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宫(Banteay Srei)~ ——精美的立体艺术殿堂
法国探险家找到这里的时候,因为看到庙里有许多上半身裸体的美妙女子的雕像,
所以取名叫做“女王宫”,Banteay Srei,意为“皇帝的美丽妃子住的宫殿”。
不过现在的种种考古迹象表明,它不是“女王宫”。
实际上,这些个美丽的女子雕像是女神,Apsara。
而这个地方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国王拉坚德拉跋摩送给他的国师的一个礼物。
在国王老去的时候,辅佐他多年的国师也老去了,
于是国王送给他河边的一块土地作为“退休”礼物,让他在这个安静的地方盖一所僧舍,
作为国师晚年打坐、静养的地方。
当年的女王宫,其实并没有女人居住。
国师于是在远离尘嚣的河边盖了这么一个极其精美的寺庙,献给湿婆神。
女王宫最有名的必须是它繁复、精密、细致、逼真到了极致 的雕刻。
在女王宫入口的门上,有一块三角形的门楣。
门楣上的雕刻精美得如刺绣一样。
最中间坐在三头大象上的是“天空之神”因陀罗,朵朵浪花环绕其周围。
因陀罗骑在有三个脑袋的大象坐骑上,象神下面是一头狮子的脑袋。
关于这个狮子脑袋的故事也有意思。
众神搅拌乳海想炼得长生不老丹,炼得真丹后神、魔都奋力去抢。
谁把真丹吃下去,谁就能得到永生。
这头狮子怪物抢到真丹后,往嘴里一塞,
谁知大神毗湿奴看见后,用手中的圆盘飞过去把狮子的脑袋切了下来,
于是狮子脑袋得到了永恒,而身体却不见了。
从没见过哪里的海浪雕刻如花瓣般向内旋转着,
像是正迸发着的波涛,等待着新生命的诞生。
藏经阁的门楣上,有两个头像。
正着的是一个狰狞的怪物,倒着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狰狞的怪物两手抓着女子的胸部,将她的胸膛撕裂开来。
孰好孰坏?
看表象,大概是狰狞的怪物是坏人,美丽的女子是好人。
其实不然。
这个美丽的女子其实是印度教里面最凶恶的恶魔,化装成了美女来蛊惑人间。
而那个狰狞的怪物,则是人间的保护神毗湿奴,变身为狮子,识破了魔女,把她制服。
这些如象牙雕一般的雕刻,出现在了石头上,
让人惊叹的程度不亚于吴哥寺的美。
进入大门后,有一段长长的引道。
在引道中间的位置,两旁各有一个藏经阁。藏经阁的门楣上又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1200年前的艺术家们竭尽全力以极尽奢华的方式雕刻着女王宫的门楣,
就像波斯的地毯,中国的织绣,繁复却不琐碎。这是通往诸神世界的天国之门。
湿婆神拥抱着妻子在五层山上。
这些繁复的雕工,几乎让人忘了这是砂岩上的雕刻。
一层一层的台座代表了五台山,而湿婆神就住在五台山上。
湿婆神在五台山上静坐、修行的时候,在山底中间的那个多头、多手的恶魔就去骚扰他。
多头、多手代表着恶魔的无限法力,摇动着五台山的根基。
恶魔摇动着五台山,山里的动物们都吓得四处乱窜。
连最勇猛的狮子也被吓得惊慌失措。
但湿婆并没被受到影响,用他的定力去震撼着五台山。
虽然女王宫是个很迷你的建筑,但更令人咋舌的,是其门的矮小程度。
女王宫里的门大概都只有1.2米-1.3米高,
据蒋勋说,这是因为国师认为,国王送给他的这块土地是要用来敬拜神灵的,
所以他希望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够通过弯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谦卑之情。
法国作家马尔侯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女神像,手持莲花,淡淡地微笑着。
马尔侯说,这个微笑比卢浮宫里蒙娜丽莎的微笑还要美,还要迷人,就像要走下台阶跟我走一样。
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马尔侯趁四处无人,把那个女神像挖了四个下来,装在箱子里。
不过在边界的时候被发现了,最后因偷盗国宝在海牙接受审判,坐牢。
不过世事难料,在戴高乐时期,马尔侯是最著名的文化部部长。
经常有人嘲笑说,这个人年轻时偷盗国宝,现在竟做了文化部长?
