪水泛滥,祸害一方,故此发愿要“剪茅辟址,筑塔镇龙”。

  寺庙建起之后,起名为吴峰院,直至明洪武初年,方才改叫南山禅寺。

  寺庙共有三进院落。

  第一进为山门殿,正面供奉弥勒,反面韦陀,两侧为四大金刚;第二进为大雄宝殿,正面供奉如来,反面供奉观音,两侧供十八罗汉及文殊、普贤等诸菩萨;第三进为三胜殿,共两层,第一层供观世音,第二层供三圣。

  寺内尚有斋堂僧房、放生池及牌位楼,另有古井一口。

3pdw73bkflbk8a62uty19u4qwol3uaaw.JPG!pos

  拜谒完南山禅寺,岳父和妻子因体力不支,在寒山亭歇息,我带着儿子继续往上攀行。

  山脚至寒山亭的路极为开阔,可供汽车直接开到半山,而接下来登顶的路却极为崎岖,是一条石砌的古道,或攀岗脊,或沿斜谷,穿插于密林之间。

  因为冬季恰逢枯水期,沿途听不到潺潺涧流声,但一路松涛阵阵,鸟鸣树梢,倒也感觉清幽。

  怎奈年岁不饶人,行至半途已是喘息难定,只有那小猢狲,恰在我第一次邂逅南山的年纪,步履轻快。

  或俯身捡拾落于一地的松果,或消遁于林木间,待我近身忽地跳将出来,做山大王状,嘴里念念有词,“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

  拼了一身力气,到底拿半条命登了顶。

wb7c0ipygeu4l3bp7d23i6lnn49rx0rg.JPG!pos

  南山之巅,石塔依旧。

  当年囫囵走过,未曾探究其名,今日再来,因为要给儿子讲些典故的缘由,提早做了功课,知此塔名为瑞峰塔。

  瑞峰塔与南山禅寺同为唐咸通五年天台行脚僧筹资所建,清嘉庆12年,因风蚀严重,奉化知县彭公募款重建。

  塔身均为条石刻砌而成,取材于东南边的石塘,整体呈六角七级,密檐楼阁式,高13.45米。

  塔基为弥须座,直径5.2米,底座每面阔2.6米,高2.47米,共三级,最上一级呈复莲状。

  腰檐为石雕翘角,呈象鼻形,每层每面都用麻石筑成,辟有壶门,门上图案已经模糊。

  塔身各层式样不一,有宝瓶状、皇冠状,塔顶为宝葫芦型。

  塔东首下方有一碑亭,穿斗和抬梁相结合的梁架结构,通面宽3间,通进深2间,面积约7平方米,高2.8米。

  亭顶用大石板起瓦缁,脊上雕鸱尾,檐枋上有一横匾,上书“瑞峰塔碑亭”,檐柱上刻对联:“文笔一枝凌霄汉,穹碑千古耀南山”。

  若问此地风光如何?

  宋时《南山寺碑记》有云:堂开千叶之莲,塔现七层之影。

  立于山巅,远眺奉川蜿蜒,激荡起多少心中往事,那些年的风月重新扑面,竟是抑不住要老泪纵横。

  “咦,老爸,你怎么哭了?”

  “山上风大!”

  “哦”,儿子竟是学会了安慰人,“老爸,你要开心,我们登上了南山,我们一定能活一百岁!”




lyfd9rp36iohd4ssn6mpbdginlgiijt3.JPG!pos

2017-02-03 15:27:05 相关讨论(9)

全部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