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如今年味越来越淡,随着快节奏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春节不再有过年的味道。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已经找不到过年的感觉。反而是中西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年味十足。
那么,在现代都市里,是不是真的找不到“年味”了呢?飞熊今天选择了南京夫子庙,带大家看看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的年味。
南京~夫子庙(The Confucian Temple)~ 位于南京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四大闹市之一。在历史上的教育和商业地位非常重要。
佳节来临,大红灯笼高高挂,远远就感受到了农历新年的气氛。
路过金陵第一园,南京最悠久的园林。
接近夫子庙的街心花园有一个很现代化的灯饰,由灯光组成的线条简单地勾勒出秦淮河畔的建筑风格,颇似光绘的效果。
抬眼可见“古秦淮”的牌坊,这里人山人海,繁华程度与古时的秦淮河畔相比,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其实所谓年味,无论是挂灯笼、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只是形式,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亲朋好友团聚、交流、分享这一年一度的欢乐盛事。
当这么多人相聚在夫子庙时,就代表了成千上万户家庭正在共享这一美好时刻。一家人出来走走,转一转,看看热闹,尝尝美食。节日的欢聚不过如此。
美食是佳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南京,各种美食可以让人看得目不暇接。且不说经典的盐水鸭和老鸭粉丝汤,网传光南京的面馆就有26753家,是兰州和成都两个城市的面馆总和。
而,聚贤楼就是一个美食广场。
蒸笼里的用吸管喝的灌汤包,是典型的江浙美食。
在接近夫子庙的主殿大成殿时,人变得更多了。
在大成门前所对着的这一片~秦淮河(Qinhuai River)~ 区域是夫子庙最经典最核心的景区,这里可以看到旧时秦淮夜景,感受六朝古都那些繁华与沧桑。
河对岸由灯光镶饰的“二龙戏珠”有着深刻的含义和来历。作为六朝古都,秦淮河就是南京城的龙脉。古名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淮人家”在河景上也十分显眼。它是一家美食店,有兴趣的可以去品尝之。
来了南京之后,我感觉鸭肉才是南京最受欢迎的肉种:除了最传统的盐水鸭之外,还有云板鸭、酱香鸭、烤鸭。鸭脖子可以卤了吃,鸭血还可以做粉丝汤……难怪有人说,在南京“过年不弄只鸭子,总觉得不对劲。“
而夫子庙这边的大成殿已成为南京灯会的主会场。(当然,南京的灯会远不只这一点,在全城的很多地方都有哦!)门口更是围得水泄不通。
此刻,飞熊留意到了“最可爱的人”,那些为了大多数人欢度佳节而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消防官兵,你们辛苦了。
那么,大成殿里有何乾坤呢?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是明清时期的文教中心。
我们今天看到的夫子庙是经过四毁五建后,于1985年最新修葺而成的,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飞熊今天带大家逛的大成殿是主殿,但只是建筑群的一部分。
夫子庙是飞熊拜访的第一座孔庙,因此有必要在此评述一下孔子本人。
孔子无疑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没有依靠宗教的力量,仅仅依靠他自己的游学和所带出来的一批学生,就创立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而这一套体系后来为中国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使得儒家文化在诸子百家中成为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学派。很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处于“国教”的地位。
中华民族中很多精华的传统、文化和习俗,都来自于对儒教的传承和演绎。在政治上,孔子的政治理想初级目标为“小康”社会、最高理想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他在两千年前所构铸的愿景,直到近现代仍在指导着中国领袖的奋斗方向。
应该说,儒家的很多东西早已进入了国人的血脉,虽经劫难却再也化不开。其中之一就是注重家庭和血缘的纽带作用。正是这浓得化不开的血脉,使得十三亿国人在春节来临之际放下一切,不管一年挣多挣少,不管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准备了多少唠叨,都不远千里回到家乡,孝敬父母、与亲友团聚。
除了儒家思想本身的伟大之外,孔子又是一位大教育家。在夫子庙的花灯主题中,自然也与琴棋书画密切相关。
不少家长把孩子带到这里,都是为了沾沾这里的书卷之气,以期不久的将来金榜题名。
当然,也有民族风情、异国情调混搭在灯会中。
灯会人物造型充满了现代感,有一种萌萌哒的感觉。这是飞熊对夫子庙灯会的肯定之处。不过,与自贡灯会、成都灯会相比,灯组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的。
今年是猴年,所以灯都被扎成了桃子形状,这一点真不容易!
为突出猴年的气氛,主办方特别请来了唐僧师徒四人。
而头戴大圣金冠的游客更是不计其数。
在中国的正月传统民俗里,有很多流传于大江南北的习俗,它们的共同点是欢庆吉祥,对新年寄予美好的愿望。而击鼓敲钟、挂平安果等可以在夫子庙体验到。
新年敲钟,是民众在新年喜闻乐见的活动,随着声声的钟响,把美好的愿望带到新的一年。
全家齐上阵,共同敲钟,寓意着在新的一年中除烦恼、求平安、愿吉祥、祈健康 。
另一个活动是击鼓。据民间传说,过年敲鼓,与燃放鞭炮类似,是为了驱赶那个叫“年”的怪物。每到春节期间,村民们为了防止“年”出来伤害牲畜,便燃放鞭炮、敲锣打敲。渐渐演变成喜庆的习俗。
飞熊还注意到,夫子庙里还有写满了祝福的苹果。把写着祝福的苹果挂起来,也就系上了一年的牵挂和念想。
苹果自古就有平平安安之意,而不仅仅是一款手机。
放花灯也是正月十五的习俗。它来自于道教燃灯祭祀“太乙神”的传说。也有对逝去亲人的祭祀之意。
许一个愿望,把花灯放在水面之上。让心愿随闪闪的灯火而去。
当然,现代的年轻人也不一定会顾及那么多陈年的传说。只要在节日的夜晚与朋友一起围着这闪亮的灯火共享快乐时光,就是无尽的欢乐。在此,飞熊顺祝每位读者猴年大吉,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