马尔侯也就调侃自己说,你年轻时没有那样的爱美之心,是做不好文化部长的。
可惜现在因保护文物,女王宫的中间部分被围了起来,不让走进。
只有用望远镜才能看清女神的曼妙身姿。
法国人说,“女王宫是吴哥窟最美的一个寺庙”,
“不到女王宫,枉来吴哥窟”。
我也觉得,来吴哥旅游,如果错过了女王宫,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崩密列(Beng Mealea)~ ——沉睡在荒野中的无人国
关于崩密列,我总是迟迟不敢下笔。
不知该如何去描述这个隐藏在丛林中的比吴哥寺更古老的地方。
他就像史前文化一般存在着,斜卧着,等待着。
据说崩密列的规模和设计风格几乎与吴哥寺一模一样,
但却被丛林严密包裹着,无法尽览全貌。
他的周围原是一条长1.2公里,宽900米的护城河,如今早已干涸。
整个寺庙完全被从林吞没,让人分不清身在何处。
像探险家一样闯进崩密列这个神秘的王国,
处处都是断裂的巨石、坍塌的石墙、疯长的植物。
就连他的名字【崩密列】,似乎也在传达着这里的关键词【崩、迷、裂】。
这也许是崩密列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藏书室了。
门前乱石一片,若非有坚定的决心,几乎没有人会越过乱石走到藏书室门口。
说也奇怪,像崩密列这种大型景点,走起来一点也不觉得路途遥远。
相反,只觉得一步一景,处处都有伟大王朝的痕迹。
这里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来的路上也一路崎岖。
景区里铺上了现成的木质栈道,据说是在拍摄影片《两兄弟》(Two Brothers)(2004年)时修建的。
可是我们走着走着,就还是走到了泥地上,
雨后的泥地让我们一深一浅地行走着,漫步在这神秘园。
阳光透过原始的树林,照射到夹缝中的乱石。
即使在看完大圈和小圈,产生了些许视觉疲劳之后,
来到这个幽暗、沧桑的古庙,依然觉得眼前一亮、喜不自胜。
来这里体验一场以迷失为目的的探险吧,趁她还没有被修复。
罗洛寺群——废墟中的废墟
公元889年,当国王耶轮跋摩一世为高棉王朝选择国都的时候,
他选择了这个暹粒城东南方13公里处的地方——Hariharalaya,
也就是现在被考古学家命名为“罗洛寺遗址”的一片废墟。
“如果吴哥城是令人怀旧凭吊的废墟,罗洛寺遗址则更是废墟中的废墟了。”
罗洛寺遗址如今现存三个主要寺庙:洛雷寺、巴空寺和神牛寺。
整个罗洛寺遗址,因地理位置偏远,且由于年代久远,损毁很严重,很多人都不建议参观。
只是,作为高棉文化的“鼻祖”,先有罗洛寺遗址,才有的吴哥城。
在洛雷寺外,见到有小男孩做手工。
一点一点地雕刻出精美的图案,一如他们的祖先在石头上雕刻出精美的女王宫一样。
这些经雕刻、打磨后的艺术作品,讲述着一个一个的历史故事。
洛雷寺留存的建筑已不多,旅游攻略上说参观10分钟足矣。
我们看见有好几拨人甚至只用了5分钟不到,走上去看了一眼,就返回了。
整个时间还不如我们欣赏这些现代艺术作品用的长。
巴空寺建于公元881年,是一座“神殿山”形式的建筑,
以五层逐渐向上缩小的平台,描绘出须弥山的象征。
作为国都的国家寺庙,巴空寺大概是罗洛寺遗址最重要的建筑了吧。
仲夏,午后。
巴空寺,甚至是整个罗洛寺遗址都很少见到游人。
顶着烈日的暴晒,心里想着,再热也还是要爬上去看看的。
据说这里的日落也很美丽。
罗洛寺遗址被誉为是“吴哥艺术的起源、胚胎”,是吴哥文化早期的巅峰之作。
其实如果可以选择,也许可以从罗洛寺遗址开始参观,从一个文化的起源开始了解。
站在巴空寺的最高处,回望来时的路,
这才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为什么说巴空寺是罗洛寺遗址最大、最重要的寺庙。
神牛寺的六座砖塔,前排中间祀奉着高棉帝国的开国之祖闍耶跋摩二世,
两旁分别祀奉着因陀罗跋摩一世的祖父和父亲。
后面的三座砖塔分别祀奉着上述三位国王的王后。
据碑铭记载,因陀罗跋摩一世在公元880年1月25日在此安置诸神祖先之灵,
并开启了吴哥王朝长达三四百年的辉煌历程。
神牛寺的中心是六座砖塔,每三座排成一列,
但因前列的三座较大,因此从这个角度就只能看见三座。
砖塔外层糊了较细软的灰泥,能雕刻出非常精细的纹饰,
也算是吴哥王朝之后精细繁复的石雕艺术的前身吧。
可惜年代久远,灰泥掉落了许多,杂草生长于细缝之间,神牛也面目全非得独自站立在那儿。