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探龙摩爷秘境 三千牛头祭祀神灵
走进龙摩爷,你会一下子紧张起来,仿佛神灵就在你的身边。这里林幽草密,常年云雾缭绕,绝对是人类敬畏而神灵喜欢的地方。
幽深的谷底在树干和悬崖峭壁上挂满牛头骨,触及几乎所有可及的地方。
你的前后、左右、上下全部是祭祀给神灵的水牛头,如果清点,超过三千头...
在农耕时代,牛是人类最大的生产资料也是生产动力,在人与自然抗争和改变过程中,牛是重要角色,是人类最好的帮手,牛也为各个民族所崇拜。
可以这么说,牛是最初伴随着人类进化与发展的伴侣,对牛知恩的民族才是有良心的民族。
所以牛图腾、牛供奉、牛崇拜是很多农牧民族的古老文化基础,一直伴随着他们生产和生活左右。
而佤族对牛的认知与崇拜更胜一筹!
佤族是散居在中缅边境两侧“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相似族群,原意为“住在山上的人”,1962年统一定名为“佤族”。
佤族现在有一百多万人口,其中在我国有四十多万,属于比较少的少数民族,另一部分部分生活缅甸,在缅甸他们属于比较大的少数民族。
佤族历史上非常重视对神灵的祭祀,有很多祭祀宗教文化活动,特别是“拉木鼓”、“播种节”、“接新水”、“取新火”等节日都要举行剽牛等祭祀活动。
在云南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但佤族无疑是比较彪悍一个民族,他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曾经用漂亮的男人头作为祭祀用品。这习俗即血腥又让周围的民族充满了恐惧,一直沿袭到建国后1958年才结束。
我曾在靠近缅甸的~翁丁佤寨(Wengding Wa Village)~ 的小黑家住过,小黑告诉我他爷爷就是缅甸的佤族人,被族群派去“猎人头”(就是砍一个外族的男子人头回来做祭祀),因不肯杀人而跑来中国,隐姓埋名一生。
而在沧源县广允缅寺的李长老告诉我,他是傣族,他的祖上就是因躲避佤族砍头而跑到缅甸去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回来。
如今“猎人头”活动早已经成为了历史,但佤族的祭祀活动并没有停止,对神灵、对祖先的供奉没有结束。而龙摩爷就是佤族最古老、最著名的祭祀场地。
其实“龙摩爷”是佤语发音,“龙”是森林,“摩爷”水牛头,意为挂牛头的森林圣地。相传是众神灵的聚集、人与神对话的地方。每个村寨部落都有自己的“龙摩爷”圣地。
人们只要在龙摩爷的牛头桩上挂上麻线,便与神灵有了自然的联系,可以人神对话了。
而现在的“龙摩爷”是指云南边地西盟佤族自治县的阿佤山深处一处充满神秘气氛的原始宗教祭祀圣地。这里竟然供奉着三千多水牛头。
佤族人对水牛为什么崇拜?除了它是人们生产工具外,还源于一个传说:
很古以前发生大洪灾,毁灭了村寨冲走了植物,幸存的佤族女始祖安木拐也掉进洪水里,但为一头水牛所救。后来又合力战胜了很多困难和恶魔。但到最后的饥饿困扰只能有一个生存,于是打赌谁输杀掉谁,结果水牛故意输了,人类宰杀了它,并按事先的诺言,把牛头作为最珍贵的供品珍藏,于是佤族人视牛头为要感恩的神灵,就把牛头供奉到了“龙摩爷”。
这传说让人唏嘘不已,更加觉得牛的神圣与值得崇拜,佤族人世代敬重牛,就是知恩图报,不忘初心的具体表现。
“龙摩爷”虽然历史上曾因悬挂“猎人头”而让人敬畏和猎奇,但供奉牛却是这里的主角,牛头才是神灵的依附。
其实在古代牛是很贵重的物品,一般人家是没有能力购买来作为祭祀宰杀的,往往用集体剽牛献祭表示对神的虔诚。
佤族剽牛必须挑选一头“心好”的牛,一般以毛色纯正,健壮温顺者为“心好”。然后使用锋利的梭镖,剽手高举梭剽从前腿肋间猛然刺入,直插心脏。同时佤族还以牛被刺倒下后的方向、姿态来预测吉凶。
剽牛是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依然热衷,在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中都要有剽牛。用剽牛献祭表示对神的虔诚,也寄托着佤族人对神灵的感恩和祭奠。
剽牛与牛头祭祀,是佤族民族文化中传承了上千年的习俗,而“龙摩爷”是对神灵的敬奉也是佤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
龙摩爷成了圣地,是人神对话的场所,在神灵的引导下佤族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作者】:书影;微信:shuying-916 ;QQ:1154429719【微信公众号:sy916-】
此篇为《2016年滇行记》系列文章之二十八。2016年4-5月作者游走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文山、大理、丽江等地区,历时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