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遗忘千年的安居古城
经过一晚的雨水洗礼,清晨的~安居古城(Anju Ancient City)~ 清新、干净,安详。走进巷子雨还在飘,只是如雾气般洋洋洒洒的掉落。三三两两的老人提着竹篮沿着古城的青石板路溜达着,我好奇的上前探寻,原来是去城外不远地方赶早市。不时会碰到几只早起的小狗悠闲的溜达着,看见陌生人它们也不狂吠,或许是见惯了来这里的游人,或许是压根就不稀得瞅你。古巷中的孩童不时地来回嬉戏追逐,打破了清晨古城的静谧。
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古城的店铺逐渐的开门迎客,面馆也迎来了几位不会说中文的外国男女,喜欢古城里的小面,更喜欢这里的辣。看着他们交谈甚欢,不时地指手画脚,我忍不住暗自偷笑。青石板一块接一块从我的脚底滑过,目送我欢乐而行,贪婪地呼吸着清晨的空气,徜徉在流进古城小巷的濛濛细雨中。雨丝缓缓地洒下,轻轻地流淌,沿着白墙黛瓦和青石板路,流入了小巷,流上了肌肤。在细雨的轻抚下,游弋的炊烟也愈发浓密,将晨时的古城妆点的如梦如幻。
远远的看到铺子里正在做糍粑的妇人,因未曾见过它的制作过程,就好奇的走了过去。妇人满脸堆笑的抬起头来,热情的招呼着,热乎乎的糍粑来尝尝,说着就让里面的男人赶快弄两块拿过来。我说不用尝了,我可以进去看看是怎么做的吗。她爽快的答应着,就把我领了进去。一一介绍着她的糍粑是如何加工出来的。最后很热情的非要我尝她的糍粑。无奈就不客气的吃了一个,没想到居然很好吃。就毫不吝啬的买了五块带着边走边吃。
每逢遇到缠绵的细雨,不喜欢举伞而是喜欢雨丝划过脸庞的感觉,滋润而舒服。看着雨丝飘落在青石板上,望着路人手中的花伞,发出滴滴答答的雨声。望着古城墙上那抛绣球的阁楼,思绪仿佛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一袭红衣的女子站在阁楼里,随手一抛她的幸福就此定格。
店铺里不停的包迷你小粽的老奶奶,手法如此的娴熟,小小的粽叶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飞,三两下一个精致的绿意悠悠的三角粽就被挂了起来。他身后拌米的老爷爷默默的干着活,奶奶也不吆喝,只是不停的在挂她的小粽子,不一会她的铺面上就挂满了粽子,一个个被扎成堆的,一个个被串起来的,在奶奶的巧手中写满了诗情画意。
湖广会馆的高大门楼十分醒目,四面翘起的房檐,如要展翅腾飞的雄鹰。就如同这当年飞来这里的富贾巨商,在此经营者自己的生意,为了能把生意做强做大才有了这个可以商议大事的会馆,才有了相会老乡的场所,品尝家乡菜的地方。时不时约上三五好友听那抑扬顿挫的老戏,议那生意上的难事。
背着菜篓的老奶奶蹒跚而行,手里的秤杆已无需她的吆喝,人们就知道她来了。人们互相打着招呼走过科甲坊。这里曾经的辉煌,这里曾经的繁华,都一一镌刻在这千年的古城中。文人墨客,富贾巨商,都曾是这安居古城历史的见证。
走出古城,拐进迎龙门,拾级而下。古渡口虽经过千百岁月的冲刷、稀释,却犹存当年的些许风韵。几只船零落地停靠于岸边,两位妇人在捶洗着衣服,毫不理会来来往往的游人。乘上游船畅游涪江琼江,两江交汇于此。这边楼阁倒影在水中轻柔地舞动着,那边的翠竹倒映在平静的江面让你难以分清那个是真哪个是假。阁楼与绿色将河水染成了一幅山水画,让河水饱蘸古城的墨味。古城的桥总会很及时地出现在眼前,跨过河水,微微拱起的身躯释放出无尽的意境。而水,满怀柔情地拂过水中的桥身,从桥下从容漂游而过。
古城的夜是寂静的,店铺都已打烊,只有酒吧街上灯火通明,把酒言欢,对酒当歌。巷口拐角处的烧烤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一对年轻夫妇领着孩子在等着他们的烤粉皮和豆皮。
古城的江边放飞祝福,放飞平安,孔明灯徐徐升起,让它把我们的祝福带给远方的亲人,把我们的愿望尽快实现。
登上城隍庙安居古城尽收眼底,古城仿佛一个古老的传说,诉说着这千年的文化,千年的历史。古城更像一个痴情的男人,一直矗立在山城江边,岁月已在他的脸上刻出沧桑痕迹,心却还似当年模样,想着心爱的人儿,一个身穿绣罗衣裳的女子,笑语盈盈地归来,在城外的孤舟上再唱起泛黄地曲调。临别古城的刹那,我频频回头,难舍那些白墙黛瓦,亭台楼榭,青石板路,传统悠远的古文化。濛濛细雨让古城的生命更加丰盈润泽,古城烟雨悄无声息地滑落人间……
离安居古城不远的黄角门,因两棵三百年的黄角树自然生长而合体。真乃是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若当江浦上,行客祭为神。据说从这个门钻过年轻人就会很快找到另一半,所以来这里祈福的人是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